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
子非魚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馬特市|幸福大哉問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

騎腳踏車幸福?還是開車幸福?
幸福是只在閑暇時發生嗎?忙碌的狀態有機會感受到幸福嗎?
有意義的生活幸福?沒有意義的生活有機會幸福嗎?

流浪幸福?還是被豢養幸福?
自由是幸福嗎?不自由有可能幸福嗎?逃避自由是幸福嗎?
思考是幸福嗎?不思考有沒有可能才是幸福的關鍵?感覺需要思考嗎?

「像我這樣的人,在這樣的時代和環境,沒有餓死已算萬幸。」—殷海光

現在我有冰淇淋

為了找出生活中個人的「小確幸」(雖然小,卻很確實的幸福),還是需要或多或少有類似自我節制的東西。例如忍耐著做完激烈運動之後,喝到冰冰的啤酒之類時,會一個人閉上眼睛忍不住嘀咕道:「嗯,對了,就是這個,」那樣的興奮感慨,再怎麼說就是所謂「小確幸」的真正妙味了。而且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立論:幸福是種滿足感。此立論是否經得起問題檢驗呢?

是否有缺乏滿足感的幸福?「不幸中之大幸」是在不幸中感到慶幸,而慶幸是種幸好的滿足感,換而言之,滿足感是相對的?我們可以相對其他物、其他事,而其他人呢?幸福是與他人比較出來的嗎?我們展示的幸福,是否隱含對他人不幸的比較?我有他們沒有,我能他們不能,甚至連展示不幸、賣慘也能獲得幸福?

另外,滿足感的關鍵在「需要或多或少有類似自我節制的東西。」而人民的幸福,是社會的幸福嗎?如果人民都滿足於現況、自我節制,那會有消費力嗎?會有競爭力嗎?為什麼要競爭?社會是靠不滿足、不幸福來推動的嗎?奢侈品是販售讓人擁有幸福的幻想嗎?為什麼需要為了社會經濟運作而讓自己不幸福呢?安於現狀的幸福與滿足感是怠惰嗎?社會是期望人民追求幸福,而非獲得幸福嗎?

台湾よ、永に幸なれ

「台湾よ、永に幸なれ(台灣啊,要永遠幸福)」—台灣幸福石

幸福是主觀的,透露一個對付學術哲學、愛講邏輯人的訣竅,稱為「我不知道,但我覺得…」:

  • 「為什麼認為喝符水有效?」「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它有效。」

  • 「為什麼支持某候選人?」「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他人很好。」

  • 「為什麼你認為自己幸福?」「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幸福。」

任何思考的問題,敵不過感覺的壓制,或許淺碟型思考才是幸福的關鍵?幸福或許是不要想太多?

在40度炎熱的夏天,享受一杯霜淇淋,是生活中小而確切的幸福,就讓這些大哉問懸置吧,不過就是杯霜淇淋的簡單幸福,幹嘛想這麼多?

要吃不要想,要想不要吃,你本來就胖。—雞跩哥狂野韓式炸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