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森
寓森

精神科醫師,喜歡思考與寫作,愛好騎單車;主要關注「自戀」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題。目前沉浸在「拉康」中... 個人臉書專頁「納西斯花園」,個人網站 lincalvino.me 「自戀筆記」

<自戀狂想曲>--「大他者」就像「Matrix」

拉康的「大他者」一直是一個很難描述的概念。主體置身其中,卻無法指出「他」在哪裡;你看不見「他」,卻時時刻刻受「他」的影響。「他」既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群人」或是「所有人」;真要用一個具體的形象來說明的話,我覺得「他」就像是電影「駭客任務」裡的 Matrix。

拉康的精神分析概念非常的晦澀難懂,他的理論甚至是被傳統精神分析學派所拒斥於外的,因此在我接觸精神分析理論二十餘年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跟他遭遇,直到最近一年才真正地開始研究他,也寫了幾篇閱讀拉康後的感想。

不敢說自己真正的理解他的理論,尤其是那些像布一樣,翻過來又折過去,然後又縫起來的拓樸學立體圖;但是他的很多概念對我的思考很有啟發性,很想要更清晰地去描述我的理解跟大家分享。

近來「元宇宙」的概念十分火紅,在臉書的催眠下,讓很多人「誤」以為元宇宙就是一個虛擬世界,從而回想起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駭客任務--Matrix」。片中人的肉體被養在機器裡,大腦被連結到由中心化電腦 Matrix 所建立的一個虛擬世界,人的意識以為虛擬世界裡就是真實的自己。

在這樣的場景裡,意識存在於一堆程式碼中,一切的感知運行都會受到程式碼的限制。這樣的狀態聽起來很不真實,然而在這個我們所處的這個「真實」世界裡,我們的意識就不是如此運作嗎?

在拉康的理論裡,人的「自我意識」運行在一條他所謂的「意符鏈」上,是由人類所想像與創造出來的各式各樣的符號、象徵與語言所構成。雖然說是一條鏈,但更像是一個複雜的網絡;這些符號、象徵和語言不斷彼此連接、互動及變換意義。我們的心理與感官經驗會不斷地被轉換成意識中的這些意符,從而可以思考和與他人溝通。這些意符其實很像是電腦的「程式碼」,每個人的大腦就像一部小型電腦,在「意符鏈」這個「作業系統」上運行並與他人彼此連接。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其實是建構在意符鏈上的,這跟電影裡人的意識在 Matrix 上運作其實相差不多...

然而不同於 Matrix 的是,意符鏈是「去中心化」的系統,它的「程式碼」會不斷地被再造、改變,這樣的過程並不是個人可以操控的(這就是為什麼不能讓中心化的臉書或是谷狗來主導元宇宙的重要原因)。

它就像一個巨大且會自我改變的電腦程式,而我們意識的運行需要在這個系統上執行。我們向這個系統發出「請求」,就像在程式的命令列中輸入指令,系統運算後輸出結果給我們。我們出生後就被迫要進入這個系統,這樣才能將我們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轉變成對系統的「要求」來獲得滿足;我們一切的感官經驗,甚至心理感受,都需要「轉譯」成為「意符」,如此才能與他人溝通;除了以它來建立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我們也用它作為建構自我的材料,因此自我必然受到這個系統的形塑與限制。這一整個不斷累積與變化的系統,就接近於拉康所謂的「大他者」。

雖說我說「大他者」與 Matrix 的運作很像,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存在的,我之後的文章會再進一步說明。 首先要了解的是,「意符鏈」本身並沒有問題,它的運行如同程式碼一樣極有效率,所以人類才能快速地發展出目前的文明。危險之處在於,如果把程式的運行當成了唯一的「真實」,對於很多暫時無法與「程式」相容的訊息就把它刪除,就會與「真實」逐漸脫節,因而進入一個「封閉」系統,這就真的變成 Matrix 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納西斯花園-關於自戀世代

寓森

一個思考與討論關於「人」與「社會」的地方,個人熟悉的主題為「自戀」、「精神分析」與「基本收入」,也歡迎提出不同議題來一起討論。

09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