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康
林晓康

China political Journalist/photographer ~Focus sur les reportages sur la culture, l’éducation et ~safety-email:steven.tian@protonmail.com

龙年伊始,中国引发一场有关“龙”的民族文化主义危机的探讨

2024年2月3日,旅客带着行李和农历新年礼物抵达北京西站。

中国官媒摒用“dragon”,改为“loong”(龙的音译)。而在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将龙年译为“Loong Year”,“龙舞”译为“Loong Dance”,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英文名也译作“Loong Chenchen”。

在一些中国“省级国际传播中心”的报道里,这样的称呼似乎并没有做到统一。

对比2012年时有关“龙”的称呼,中国政府并没有使用“Loong”,当年官媒《环球时报》和英文报纸《中国日报》都采用 “Year of the Dragon”。

“大外宣”与浮躁的中国文化自信

中国宣传部门正在寻求对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文化标志进行自己的诠释。关于“龙”的解释,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改变西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官媒《北京日报》评论文章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社会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愿意带上“种族、政治偏见、语言环境”的种种指责,并时常加以“丑化、谩骂”的方式来用文化价值观的输出诋毁中国政治制度。但是,相对于中国持续对外输出的文化宣传来看,宣传部门也是透过相同的手段逐渐“拉拢”西方受众对于自己国家的“傲慢与偏见”,这就是被海外一直所称的“中国大外宣”。

这样的探讨在中国新浪微博上形成两极化状态,一些民众认为这是自我文化的高度自信,也有认为这样的称呼“仅仅是内部使用”。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带有“中式腔调”的翻译能不能被国际舆论所接受。

2024年2月10日,农历龙年大年初一,人们在北京雍和宫烧香祈福。

2 月 10 日开始的农历新年假期在亚洲各国和海外社区中庆祝,但中国仍然坚持称其为“中国新年”。

每一年都以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命名,今年是龙。 中国官方媒体今年推动使用“龙”(“龙”的英语化版本),以此强调中国传统观念中龙的象征与吉祥物之间的区别。 西方人将其视为危险和冒险的喷火预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力量、吉祥和超凡能力,寄托着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的愿望,”官方新华社周四表示。

官媒新华社说:“专家认为,中国各个时期的龙题材文物传达了中华民族创新、包容、凝聚、奋进的精神。”

世界各地都有关于龙的提及,但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它们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人始终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包括曾经火遍全世界的那首歌曲《龙的传人》、香港武术明星“李小龙”等等。在中国封建皇权时代,皇帝愿意称自己是天子,即“龙的儿子”。包括“龙袍”、“龙椅”等等。

虽然龙以前被视为国家象征,但在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于 1949 年后,龙被驱逐,取而代之的是国旗上的锤子、镰刀和五颗星,逐渐成为中国民众的一种象征和权贵的表现。

北京三里屯,2024年2月15日

中国政府努力在国际事务中维护中国的权力,包括通过文化和语言。 同时,中国宣传部门致力于建设自己的文化传播中心,包括对于一些地方对外宣传上的投入,比如一些省级媒体中,单独剥离出“国际传播中心”。并且拥有不同于国内的卫星电视和宣传页面。

现在,外语官方媒体在提及有争议的南海岛屿时,都使用中文名称,并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西藏”(Tibet),而改用“西藏”(xizang)。然而在一些中国短视频平台上,对龙的采用的推动力好坏参半。 一些人支持他们所说的文化自信的表达,而另一些人则批评它过于民族主义和语言上的古怪,因为普通话中“龙”的通常音译是“长”,只有一个“o”。

语言能改变观念 但禁锢不住人的思维 ”中式英语“闹笑话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教育部将英语学习从中学提前至小学三年级,英语被视为面向世界的象征。对于那些出生于“z时代”的年轻一代而言,受到来自西方社会的影响逐渐加深,但真正的受益者确实那些"95后“的年轻人。

自2012年之后,中国宣传部门开始提倡“四个自信”,并抵御来自“西方影响和渗透”,近年英语的地位明显降级。刚开始一些中国年轻的家长,不太愿意将英语视作是主要学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政经形势变化莫测,这些家长开始主动送孩子前往西方世界游学。

曾经一段时间,中国各地把英文翻译改成汉语拼音,例如北京地铁将“Station”改为“Zhan”,街道路标的也以拼音“Lu”替代“Road”。后来,一些西方游客不断投诉和曝光下,又悄悄的改回原来的表述。而在去年中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取消初高中英语主科地位,或者降低高考外语分值。

不论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如何变化,一朝一夕的现象在中国时有发生和改变。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