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爱智慧
野兽爱智慧

阅读·实修·转化

身在,心在(Wherever You Go,There You Are)|《野兽爱智慧》

撰文:野兽爱智慧

第一次读乔·卡巴金的著作是在2009年,读的是台湾心灵工坊出版的《当下,繁花盛开》。后来发现2009年5月也出了简体中文版,且采用的译本也是繁体版的雷叔云的版本。为此还写了一篇书评推荐该书。

心灵工坊出品,2008年3月


觉得是非常好的介绍正念的书籍,有了意愿出版卡巴金的其他著作,2013年购买了他的三本著作的简体版权。2013年11月卡巴金来北京带领正念减压七日工作坊也去参加了,他还蛮高兴地和我说,我是第一个参加他工作坊的出版人。和他之间发生的故事有空另述。

2014年1月和黑天鹅图书合作出版了《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2016年8月和黑天鹅图书合作出版了《正念父母心》


还有一本《正念的感官觉醒》还没出版,但已有台版繁体本,我也已经购买了台湾的译稿。


身在,心在(Wherever You Go,There You Are)|《野兽爱智慧》

撰文:陈寿文

在热烘烘的生活中停下所有的“作为”(doing),切换到“存在”(being ),仅仅“身在,心在”(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单纯觉知当下的身心,本然的完美便淋漓呈现!正因为曾经停(成为)过,若决定再动(作为)起来,也是更生动丰富的动。这一番话直接师承佛陀正知正念的禅法,原非阳光底下的新鲜事,新鲜的是,作者从一西方禅者和医师的观点来审视这古老而弥新的传统。

禅虽然是我们自家的宝贝,但却蒙尘已久,要擦亮它已非自身传统所能独力完成。事实上,从古籍天台《小止观》、《禅观正要》,到禅家各宗的语录,乃至今人陈健民的《禅海塔灯》及南怀瑾的《禅海蟸测》等书,所遥指的禅功经验均更为深广,但对现代的读者而言,这些“经典”除了文字的隔阂外,所欠缺的正是现代生活脉络的融入,显然不是那样地“当下即是”与“日用平常”。于是,听一听远来“和尚”念经,或许便成为一种不得不然的选择。

不过,文化的藩篱只在意识的次级经验中有其拘束力,对于禅修原初经验创生的影响则无关宏旨。因此,西方人卡巴金在书中对“禅定”、“禅观”与“禅用”的阐述,以及所举个人生动的体验事例,自然也可以提供东方禅学者最基本的观念准备与修行参考。然而,解行应该并重,任何具有启发性的阅读领会,都只是实践的开始,而非结束。

禅修的入门在于“定”力的修持,也就是念力或专注力的发展,以改善常态心智易落入散乱、昏沉与掉举的习气,奠定修观的基础;禅修的境界提升在于“观”想能力的开发,突破日常世界观构成的经验核心,亲炙自由想像心灵的无限可能,以脱困解缚;禅修的圆满完成在于日常生活的致“用”,能于吃饭喝茶之间无处不显道用,使灵性的深层探索得以归返素朴的日用平常。修行时,三者之间有其次第开展之道,亦有其交相缠绕的辩证关系。

乔•卡巴金,美国麻州医学院荣誉教授,毕生致力将正念禅引入主流医疗界,是整合佛教禅修和现代医疗方法的创发者之一。他从1979年开始在麻省减压临床中心,教导正念减压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正念》(Wherever You Go,There You Are)(台版的译名为“当下,繁花盛开”)是他在临床实验的十五年后,对一般大众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正念,以作为自我疗愈的方法和原则,深入浅出,真挚感人。他的努力证明:优质的心能疗愈身体的疾病,自我疗愈是可能的。近年来,MBSR被英美主流医护界、心理治疗和咨询辅导界广泛运用,贡献卓越。

卡巴金有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精深造诣,又有禅修经验,既不流于唯物论,也不落入唯心神秘论,而是实证的身心经验。书中所提到的禅法,主要属于南传佛教,兼及汉传、藏传佛教,同时介绍正念如何应用于压力情绪与免疫系统的治疗。书中引用大量文学艺术作品,意象高远隽永,读来绝无一般禅法书籍的枯燥乏味。雷叔云的译笔如行云流水,优雅柔美,堪称上乘之作。

由于作者成长及习禅的背景,该书的写作方式有如日本禅师铃木俊隆或泰国禅师阿姜查的语录风格。他强调本书是献给那些抗拒结构性课程、不喜欢乖乖受教、却好奇并尝试拼凑各方线索来探究正念的人们,因此他采用看似随兴的散文书写,缀篇成章,将正念的面向一个接一个呈现出来,看似独立,实则深层连结。

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唯有正念方能活在当下,并进一步廓清正念的意含,第二、三部分则分别陈述正念的两种训练:严谨密集的正规坐禅及行禅,以及较为松散的日常正念。

正念被称做佛教禅修的心要,基本上,正念是个简单的概念,其力量来自修习和应用。正念意指以特殊方法专注:刻意、当下、不加判断,这种专注可滋养出更多正知、清明智慧(clarity),并更能接受当下的实相(reality)。禅修使我们觉醒,知道生命只在剎那之间展现,若无法全心与这些剎那同在,我们将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物,且领略不到蕴涵于成长和转化中丰富而深刻的可能性。

[美] 乔·卡巴金著,雷叔云译,海南出版社,2009年5月


若对当下不具正知,不自觉和惯性反射的行为终究会为我们引发问题,这些行为往往是由根深柢固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所驱动,如果不加留意,日积月累,最终会让我们感到进退失据、失去联系。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能扭转能量,朝向更满足、更快乐,甚至更健康迈发。

正念提供一条简单有力的路径,让我们从问题中脱身,联系上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力,重新掌握生命的方向和品质,包括家庭中的人我关系,跟工作、世界和这个星球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这条路径根源于佛教、道教、瑜伽,也蕴藏于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美洲原住民的智慧中,其关键在于以审慎和明察,持续不断地专注,欣赏当下,对当下培养一种亲密感。与这种态度相对的,便是视生命为理所当然。

我们习于忽略当下,反而喜欢期盼还没到来的,导致我们对置身其中的生命之网普遍缺乏正知。这严重限制了我们的观点,看不见生而为人具有什么意义,也看不见我们跟彼此和周遭世界是如何地相互依存。若矢志以开放的方式专注,不堕入一己好恶、意见和偏见、投射和期望的猎爪之中,你便开启了崭新的可能性,有机会从无知无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另一种看待正念的方法是“全心全意”(heartfulness)。举例来说,我们可视出入息为盟友,只细密感觉呼出与吸入的过程,根本不去记挂要到达哪种境地,出入息的缓急轻重自会反映身心状态,它如锚索一般将我们在概念游戏中玩野的心重新系于当下。系念出入息之际,我们同时也易于开发不假外求、当下即是、掌握剎那、保持单纯、保有耐心、放下挣扎和抗拒、不加批判、信任当下、慷慨宽容、不伪装强人形象、自愿简朴、反观自照和“无作为”等优质心境。

禅修的体验必须整合到生活之中,蒲团外的日用,才是正念的测试场。有了正念,令人反感的事物可以为当下的愤怒抽丝剥茧,成长转变中的孩子当下可以成为家中的禅修老师,正念化刻板庸碌为高度与深度,生命至此脱离被动和惯性的常轨,有了主动选择!正念为我们揭去表层的恐惧和创伤、贪心和瞋心、妄想和执著,包容着所有的人、时、地,所有的痛苦与和谐。

正念既是觉醒的枢纽,无怪乎佛陀当年有这样石破天惊的宣言:“此是众生清净,超越愁悲,灭除苦忧,成就正道,体证涅槃之唯一之道,此即四念处。”正念基本上是温柔、感谢和滋养,只是一场宁静革命,无所谓冲撞和挣脱,也没有受伤或失败之虞。不过就是觉察到自己经常擅闯误区──沉缅于回忆、懊悔于过去、憧憬于未来、害怕去承担;经常打造一个与当下时空剥离的梦幻楼阁来禁錮自己;经常不由自主身心分家,“身在,心不在”,在人生中缺席;然后,面对种种心念,既不随之起舞,也不强制驱离,只是观照、放下,这样一来,我们就从“失念”向“正念”开步走了。仅一念之遥,我们便可以置身此时此处,令当下如繁花一夕盛开。

2016年11月12日,周六,22点完毕于上海衡山北郊宾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