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

@sunken_ship

王利器《新语校注》商榷

《新语》的这个校注本主要有五点问题:第一,对于大家都懂的词条注释过于繁琐;第二,他所选择作为底本的浮溪精舍刻宋翔凤校本,本身不是一个很好的本子;第三,以这个底本为基础而作的所谓“校对”,基本上就是罗列各本的异同,但对于相异之点,往往并不取舍;第四,好不容易做的取舍,基本都是依从群…

十二、《後窗》《怪房客》(6/6)| 旋梯

本文首發於《讀庫2203》,發表時有改動,以下為原稿。

十二、《後窗》《怪房客》(5/6)| 門縫;再論窺視,以及元電影;竊聽

本文首發於《讀庫2203》,發表時有改動,以下為原稿。

十二、《後窗》《怪房客》(4/6)| 相機;門鏡

本文首發於《讀庫2203》,發表時有改動,以下為原稿。

十二、《後窗》《怪房客》(3/6)| 窗戶

本文首發於《讀庫2203》,發表時有改動,以下為原稿。

十二、《後窗》《怪房客》(2/6)| 窺視

本文首發於《讀庫2203》,發表時有改動,以下為原稿。

十二、《後窗》《怪房客》(1/6)| 都市型驚悚

本文首發於《讀庫2203》,發表時有改動,以下為原稿。

黄怀信《鹖冠子校注》商榷

本书非常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诸位注家能察秋毫,却不睹太阳,能够对字词进行专业的训诂,却忽略了把整句话放到再明显不过的语境下来看。正应了一句《鹖冠子》原文:“博而不給。”

十三、《控方證人》《一級恐懼》|“法庭派”驚悚

將“自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目的,另一部分是手段;通常,手段需要與目的協調一致,而在這裡,手段與目的處在對立的位置;最後,通過手段的否定(“揚棄”),達到目的的肯定(“否定之否定”)。也可以換種簡單的說法,這種法庭辯論技巧的秘訣,可以概括為倒行逆施,把罪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審判自己犯罪的那一部分,從而為整體的自己開脫。

附錄:論邊界,或,如何選擇與設定一名主角(4/4)

這篇附錄大致歸納了筆者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電影,發現它們的主角都在某方面處於“邊界”之上。以下羅列了“邊界”的不同意象,分為“生死邊界”“物種邊界”“身份邊界”“軍事邊界”“地理邊界”“哲學邊界”六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包含若干條目,每則條目都由四部分組成,按照“邊界一側—邊界—邊界對側—代表電影”排列。

附錄:論邊界,或,如何選擇與設定一名主角(3/4)

這篇附錄大致歸納了筆者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電影,發現它們的主角都在某方面處於“邊界”之上。以下羅列了“邊界”的不同意象,分為“生死邊界”“物種邊界”“身份邊界”“軍事邊界”“地理邊界”“哲學邊界”六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包含若干條目,每則條目都由四部分組成,按照“邊界一側—邊界—邊界對側—代表電影”排列。

附錄:論邊界,或,如何選擇與設定一名主角(2/4)

這篇附錄大致歸納了筆者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電影,發現它們的主角都在某方面處於“邊界”之上。以下羅列了“邊界”的不同意象,分為“生死邊界”“物種邊界”“身份邊界”“軍事邊界”“地理邊界”“哲學邊界”六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包含若干條目,每則條目都由四部分組成,按照“邊界一側—邊界—邊界對側—代表電影”的格式來排列。

附錄:論邊界,或,如何選擇與設定一名主角(1/4)

這篇附錄大致歸納了筆者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電影,發現它們的主角都在某方面處於“邊界”之上。以下羅列了“邊界”的不同意象,分為“生死邊界”“物種邊界”“身份邊界”“軍事邊界”“地理邊界”“哲學邊界”六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包含若干條目,每則條目都由四部分組成,按照“邊界一側—邊界—邊界對側—代表電影”的格式來排列。

十一、《第三人》《共同警備區》(3/3)| 斜角鏡頭;地下空間;愛國

這裡就是整部電影的豐滿成熟之處,作為一部南韓電影,它在揭露北韓現狀的同時,也點出了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那就是這些被壓抑在底層,然而卻依舊懷著赤子之心的無名之輩——既不是居高臨下的外部指責者,也不是自欺欺人的內部腐蝕者,而恰恰是那些,羅曼·羅蘭所謂,看穿了謊言,卻依然深愛的英雄。

十一、《第三人》《共同警備區》(2/3)| 再論“邊界”(或“中間人”)

達爾文反復提到的“狹小的中間地帶”,就是本文討論的“邊界”;生活在這個地帶的“中間變種”或者“中間類型”,則對應於生活在“邊界”上的人。類比達爾文的結論,這些“中間人”也總是少數的,弱勢的。而對少數與弱勢的關照,代替他們發聲,正是藝術的長項乃至責任之一。

《第三人》《共同警備區》(上)| “現場還有一個人”;邊界

任何“邊界”都是富饒的故事產源地。在材料學上,不同相態的邊界總是具有較大的表面張力;上升到宏觀領域,不同人類社會的邊界總是具有較大的劇情張力。這是由於“邊界”自身總具有天然的悖謬性。邊界永遠是人為的,如果沉降到微觀的層面,永遠會發現邊界之下,世界其實連續。

十、《雙重賠償》《浴室情殺案》:推理小說;女性的妖魔化

社會期待女性是弱小的、永遠處於被害位置的,當一個女性違背社會期待、表現出侵略性時,就會把人們對這種侵略性的恐懼增加到比平時更深的程度,這就是女性反派作為驚悚元素取得成功的邏輯。《浴室情殺案》的原著裡,兩位女主角是一對同性戀人,而笑到最後的,則是她們當中偏向女子性別氣質的那位。

九、《怒海孤舟》《十二怒漢》:群像電影;仰拍;推鏡頭;靜態面部特寫

電影通常有三種鏡頭語言來表現人物衝突的狀態和演進:鏡頭角度、鏡頭運作和特寫鏡頭。一般來說,鏡頭角度中的仰拍,鏡頭運作中連續的推鏡頭或者幾個離散的、不斷推近的分鏡,以及佔據整個畫幅的靜態面部特寫,代表一個人在衝突中取得了優勢,反之亦然。

八、《兇手就在我們中間》《雨月物語》:再論“醫學驚悚”;德式反戰主義;日式反戰主義

德系反戰和日系反戰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對“把暴力(戰爭)作為方法”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也就是我們一般文學化地表述的:“勿以暴易暴”。暴力手段終將反噬、失控、被鏡像所同化,這種必然性,使得即便將其作為一種對抗和懲罰暴力的方案,都變得不可取了。

七、《死亡之夜》《怪談》(2/2):鬼故事的結構主義解讀(續)

這些鬼故事共有的三段式結構,就像《致命魔術》中所謂魔術三要件:Pledge,展示魔術道具(非現實經驗);Turn,把東西變沒(否定非現實經驗);Prestige,把消失的東西再變回來(否定之否定)。一個完成度高的故事,是不能只有第一部分的,就算魔術道具非常華麗、精美、璀璨,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