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13

(编辑过)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13

經文: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生滅既滅」,就是泯滅生滅的相狀之後,便有了識蘊的不生滅相,亦即是滅結現前,這是極其微細難察的,猶如急流,水流速度非常的快,快到看起來好像沒有在動,實際上水還是在流動。

此時,生起了沒有生滅相,要將所生起的這一念心滅除,才是真正的寂滅,也就是連不生滅的心也沒有,如此一來,便與真如體性相應,徹底消除識蘊當中微細的生滅(即滅結),破識蘊解滅結,超越世間凡夫的執有,超越出世間二乘的執空。

從最初解動結,而生靜結,接著靜滅根生,根滅覺生,覺滅空生,空滅滅生,此六結通通都是生滅法,如果停留於不生滅相,恆住俱空之境,依然是證圓通的細障,因此觀世音菩薩不住於此境中,持續觀照,入流照性,解除滅結,本來面目便可剎那現前。

「忽然」就是一剎那間,「超越」,是自在無礙,得大解脫,為眾生本具的寂滅體性。觀世音菩薩破五蘊,解六結,不再如凡夫執我,為世間法所障礙,不再如二乘執法,為出世間所障礙,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寂滅現前。

十方世界皆是由此一念心所顯現,沒有了微細的識蘊生滅相,因此能「超越世出世間」,呈現本來寂靜的境界,即為「寂滅現前」。十方一切諸法,不管是世間或出世間,無非是自性光明,圓滿周遍,洞然無礙,亦即證得大圓鏡智,因此說「十方圓明」。

大圓鏡智有兩種殊勝功德:第一是上合佛心,即契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下亦合眾生之心,即契合一切眾生妙真如性。獲二殊勝是從體起用,上來菩薩修證為自利,此下為菩薩利他之德。

諸佛所證得的真如實相,本妙覺心如來藏,十方三世一切佛皆是同一體性,佛佛道同,無有差別,觀世音菩薩到了這個境界,與佛如來無二無別,證得和十方如來一樣的真如體性,因此具有無量無邊的大慈力,給予一切眾生,獲得安樂。

「本妙覺心」,眾生與佛體同無別,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然而此一念心,本來的清淨微妙,本來的常明覺性,卻始終不變,觀世音菩薩消除迷惑,顯現如諸佛般的本妙覺心,契證佛心,因此「與佛如來,同一慈力」,起同體利生之用,與眾生樂。

修行不只是為了自己得到解脫,菩薩證得圓通,與佛同一本妙覺心,諸佛本懷皆是為了救度眾生,是故菩薩隨佛興慈愛心,利濟有情,是以說為「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悲」是悲憫,「仰」是仰求。眾生迷而未證本妙覺心,為無明煩惱所覆蓋,因此造作惡業,六道輪迴受盡苦報,無法自拔,只能祈求佛菩薩憐憫,慈悲加被。觀世音菩薩證悟本妙覺心,實際上這是眾生本來具足,有道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菩薩所證悟的佛心,正是眾生本具卻顛倒迷惑,是以菩薩下則憫念十方一切六道眾生,眾生迷而受苦,悲感無助,仰望諸佛悲心救度,眾生的憂悲苦惱,就是菩薩的憂悲苦惱,觀世音菩薩既已證悟,因此興慈運悲,與樂拔苦,是故能「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此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菩薩證悟,不只是與諸佛同一慈悲心,更與眾生同一心念,眾生有苦,菩薩皆知,因此能尋聲救苦,只要眾生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念心誠呼喊菩薩,便能感應道交,消除種種的苦惱災厄。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