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婉瑩

@wengwanying

緬甸很遠又很近

這是記錄2021年2月1日緬甸政變100天,和身為台灣人與記錄者,我的糾結。

緬甸要你慢,你就快不起來

榮獲2023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與「最佳紀錄片」的《鑽石水族世界》,乍看是水族館的名字,卻是一座位於緬甸若開邦的養蝦場公司名稱,以及真實故事。

印緬邊境的火藥箱:緬甸難民潮如何成為中印角力的地緣政治難題?

「如果印度能協助緬甸回到民主政體,支持民族團結政府,印度將是第一個受益者。」全文刊載於《端傳媒》,特約撰稿人翁婉瑩發自印度米佐拉姆邦。

燃燒的曼尼普爾 Burning Manipur

印度東北方的曼尼普爾邦(Manipur),5月3日爆發縱火與投擲石塊等嚴重暴力衝突。網路社群廣泛流傳的教堂與房屋縱火影片,被形容為「燃燒的曼尼普爾」。據報導,可能超過20人死亡,截至5月5日,超過9000人被迫離開家園而流離失所。當地政府已實施宵禁與全邦斷網,阻絕群聚與仇恨言論,並發佈「隨見即射」(shoot at sight)的武器使用命令。

印緬邊境:米佐人 Mizo

印度米佐拉姆邦的米佐人(Mizo)與緬甸境內欽邦的欽族(Chin),同文同種,血脈相通,被被界河劃開分屬兩個國家。2021年2月1日緬甸政變,剽悍的欽族武裝組織與新興的民防兵,成為抵抗軍政府的難纏軍隊。當欽邦被軍政府猛烈攻擊時,年輕人留下來戰鬥,婦孺老弱跨越邊境,逃向米佐拉姆邦與曼尼普爾邦,而兩地也以兄弟情誼,傾力協助難民安置、醫療與孩童就學。至今,超過4萬名難民居住於米佐拉姆邦。

泰國南部雖飽受恐攻陰影,其多元文化卻令我著迷

兩次去泰國南部,2017年只是為了找個沒中國觀光客的地方;2023年大疫之後,連外國觀光客都在「陸路泰南」消失。正因為沒有打算討好國際觀光客,泰南四府混合的多元文化–泰國、華人、爪哇穆斯林、馬來西亞傳來的葡萄牙與英國殖民痕跡,在恐怖攻擊陰影下,依舊熱烈地綻放,邊境的迷人風情。

這裡是泰國人都不去的南部角落:泰南三府恐怖動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泰國南部,這片土地近年來因文化和宗教和泰國格格不入,瀰漫著「分離主義」氛圍,分離組織的攻擊事件更是從早期騎摩托車攻擊警察的小隊或孤狼,到目標指向「泰國文化」、「宗教」和「國家」的象徵,造成泰國社會的驚恐。本文分析19世紀殖民帝國如何切割泰馬邊境,以及1930年代泰國政府的「泰化政策」,激發當地的民族主義,終究於2004年爆發,近20年來沒有休止的武裝衝突。全文刊載於《 關鍵評論網:東南亞》

聽見獨旅的聲音:走過緬甸罌粟花田、印度等死旅館,我在旅途書寫生與死

獨自旅行的優點是,我不再需要向親友和伴侶解釋,我對目的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好奇與重重問號。全文刊載於《世界走走》

After Covid - 2023 South Thailand

宋卡府位處泰國南部三府的北端,其最大城市合艾(Hatyai)是前往泰南的重要門戶,擁有國際機場與火車站,可前往普吉島或麗貝島觀光。疫情之前,緊鄰的國境,也吸引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遊客透過鐵路或航班,進入相對穩定的宋卡府與合艾市觀光。

The Beginning - 2023 South Thailand

雖說泰國是來放假的,不是工作。但所有爭端所在的國境,總是吸引我的步伐。泰國南部與馬來西亞相鄰的三府,長期在無差別恐怖攻擊的籠罩下,成為泰國政治難解的一環。當地人口超過80%是回教徒,文化、種族和語言更接近馬來西亞。抗拒「泰化」的分離主義信仰者,在2004年北大年的「庫塞清真寺事件」,被視為是泰南分離主義走上激進路線的分水嶺。

政變兩週年,2023年怎麼看緬甸?

原本外界預期今年8月必須舉行的緬甸各級立法機構,包括上下兩院在內的改選,政變奪權的軍政府得以藉此獲得執政合法性,但也因軍事強人敏昂萊在2月1日政變滿兩週年時,宣布再度延長緊急狀態至8月1日,因此可能無須辦理選舉。

翁山蘇姬的無期徒刑

緬甸軍政府在2022年12月30日,再度以5項貪污罪名,判決翁山蘇姬7年有期徒刑,加上先前審理的14項罪名,已判決的26年刑期,對這位77歲的前文人政府實質領袖,共判處33年刑期,相當於無期徒刑。

緬甸「KK園區」是什麼樣的存在?武裝衝突、經濟利益與政治妥協下的產物

緬甸軍政府透過參與非法犯罪來鞏固自身權力,永遠超過整頓區域的犯罪。在緬甸真正的民主體制恢復前,對人民與地區都造成永難消除的傷害。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次見面?」-鮮為人知的抗爭者與政治犯家屬

本文延續上篇緬甸軍方於7月對四名政治犯執行死刑,除了兩位著名的政治人物-民運人士覺敏友(Kyaw Min Yu, Ko Jimmy),與前國會議員漂澤亞桑(Phyo Zeya Thaw),本文編採緬甸當地媒體採訪另外兩位鮮為人知的政治犯,拉妙昂(Hla Myo Aung)和昂圖拉祖 (Aung Thura Zaw)。以及多年來,緬甸軍政府如何以各種手段消磨政治犯與家屬的意志。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次見面?」

緬甸著名的民運人士覺敏友與前國會議員,嘻哈歌手漂澤亞桑,被指控領導與策劃對軍政府的武力襲擊,於今年1月被依《反恐法》判決死刑。7月25日緬甸官媒報導兩人與另外兩名男子,被依《反恐法》執行死刑完成。距離緬甸政府上次執行死刑是在30多年前,獨裁者奈溫將軍以絞刑處死克倫族反抗軍軍人。

緬甸政變後一年:使用VPN將面臨牢獄之災

過去一年來緬甸情勢惡化,公民不服從運動與人民防衛軍與緬軍的軍事對抗,軍政府的行政運作癱瘓,而軍政府與民族團結政府、民族武裝組織和人民防衛軍的戰鬥,已從可見的砲火到虛擬網路世界,上升至全面性的衝突。

緬甸政變一週年:超越宗教種族的公民社會與武裝組織的集結,是推翻軍政府的唯一希望

翁山蘇姬的釋放與自由依舊是指標和象徵,但她不再是緬甸民主進程的必要部分,因為反軍政運動正在超越翁山蘇姬。2021年的緬甸已經脫離翁山蘇姬與敏昂萊、全民盟與緬甸國軍的對立,取而代之的是2022年的團結....

D Day:緬甸民族團結政府宣戰,「民族起義」反對軍事統治

成立於今年4月,平行於當權緬甸軍政府的民族團結政府(NUG),代理總統Duval Shei La透過網路社群,於9月7日對軍事政權宣布發動「人民防衛戰」。「我們必須同時在全國每個村鎮和城市發起全國起義。」他呼籲公民「在緬甸每個角落反抗敏昂萊領導的軍事恐怖統治。

不可避免的一戰

平行於當權緬甸軍政府的「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NUG)在8月17日的例會中,副總統Duval Shei La宣布,保護人民的戰爭不可避免,他們將會決定反攻軍政府的起義日期。而發動政變的軍事首領敏昂萊則成立「看守政府」,任命自己為總理,彰顯對緬甸的控制權,為9月14日召開的聯合國大會,「誰能代表緬甸」的聯合國代表權之戰,已經展開。

他們跳下去那刻

博塔當鎮44街的突襲事件迅速在Facebook傳開,緬甸人民情緒激動,將這五人視為烈士,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生命。「跪下只有60公分,但他們選擇了15公尺的高度。」一位 Facebook 用戶寫到,他們寧可跳樓,也不願意服從軍事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