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
林韋地

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想撼動極權政府,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行動

針對俄烏衝突我覺得其實無謂在社群媒體上與人爭執,畢竟在臉書我們在要寫什麼都可以,但最終付出慘痛代價的,還是烏克蘭的人民。

在華文場域,可以理解有許多人會將俄烏關係投射到中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是有些相似之處,但也有許多本質上的不同。對戰爭的恐懼和焦慮是可以理解的,沒有人希望自己太平安樂的日子,和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被改變。

和平取決於許多努力,戰爭的預防比危機處理更重要。一方面需要軍事嚇阻力,雙方過度的軍事不對稱只是替戰爭埋下伏筆。而軍事支出需要堅強的經濟實力支持,經濟實力也是國際外交戰略的籌碼。但另一方面,和平也建立在各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的共識。

社群媒體對言論的極化要負上很大的責任,加上Covid疫情讓全球的移動減少。人與人之間如果可以時常坐下來見面,一起吃飯聊天,會促進很多理解,彼此之間有什麼差異也可以闡述和聆聽。但在社媒上,人們常常擁抱自己相同立場者,或透過激化對立來增加自己的聲量,那不同的群體之間,自然就會充斥恨意和仇視的態度。不過上個世紀的事情,美蘇兩陣營對各自人民宣傳對方是邪惡的,科技的進步打開了群眾的視野,但保持狹隘心態者還是非常多。

俄羅斯在過去幾年大量利用社群媒體散佈假資訊,或建立普京的威權形象。俄羅斯內部有勇敢反戰的聲音,但可惜不夠多。如果有更多的俄羅斯人反戰,或充分有自由民主意識,那極權政府會更難維持極權統治,採取軍事行動時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西方和美帝有經濟和軍事上的硬實力,但對特定語文群眾的意識形態,無論是俄語和華語世界,其實影響力是十分有限的,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網上的言論似乎都期望北約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現實上其實很不容易。美俄都是核子大國,如果兩軍直接交戰,那世界會陷入更大的恐慌,因此克制和避免軍事衝突升級是必要的,時間拉長,烏克蘭會是俄羅斯的泥沼。有人批評北約東擴,但站在東歐諸國人民的角度,他們應該很慶幸自己被納入北約防衛圈裡,別忘了他們在冷戰時代都有被共產極權壓迫的記憶。過去三十年,自由民主價值還是取得了擴大的成果,冷戰鐵幕的邊界被東移了許多,雖然俄中三十年後仍未能完成民主轉型,需要更多努力,但烏克蘭和香港人民的犧牲,我們會記得。

樂見台灣和新加坡政府發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雖然網上有很多冷言酸語。華人社會有很不好的奴性,好像只有大國霸權才有資格對國際問題發聲,小國自掃門前雪就好,但國際社會不止講硬實力,也談公理,小國不干涉大國,(無論是俄中美),結果就是被大國殖民和干涉。何況台灣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是全球前二十幾強,嚴格來說也不是什麼小國。

無論如何,與其在社媒上爭執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的事,不如從日常生活做起,檢視自己對社會經濟有什麼貢獻,付出多少稅金供應國防預算。更重要的,是否有幫助社會裡需要幫助和受到壓迫的人,建立一個更和平和互助的社會。與其他場域的人,是否有良好的互動,建立更多友誼,或至少可以求同存異,有話坐下來好好談。

如果人人都能正面待人,少點暴力和戾氣,我想世界和平會多些可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