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語:擱淺在西伯利亞的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語:擱淺在西伯利亞的臨床心理師

痛苦是清醒的人才能擁有的享受🍷 痛楚無可避免,但人能選擇不為苦所困 臨床心理師 Clinical Psychologist 流派取向:榮格 x EFT|沙遊| 遊療 專攻議題: 創傷心理|非物質成癮|專注力培養 讓我們保持安靜,跟隨內心的指引, 神祕的命運知曉每一粒塵埃的一生, 讓我們講述我們的故事, 如一粒微塵。 - by Rūmī 封面攝影:Julissa Helmuth

當生命的負擔太沉重:重新詮釋「輕生」的意涵

當生命的負擔太沉重:重新詮釋「輕生」的意涵

當生命的負擔太沉重:重新詮釋「輕生」的意涵

 

近日著名女星自殺身亡掀起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同時留意到部分市民使用「輕生」一詞去描述事件,聽到時我心裡不太好受,在臨床工作裡,我清楚看到絕大多數嘗試自殺的人都沒有輕視生命的意思,反而更多是拼盡全力地在生活裡掙扎求存,因此寫下此文冀望與讀者分享另一種視角。在面對他人的困境時,我們的語言和態度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心靈?尤其是在面對生死攸關的議題,如自殺,我們是否應該更加謹慎地選擇詞語?本文將從三個角度闡述為何用「輕生」這兩個字去形容自殺死者是不適合的,並提出一些建議,讓我們更以尊重人的方式回應:

 

1. 「輕生」忽略了心靈痛苦的沉重

自殺是一個極為嚴重的議題,涉及到生命的消逝和心靈的痛苦。然而,「輕生」這個用詞卻讓人感覺到輕率和不重視,使得自殺者在面對生命中的困難時,好像只是匆匆一瞥,未經深思熟慮就放棄了生命。這種語言表達忽略了自殺者內心的沉痛和掙扎,也不利於我們理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

2. 「輕生」強化了對自殺者的污名化

使用「輕生」一詞可能會強化對自殺者的污名化,使得他們在社會中受到貶低和歧視。這種負面標籤會讓求助變得更加困難,因為自殺者可能會因為害怕被污名化而選擇隱瞞自己的困境。因此,我們應該避免使用這種可能帶有歧視性的語言。

3. 「輕生」削弱了對心理健康重視的需要

當我們用「輕生」這樣的字眼去描述自殺行為時,可能會使公眾對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視程度降低。這種用詞讓人們誤以為自殺只是一個輕率的選擇,而非一個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的重大議題。因此,我們應該提高對心理健康議題的關注,推動大眾對自殺問題的正確認知。

 

為了尊重自殺者及其家庭,我們應該選擇更加中立、尊重的詞語來描述自殺行為。此外,我們應該積極關心身邊可能面臨困境的人,提供援助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最後,讓我們回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一句名言:「有趣的是,當我愈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之時,我就能開始改變」讓我們珍惜生命、接納彼此,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更加關懷和支持的社會。在這條道路上,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是珍貴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與關懷。願我們攜手前行,讓世界擁有多一分關懷與希望。

 

IG原文:

https://www.instagram.com/p/CuYLonmxwKR/

#自殺 #輕生 #自殺防治 #抑鬱 #李玫 #接納自己 #改變 #心理學 

#臨床心語 #污名化 #心理健康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沒有心理健康就不是整全的健康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