沈沒成本與《選民進化論-如何選出最佳候選人》
約瑟夫.波耶特著。天下文化出版。
本書介紹「理想的追隨者」和「理想的領導者」應當是什麼是樣子才是最好的。
讓人意外的是,作者認為:理想的追隨者,是能夠標準前後不一的人,才是好的。理想的領導者,則是思想複雜,看起來優柔寡斷的人,才是好的。
傳統上,我們認為堅守原則的人才是好人,但作者認為:在民主社會中,這種人並不是理想的選民。我們認為有魄力、有擔當的人,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但作者卻期期以為不可,認為這種人在民主制度之下,是相當糟糕的領導人。
細思之,作者所注重者,應當在於一個人有沒有「抛棄沈沒成本」的能力。
小女曾經到中央大學參加過一個「經濟營」,在一個活動中輸了51元,很不爽!
教授說這是一個「沈沒成本」的遊戲。小女乃問我,到底什麼是「沈沒成本」?
我說,比方你買票去看電影,看了三分之一,發現是一部爛片。那你要繼續看下去了呢?還是馬上走出電影院去逛街?
如果依一般經濟學的想法,我買票花了三百,是看三分之一的電影划算呢?還是整部看完才值得?那當然是看整部嘛!因為後面搞不好很好看,你花這三百還有一絲回本的機會。
而「沈沒成本」這個觀念就是要告訴我們,有些成本,像電影票價300元,你一旦花下去,進了電影院看電影,那就回不來了。不論你看或不看,錢都不會還你。
所以說,不論你之後做什麼決定,這個成本都已經丟到水裡,「沈沒」了。既然已經沈沒了,那就不要再考慮他了,之後如果要做決策,要將這個沈沒成本排除在考量之外。
因此,如果了解沈沒成本的道理,當你發現電影很爛的時候,應該馬上離開,去做更值得花時間得到快樂的事情,比方說出去逛街。因為這才是效益最高的決定。
此時太座說:那小說明明就不好看,你為什麼都要看完再拿去賣呢?不是應該看三分之一,覺得很差就直接賣掉,免得占書架嗎?
我...我...我.....我那麼容易就好了,我又不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是吧!
話說回頭。
當你支持一個領導者,你就會想要維持一個前後一致的評價與立場,不容易做到前後標準不一樣,這是無法抛棄沈沒成本的心理使然。
當一個領導者,對於自已錯誤的決策,通常會選擇加碼、加碼、再加碼去救他,最終造成大災難,這也是無法抛棄沈沒成本的心理狀態。
作者提醒大家,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之下,應當做什麼決定,要以當下的條件來判斷,不要死抱著過去的東西不放。民主政治下很多災難性的決定,都是這樣搞出來的。
輝達董事長黃仁勳日前(2023.5)在台大的畢業典禮上致辭,期勉畢業生要「勇於承認錯誤,不要害怕求助」,也要了解「策略性的撤退」的重要性。其實講的也是「抛棄沈沒成本」的能力。
能夠抛棄沈沒成本的選民,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前後不一,不夠忠誠於某種理念、某個政黨或某個候選人。能夠抛棄沈沒成本的領導人,有時候看起來沒有勇往直前的魄力,而給人優柔寡斷,臨事遲回的印象。有時候,這些不是缺點,反而是優點,要細心去觀察和判斷。
而不能抛棄沈沒成本的選民,往往會產生不能抛棄沈沒成本的領導人。民主制度之下,選票就是壓力,就算領導人個人可以克服沈沒成本的迷思,但選民會逼他不得不再加碼,造成悲劇性的後果。
最終,我對本書所論,有一個悖論要提出。
沈沒成本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人心太難克服這件事情,這種決策方式是「反直覺」的。所以作者希望「選民進化」這件事,對於群體來說,那是不可能的任務。此書寫就這番道理,少數的讀者也許受益,多數的大眾絕對無感。最終,反而可能變成不良領導者操弄選民的利器。
這是民主政治必需付出的代價。說到底,選民的素質,才是政治的保證。而做為一個選民,能做的,就是自己先進化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