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與朋友一起談生意的過程得著

第534天讀後感, 今天我就想分享一下我們跟這些售賣生意的人溝通及對話, 讓我感到體會的地方。

2023年7月2日
最近筆者跟朋友想去試試搞生意, 會以「頂手」方式去承接別人正在運行中的生意, 因此會有額外的費用產生, 畢竟對方早期已經投入成本讓生意已經漸上軌道。
身為一個生意初哥的筆者就先去開開眼界, 原因在於必定「大賺」的生意, 對方也不會讓你「頂手」去承接生意, 所以每個人都知道這風險同樣也存在。
因此, 今天我就想分享一下我們跟這些售賣生意的人溝通及對話, 讓我感到體會的地方。

首先, 當我們上去他的店舖時候, 他就陸續介紹自己的設施, 服務, 客源, 成本等的內容, 而去到我們四個朋友所問的問題, 才發現大家所注意的焦點, 有很大的分別。
當然, 身為一個有做功課的我就查詢很多有關法律及成本的問題, 比如: 租約完結的時間是什麼, 會否不續約讓我們白付「承讓費」, 是否已初步溝通會否加租, 場內的設備是否有按法規申請牌照等等, 我的觀點及切入點都放在成本及責任上, 原因在於我認為利潤一定是「未知」, 但最少我要確認門檻所需付出的到底是多少, 能讓我發揮的空間又有多少...

而我另一個朋友F, 他就把問題都放在固定收入方面, 比如: 都問他們熟客的佔總生意額百分比, 經營時間, 現有宣傳渠道等等, 我認為他想知道東主的「參考利潤」水份有多少, 跟我同樣希望更進一步了解, 固定利潤扣除成本, 我們讓需要多少才能「回本」, 更注重數字上的利潤方面問題作為切入點。

再有另一個朋友L, 就主要在設備, 技術, 實際的操作和成本裡去查問東主, 希望了解更多細緻生意模式, 當真的付錢去運行時也能夠更清楚, 我認為他是比較務實, 以運行方式作為切入點去問問題。

最後一個朋友S就問很多讓我當時覺得很「奇怪」的問題, 起初我以為目的是拉近我們跟東主之間的關係, 甚至只是閒聊, 但當他在事後跟我們吃飯聊天, 才知道這一個行為的背後動機。
而他問的問題包括, 你們本業是做什麼行業的, 有多少個合作伙伴要移民(因當時的生意是三個人所開辦), 那一個合作伙伴比較忙? 移民去那兒..等等這些問題...
雖然之後得知東主的幾位是會計師, 項目主任等工作, 也知道是兩位要移民才決定承讓, 甚至知道移民去加拿大, 但好像也沒太大「得著」。

但他在聊天跟我們說, 他希望能夠從比較生活的話題作為切入點, 去觀望一下東主的為人「真假」, 畢竟承讓生意一事並不能只依靠對方的說法就相信, 更多的需要客觀查證, 包括當神秘客人, 假期訂位看生意如何等等, 當我們要跟這位東主聊天自然就更應該看看他的說話內容有否破綻作為參考點, 所以他提出會不會剛好有兩位合作伙伴要移民, 而且剛好都是移民去加拿大, 這真的那麼「易」就移民嗎?

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好的參考點.. 我也十分佩服擁有這個切入點, 所以才會在這邊用一篇文章去講解這個故事, 每個人的知識, 想法, 切入點都不同, 當我們要初創企業, 生意的時候, 如果能夠找到不同知識領域, 範疇的伙伴去同行, 當然能夠減輕負擔, 更多的是能夠更全面作出判斷, 也更能有助自己成長, 因為大家都在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提問正正代表著他思考裡的邏輯推理.. 也同樣是他最重視的觀點。

最後, 筆者並沒有決定「承接」, 畢竟這只是第一間, 而且地方和利潤都有不太清楚的地方, 但我並沒有覺得把時間「浪費」了, 除了見識這個生意之外, 更多的是溝通, 觀察, 切入點不同邏輯的運用...這讓我真的「大開眼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