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避免使用規避語 提升你言語中的自信

第651天讀後感,在語言溝通上, 市面有各式各樣的書藉, 所教導不同方法, 理論, 門派。在不同場合, 情境上, 都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現實中不見這些人的溝通技巧水平有大幅的上升。我就想為什麼很多時候讀者都是用不著, 或是溝通的技巧上並沒有顯著的提升呢?

2023年12月14日
在語言溝通上, 市面有各式各樣的書藉, 所教導不同方法, 理論, 門派。
在不同場合, 情境上, 都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現實中不見這些人的溝通技巧水平有大幅的上升。
我就想為什麼很多時候讀者都是用不著, 或是溝通的技巧上並沒有顯著的提升呢?

筆者認為每本書所教導的技巧都很多, 單純是單本日本作者的溝通書藉(較其他國家的作品少字數及比較合適新手閱讀)都已經有最少45個技巧, 而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在每一個時刻都記得和能夠立即使用到這個技巧, 就會變得只單知道該溝通方法, 但無法知行合一。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一個最容易使用到在不同情景的技巧, 最少每星期也使用一次, 漸漸就會變成「肌肉記憶」, 自然就會變得更有效地溝通。

因此, 我今天想分享的一個溝通技巧是增加自信心的技能「避免使用規避語」。

筆者看過一些決策的書藉, 也有自問擁有比較高的同理心, 且像是高勝算決策, 黑天鵝等等, 書中都是教導我們, 不要有絕對的信心, 要作最壞的打算, 所以不要把說話, 文字都講得太過絕對,太過「滿」。
特別是在投資股票上, 我們經常都會聽到別人馬後炮說:「都跟你說過, 這一隻股「一定」會升。」, 也有人會用9成, 甚至十成的百份比作為數字去增加自己的信服力。

但今天所用的溝通技巧是能夠提升別人信任你, 支持你的方法, 就是簡單的「避免使用規避語」。
即不要用到或許, 有可能, 大約, 我認為, 看來, 一般來說, 大概, 這些字眼, 甚至可以增加使用確定語, 像是無疑, 肯定, 必不可少, 絕對, 顯然等等, 從文字中就能夠帶出你對這事情, 分析, 行業理解的信心, 從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就是老師, 足球球證,律師,投資專家等的角度會比較有「信心」也是因為他們所用的字眼必須是被訓練過去面對足球員, 面對大眾, 面對法官, 面對投資者。

在<如何讓人聽你的>一書提及到一個實驗, 當兩名投資人員,專家A 以及 專家B, 讓他們去猜測數百支股票價格的波動(升或跌), 而結果是兩名專家得出的結果都是50:50 相同的, 但當中的分別在於專家A會於升及跌預測的機率是80-90%, 而專家B則比較溫和保守, 維持在60-70%, 最後讓受試者去選擇那一位專家作為自己的投資顧問, 大部分的受試者(超過四分三)都會選擇極端的專家A, 原因並不是他比較激進, 而是他的預測讓人感覺他更有信心(更有把握), 在結果真的是合乎他所想的時候, 自然受試者也會放大他的準確性, 相反溫和派的專家B就會被比下去。

所以到底是需要擁有一個「懷疑的心」, 還是一個讓別人相信, 更有自信的表現, 其實都是一種選擇, 也許當我們面對一班不認識的觀眾, 我們表現出自信, 肯定, 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好感和信任, 這就盡可能降低使用規避語, 而懷疑的心還是在自我反省, 內在才慢慢使用會比較合適, 畢竟我們沒有看過足球場上, 有球證會懷疑自己的判決, 當紅牌一發出, 該名足球員說什麼也沒有用。

到最後, 要表達出信心, 減少使用規避語, 也要減少主觀的感覺, 就像「我」, 「覺得」這些字眼都要盡量迴避, 我相信這樣就算你勇敢地說出1+1 = 3 也會有人被你嚇到以為你真的是正確, 或是真的是「蠢」。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