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資工作者、哲學外行、喜歡思考的人、重度憂鬱的人。 有著許多凌散的知識、文字與思考,還有破碎的、灰色的生活。 如果有文章,也許會是對思考的意識流抒發居多。
0504晤談小語
延伸自與個別對象的晤談:
對自己而言,成就是:「有天你突然發覺,我”確實”變了,成長了。」
為何強調確實?因為我們常會遇到一些事情而有感覺得自己想要改變。但卻往往只停留在說,但如何改變? 要改變什麼?怎麽開始?
如果真的問下去,大多數人僅自滿於自己”想要”改變。
又或者想到了一個可以改善的點,就止步了,自滿於自己”有”努力。但有努力,有多少?有多少成果呢?這需要我們足夠成熟去面對自己,而大多數人並不擅於面對自己。
而改變,其實不只是表象的變化,改變真正的關鍵是其背後隱含的標準:成長
有所改變並不等於有所成長,標準不同。因此若沒有與成長相連連結,這樣的改變並不”確實”,它只是換了一個樣子而已。
而若能持續成長,就會成果相連結。而一段時間的成果積累,有天我們會感到自己確實改變,那種心裡由衷的踏實;那種成就的喜悅。
「我變了。」從內心響起,平靜又自然不過的一句話。
成就需要時間積累。
持續保持開放能讓我們給自己更多的時間,進而帶來更多的可能,也給自己更多機會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但什麼是思考?很多人如前述的,往往止步於遇到問題想到了一個可以改善的地方,然後自滿於自己會想辦法,就停止了。
但思考簡言之,針對問題,想到了解決辦法⋯ ⋯有沒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哪個解決辦法更好?
過一段時間後,是否會再回想並思考?並針對思考對結果有所延續,而非想了然後就擱置了?
若能持續思考,點點滴滴,我們才會有持續的成長與積累,最後成為確實的改變。
也許若我們發覺了一些不足想要改變,可以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作為一切的開端:
「我有很多想要改變⋯我最想改變的是什麼?為什麼?」
起心動念是達成成就的開始,而保持開放是關鍵。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