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誠品熄燈│追尋書香軌跡之外

Chunchi
·
·
IPFS
·
圖片取自網路

誠品敦南店將在6月底吹起熄燈號,這盞書香的燈火曾經24小時不停歇,甚至海外旅人慕名而來,更為許留愛書人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誠品現象」甚至被譽為台灣文化的指標。

誠品現象的獨特性固然讓人難以忘懷;誠品經營模式的成功,也註定它面臨一間企業正值轉型時必須要做的抉擇。因此誠品的熄燈,有人哀嘆的回憶不在、有人惋惜少又了書香據點。也有人感嘆誠品書店已不像「書店」

圖片取自網路

然而對我而言,誠品熄燈對我反而是「相對」無感的。

我在中南部的鄉鎮長大,甚少有機會特地到市區的誠品書局買書,每當升起翻書欲望時,便我是坐公車到鄰近的三民書局或五南書店,讓自己沉浸在書林之中;因此開啟我的閱讀世界大門的,反而是金石堂、五南書局、三民書局等這一類的連鎖書店,或是家鄉的公共圖書館;真正與誠品發生連結時,那已是上台北念大學的時候。

即便到了台北,除了偶爾逛逛誠品,我卻更樂於泡在獨立書店,每家不同選書特色與經營性格的獨立書店,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例如台大的唐山書店、淡水的有河book和永和小小書房等等。

每個愛書人的書香軌跡不同,各自有獨特的風采。同一個書店熄燈,會被觸景傷情的人自然不同。當然,愛書的人自然容易尋找到下一個書香的「蹲點」。

殘酷的是,根據調查(2009年媒體報導),在台灣319個鄉鎮中,至少有120個鄉鎮沒有書店;文化部2019年「全國實體書店營運調查」指出,有三成書店月營收不到5萬元台幣。

顯見閱讀資源的城鄉差距之大,書店經營的艱困如此難以想像,這才是讓人更為憂慮的。(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的競合,則是一個另論的難題)

喜歡實體書店,並非唾棄淺碟型的影音內容或社群媒體,亦非抗拒電子書。而是實體書店串起的在地生活文化難以取代,獨立書店各自奔放的經營個性更可以代表台灣文化的扎根與代表性。

每當一個書店熄燈,這一個擔憂的念頭總是在我心中油然而起。

或許,這也只是一種杞人憂天吧。

延伸閱讀:

1.報導者/ 獨立書店生與死

2.中央社/2019年大家都在看這些書 背後4大現象解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hunchi活動資深企畫師、貓奴。每天早上必需喝完一杯手沖咖啡才算正式上工,喜好遊蕩在虛無的網路世界。因為養著一隻呆萌的橘子貓,從此在臉書上放貓的照片比自己還多。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可說的歷史傷痕 ─《五月雪》

《蒼鷺與少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戰火邊緣的青春》:用歡笑與希望回應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