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Yip
請回答2022|Endurance
我想我很幸運,2019年的經歷彷彿是往後幾年的某種心理上的預防針。這三年來經歷了些不小的變動,但都平穩過渡;世界變了很多而我在一次次的歷史重現中變得有些記憶模糊。
東嶼島
「他將是夜幕下的漫遊者,星辰和風雨的子民,活在日光之下。」
樹葉不會疾行, 除非是在通往風的宅邸路上
他帶著你,從一隻小型哺乳動物或蜥蜴、一隻昆蟲,甚至就是一棵植物的角度,進入這個和我們朝夕相處的異世界,但同時你並不會感到無法代入或不知所云,因為流淌在這植物世界裡的,滿滿是人類的感情。
竟然是真的
看劉天昭的文字如此自由地穿行在大街小巷,很容易就看到想看的電影,很容易就見到(或不見)想見的人,那些很輕易就能勾起的細膩感情,真想如同詩集的標題那樣感嘆一句,竟然是真的。
全是世界,全是物質
只有人能夠賦予世間萬物詩意並感受到它,而「賦予詩意」是一種成本最低的創造行為;然後創造和分享,令人內心豐盈如坐擁一片宇宙。
種我們的菜園子要緊
2016年開始,我就習慣給自己找年度文字。16年是「謝謝你來」,17年是「真是難得」,18年是「忽略所有規則」,19年是「故事」。2020年的是甚麼呢?編輯完團隊的年度盤點之後,吃了個飯,翻起以前寫的一些東西。發現以為早已消失了的自己的網易博客,原來還有那麼幾天讓我轉移資料的寬限期。
讀繪本 |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有把很好聽的聲音。所以,在業餘的時間我們不時會找來一些文字的片段錄音玩,大多是些舞台劇的劇本。不過,前幾個禮拜,我們接了一個任務,是要幫助改良一堂小學的繪本課的教學。於是我們想,為甚麼不來讀繪本呢?第一次嘗試選擇了日本作家佐野洋子的名作《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關係裡的「時差」 | 舊文
我有很多奇怪的習慣,除了以前說過的會給每一年取一個短句,還有另一個習慣,每年的春天等待林奕華的新戲,和每年的夏天等待林奕華的重演,每次看完,要寫一段「回信」。然而去年看過小劇場版《梁祝》之後,劇團便杳無音訊,不知道何時才會再見。不過作為一個等梁祝等了5年的人來說,我想我還是有足夠的耐心和運氣的。
2019年的末尾,說故事和聽故事的必要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為我度過的每一年選一個最能代表我的心情的詞語或短句。這個習慣始於2016年的感恩節,我給和我一起工作的所有夥伴寫了一張卡片,引用了林奕華的《梁祝》裡的一句歌詞:謝謝你來。2017年的時候,剛看完林奕華的另一部戲《心之偵探》的那個夜晚,和一群朋友踏著地鐵已經收工的...
「你沒有聽過有人遊行唱達明一派」
三個星期前,原本計畫週末要去聽 my little airport 的演唱會,但因為中大和理大的事情,演唱會場地附近成了對抗頻發之地,和朋友猶豫了4天之後,先是搖搖頭,取消了高鐵票。然而酒店那邊拒絕退訂,演出也表示如常進行。糾結之下,又覺得,這個時期,這個地方,聽這一隊獨立樂隊(...
GFW 與自由
最近由於很多中國大陸的用戶註冊,所以 GFW 這個在大陸網路上爭論多年的問題也被拉到這裡來引發各種討論了。個人覺得今天看到的這一篇文章: 今天环球时报竟然讨论「墙」,和我的真相观 ,頗能代表我在國內社交網路上看見的大陸年輕人的觀點。
近期推薦中文播客
最近的兩個月,雖然從未在遊行集會發生的時候親身在場,但透過各種渠道看到的信息、評論和討論,也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有時候覺得,繼續談論香港之夏已經造成對我生活和工作的困擾。困擾來自很多方面,除了從直播中看到的在遊行集會現場發生的事情,更重要的來源是我所在的那個「現場」——牆內牆外的互聯網和人。
由 IPN 聯繫起來的中文世界優質播客群 | 播客考據學 Vol.1
看到陳老師的這篇推薦,想起了我去年自娛自樂的一個小項目(雖然已經停更蠻久了orz),不過個人覺得裡面這張圖裡面記載的播客我覺得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找來一聽,因為每一個播客都極具個性,也很有意思~這裡 (Intelligent Podcast Network) 是李如一和 Rio 創辦的播客網絡。
酒吧的意義
最近發現自己自私的一面,關於送書。想著「人不能給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我送給朋友的每一本書都是我珍而重之的心愛之物。但送出去之後呢,又會時不時地在生活裡面看到書的各種片段,於是心裡總又想著那些送出去的書了⋯⋯如果偶然給我在書店又見到,九成我就會又買一本回家⋯⋯結果越送,書越多,而且總感覺沒有真正地送出去。
場、場域和卡波耶拉
如果你曾經參與 YITOPIA (一起開工社區)的 innovative workshop(創新工作坊),無論是「共創下午茶」,還是其他更加深度的探討,一定都會聽到引導者(我們叫做「共創官」)打著這三張 keynote 和大家講解,這場工作坊中大家需要注意的原則:1.
西部世界,阿飛正傳和小李飛刀
《西部世界》(Westworld)可能是近年來最受人們喜歡的電視劇,證據是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網路上都有許許多多的分析,甚至是逐集逐幀地解讀。諾蘭夫婦是構建故事的大師(注意,不是「講故事」),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經費給他們肆意玩弄時間線的結果,就是《敦刻爾克》想做而做得不夠好的,讓人追著去解謎的樂趣。
關於賦能
前幾天在一期播客節目裡,主持人任寧提到了他對「賦能」(empower)這個詞的一些看法,大意是:今天不少(尤其是搭載了人工智能算法的)互聯網產品都熱衷於標榜自己「為用戶賦能」,抖音會說它賦能普通人,讓他們的才藝被更多人看見;今日頭條會說它賦能讀者,去發現自己喜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