竜心改組人民網絡政府cDGHGov
竜心改組人民網絡政府cDGHGov

438 8964 71 81 101 雙十 2000000加速世界竜心革命Make Dragon Great Again改組黨派c(hange) 三元論 共愛主義 政亭風 領袖 酸肩 DraGonHeartGo龍心前進 5理係邊撚個,共產黨都照屌 𣎴光復宇宙,銀河革命。太陽獨立,唯一希望。人類自強,地球獨立。超越香港,革新時代。和平友愛,共創未來。新冷戰 不結盟運動𣎴

美國竟然不希望蘇聯倒台 烏克蘭獨立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一般認為,蘇聯解體的標誌是1991年12月25日,也就是聖誕節那一天,當時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發表辭職演說,宣佈蘇聯不再存在了。當全世界的人通過電視轉播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大家都很震驚,這樣一個超級大國怎麼說倒閉就倒閉了呢?


這種人心浮動、傳言亂飛的時候,如果有一個權威的聲音出來解讀,往往能夠俘獲大多數吃瓜群眾,讓他們覺得,嗯,有道理,是這麼回事。在蘇聯解體這個事件里,扮演這個權威解讀角色的是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殊。需要說明一下,布殊總統前面加了一個「老」字,是因為他有個兒子也當了美國總統,後面我們也會提到,習慣上叫做「小布殊」,來區分兩者。好,當時老布殊在電視轉播完戈爾巴喬夫的演說之後,馬上就進了電視直播間,為美國人民解釋蘇聯的紅旗為什麼倒了;幾個禮拜之後,他又發表了正式的國情咨文,分析這一事件的原因和今後的局勢。



老布殊的基本觀點,構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一個解釋,那就是:蘇聯的解體標誌着美國在冷戰中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在長達四十多年的美蘇對抗中,蘇聯最終剛不過美國;美國人民的價值觀勝利了,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將要誕生,這個新的世界秩序將由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也就是美利堅合眾國來主導。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解讀可以說是非常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陣營一直在冷戰,陷入了核威懾狀態。在局勢特別緊張的時候,例如說古巴導彈危機,冷戰幾乎要轉變為「熱戰」。對那些年生活在這種對抗陰影下的美國人來說,核警報演習是生活的一部分;對蘇聯來說,軍備競賽也使得經濟不堪重負。因此,蘇聯最終倒台,冷戰以美國的勝利告終,順理成章。



但是冷戰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就已經結束了,因此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不是一回事。在蘇聯瀕臨解體危機的時候,美國甚至還想辦法挽救蘇聯,希望蘇聯能夠繼續存在下去。通過檔案材料發現:在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發生衝突、最終瀕臨解體的時候,美國的態度一直是希望保全蘇聯。


雖然蘇聯常常被人簡單理解為俄羅斯,但俄羅斯其實只是蘇聯包含的一個國家。作為一系列國家的集合體,蘇聯總共有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而在這些共和國中,有一些是二戰後受武力脅迫而併入蘇聯的,有着很強的離心傾向。比如說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這三個國家,在蘇聯解體前一年就宣佈脫離蘇聯獨立。而當這三個國家尋求美國承認時,美國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華盛頓方面擔心自己的正式表態,會鼓勵其他共和國的獨立傾向,導致蘇聯分崩離析。美國最大的擔心是,支持獨立運動很有可能導致蘇聯內部的暴力衝突,削弱蘇聯中央對核武器的管控,而核武器安全一直是美國當時的首要議程。白宮一位高官後來直白地表示:我們希望看到蘇聯平穩地衰落,但是我們不認為蘇聯會解體。換句話說,蘇聯快速解體,當時美國高層也沒有想到,更不用說陰謀幹預了。等局勢發展到1991年9月,烏克蘭這個蘇聯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國也希望脫離蘇聯時,美國就明確表示了反對。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蘇的對抗狀態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為什麼美國會堅持一個統一的蘇聯更符合其國家利益呢?一個大敵人內部分裂成許多小敵人,難道不是更容易各個擊破嗎?冷戰在1989年就結束了,而白宮後來竟然悄悄地改了口徑。


史料顯示,最早到1989年,冷戰已經基本緩和,美蘇兩國開始尋求互信和合作關係。到1991年7月份,兩國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那就是《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簽訂。這個條約很厲害,要求削減核武器總量的30%,蘇聯洲際導彈的50%。如果雙方都信守承諾的話,那就意味着蘇聯的核武器從此不再是美國的大威脅了;相反,如果蘇聯內部分裂,核武器擴散,導致多個共和國都持有核武器的話,那麼美國反而要頭疼了。



有趣的是,關於這件事,白宮在蘇聯解體前後的說法完全不同。解體前,白宮的文件里把1991年布殊訪問莫斯科的峰會說成是「冷戰後首次峰會」,然而解體之後,布殊的演講就換成了勝利者的口吻,他告訴美國人民:我們終於贏了,蘇聯垮台了,核戰爭的陰影已經過去了,我們的孩子再也不用像我們一樣生活在一個擔驚受怕的時代啦。


那麼老布殊為什麼要改口徑呢?因為馬上又要總統選舉了。蘇聯這個宿敵突然解體,而且時間點就在老布殊第一屆任期即將結束、尋求連任的時候,不論其真實原因是什麼,老布殊的競選團隊都迅速地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當作本屆政府的功勞和競選的籌碼。當然,戈爾巴喬夫是很不滿意的,因為這種說法剝奪了他和布殊聯手結束冷戰、給世界帶來和平的一半功勞,但是下台之後,他的聲音也無足輕重了。據說,老布殊私下裏對戈爾巴喬夫說不要在意我在總統競選的時候說的話,戈爾巴喬夫只能表態說,競選中這麼說說是可以的,但是美國人民千萬別當真了,因為這是一個大大的假象。



烏克蘭獨立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之前一般認為,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軍備競賽失控、經濟下滑、民主運動、意識形態破滅等等,這些原因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暗示蘇聯的解體有着內在的必然性。強調高層政治博弈中偶然因素所起的作用,換句話說,蘇聯並不必然會解體。畢竟,蘇聯解體並不是自下而上的,街頭既沒有抗議的人群,也沒有爆發流血衝突。聯盟的解散,是幾個加盟共和國的領袖在會談中因為談不攏而決定的,甚至當時另一個主要加盟國白俄羅斯的領導層,都沒有想到事態會發展到完全不要聯盟這一步。


那麼到底為什麼在1991年12月時,蘇聯各共和國的領導之間鬥爭到了如此激烈的程度了呢?這個要從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說起。



戈爾巴喬夫上台之後,在蘇聯啟動了一系列激進的政治經濟改革,其中有一項就是引進選舉機制,允許各共和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各國的領導人,這導致了蘇聯中央和加盟共和國政治精英之間權力的消長變化。很多政治學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分權關係的改革,常常會導致一系列重大變化。在蘇聯的例子裏,改革主要集中於蘇共中央和各共和國之間權力、利益和義務的重新劃分,這個界定過程相當於各方重新圈地,或者說是洗牌,往往伴隨着比較激烈的政治博弈。


在蘇聯,1990年之後,各共和國自己選舉出來的政治精英實力越來越強,開始向中央要求更多主權和利益。比如說,他們希望得到各共和國領土內自然資源的分配權,還希望能夠自主決定給蘇聯這個聯盟多少預算;另外,在軍隊、國家安全、對外政策、人事任命等方面,他們都希望打破原來的規則,重新規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除了高層的鬥爭之外,各國人民的民意也導致了各共和國對聯盟的離心傾向。民主選舉的特點,就是領導人的決策受到選民民意的影響。在當時的各加盟共和國中,有些國家的人民想要獨立的呼聲特彆強,不願意負擔聯盟的重擔,比如說烏克蘭。烏克蘭獨立運動的支持者認為,蘇聯中央只是掠奪者,獨立出去才有更好的發展。烏克蘭的政治精英們與中央的嫌隙也很深。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爾核災難,就在烏克蘭境內。雖然核電站的掌控權在莫斯科手裏,但烏克蘭當局卻要全權應對災難後果,這個確實是換誰誰都不樂意。


而戈爾巴喬夫作為當時的蘇聯總統,做出了很多努力來維繫聯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提出了一個新聯盟協議,來理順中央和共和國之間的權力關係。這個協議在保證中央掌控軍隊和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放了很多權給加盟共和國,所以得到了不少共和國領導人的支持。大家原本都同意在8月20日那天簽署,如果這個新聯盟協議真的被簽署了的話,或許歷史就會沿着不同的軌道前進了。那麼後來發生了什麼呢?那就是反對派們軟禁戈爾巴喬夫的八·一九政變。原來,這個協議還有一項規定,那就是重組中央政府,把反對戈爾巴喬夫的一些強硬派趕出去,正是這項規定逼迫反對派們行動起來阻止協議的簽署。政變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從政變到12月底這四個月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最終決定了蘇聯的命運。



在這些事件中,最重要的是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崛起。


作為共和國的總統,葉利欽在政變之前的權力小於蘇聯總統和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但葉利欽是一個充滿領袖魅力的人,反對政變者的鬥爭給了他機會充分展現領導才能。他頒佈法令,宣佈政變違法,號召人民上街示威,想方設法贏得西方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在軍隊和官僚機構中建立了權威。當政變者的軍隊最終撤離莫斯科的時候,他成為了前所未有的關鍵人物。戈爾巴喬夫沒有想到,雖然葉利欽把他從政變者手上搭救了出來,但是他卻變相地被這位英雄架空了。葉利欽利用政變之後的權力真空,在人事任免、組織基礎、俄羅斯經濟自主權問題上,想方設法與戈爾巴喬夫爭奪權力,漸漸成為了莫斯科掌控全局的核心。



葉利欽崛起帶來的後果是,烏克蘭領導層的獨立傾向更強了。烏克蘭當時的政治精英們不喜歡葉利欽,也不喜歡以他為中心的這麼一個新中央,在他們看來,這個新中央在想方設法從聯盟中奪取權力和資源,對烏克蘭沒有什麼好處。烏克蘭本來的離心力就比較強,這下更不想繼續留在蘇聯了。當時,其他共和國領導人雖然對未來的改革走向並不確定,但覺得削減蘇聯中央的權力,維持一個比以前鬆散的聯盟,還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問題的關鍵在於,俄羅斯和烏克蘭願不願意繼續作為一個國家共同存在下去,要是這兩個蘇聯最大的加盟國都離開了,那麼其他國家留下來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短短的四個月,是蘇聯未來局面最搖擺不定的四個月,誰都沒有想到,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分家」來得那麼快。



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對是否脫離蘇聯這個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投,結果令人震驚,90.32%的選民支持獨立。當烏克蘭拿着公投結果去和俄羅斯談判的時候,俄羅斯也正處在舉棋不定的十字路口。當時俄羅斯正在考慮採用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這意味着俄羅斯將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獨善其身是最緊迫的需求,聯盟的將來怎麼辦都是次要問題。


於是,1991年12月8日,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的秘密會晤中,儘管葉利欽試圖說服烏克蘭總統留在聯盟之內,他的努力最終還是失敗了,既然流水無意,落花也不是很有心,二人決定解散蘇聯。而其他國家領導人,因為不能接受一個由戈爾巴喬夫領導的、沒有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蘇聯,別無選擇,只能同意聯盟就此解散。令人唏噓的是,當時不在會場、也已經不在權力核心的戈爾巴喬夫,渾然不知自己統治的國家就這樣不存在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