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
林韋地

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Covid會有後遺症嗎?一個實證觀察

人都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這是人性。去年初Covid剛爆發的時候,我們也是怕,(btw,那時還不叫"Covid",叫"Wuhan Coronavirus"lol),但後來看得多了,就比較有把握。

所以如果有感到焦慮的部份,我們就用科學的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那我們都知道,大概是因為熱帶氣候的緣故,新馬Covid的死亡率極低,而死亡的風險因子是老年人和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重度肥胖心肺腎疾病等,這個全世界大概都一致。

那可能有人就會擔心"有沒有後遺症"的問題,"啊可能我沒死,可是如果我有永久性損傷和後遺症,我也很慘啊",這樣的擔憂是很合理的,所以我們在這裡試圖處理這點。

首先"後遺症"是很難定義,我找不到在新馬關於大型研究後遺症的論文,這可能是因為,一,案例極少,二,研究需要時間。我自己的臨床經驗,絕大多數痊癒者,都沒有任何後遺症,意思是他們覺得自己恢復到得Covid前的狀態,沒有任何不同。

那在西方,有一個叫"Long Covid”的詞被發明,這也是一個定義不明確的詞,但是意思大概是Covid的症狀持續,很久後才消失。英國對這方面的研究應該是最完整的,英國重要的醫學指引Nice Guideline還針對此做出了發表。根據英國的國家統計,百分之二十的患者症狀持續超過五個星期,百分之十的患者症狀持續超過十個星期,而這些"Long Covid"病人中,平均症狀維持四十天左右。最常見症狀包括疲倦,咳嗽,頭痛,(百分之十左右),然後是失去味覺和嗅覺,身體痠痛,(百分之八左右),其他則是發燒喉嚨痛呼吸困難等。當然,有些症狀如疲倦頭痛身體痠痛,我們其實很難確定是不是Covid造成。

去年十一月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新加坡沒有任何"Long Covid”的案例。馬來西亞沒有相關data。

至於所謂"併發症",比較"住院"患者,(不是一般輕症),Covid病人較非Covid病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五倍,(百分之十一),糖尿病風險增加兩倍,(百分之十七),慢性肺部疾病風險增加五倍,(百分之一),慢性腎臟疾病風險增加四倍,(百分之五)。

其中一個被媒體過份誇大的併發症,就是"肺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這基本上是因為很多人還是誤以為Covid是SARS,包括很多華文媒體在一年後還是在使用誤導性的"肺炎"一詞。只有少部份確診Covid者得到肺炎,而肺炎會導致肺纖維化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肺纖維化是一種慢性肺部疾病,所以根據上一段的統計我們知道,即使在天氣寒冷的英國的"重症患者",最後得到肺纖維化的不到百分之一。

而事實上,已經有研究找出Covid後肺纖維化的風險因子,這包括,一,年紀超過六十五歲,(五十歲以下超級罕見)。二,疾病的嚴重程度,重症患者醫生可以抽血驗LDH level,(一種酶),來做風險預測。三,在加護病房和需要呼吸器的天數,天數越久風險越高。四,抽煙。五,長期飲酒過量到肝壞掉。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即使確診Covid,只要他六十五歲以下,沒有住進加護病房,不煙不酒,那他得肺纖維化的機率是趨近於零。而且在重症患者,肺纖維化是可以預防的,這包括使用抗病毒,抗發炎,和免疫藥物。

有太多媒體和網路文章在散佈恐慌了,所以希望這篇文章可以降低讀者對Covid"後遺症"的焦慮。當然,面對科學我們都要抱著開放的心態,持續研究,更新和學習是必要的,如果有新的結論,那我們再做修正。

Reference:

1. The prevalence of long COVID symptoms and COVID-19 complications. Dec 2020. 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

2. Pulmonary Fibrosis in COVID-19 Survivors: Predictive Factors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Ademola S Ojo. Aug 2020. Pulm Med.

3. No reports of long Covid cases in Singapore so far: MOH. Chew Hui Min. Nov 2020. CNA.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