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如何「預測」未來?

第529天感想,今天想分享一下如何「預測」未來, 在這個問題對於不少高科技公司的CEO都經常被問到, 就像亞馬遜創始人謝夫·貝索斯說過:「經常有人問我未來十年,會有什麼變化。」「卻沒有人問過未來10年, 會有什麼不變。」讓筆者都去跟循這個方向去想, 這我覺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策略及模組。

2023年6月25日
今天想分享一下如何「預測」未來, 在這個問題對於不少高科技公司的CEO都經常被問到, 就像亞馬遜創始人謝夫·貝索斯說過:「經常有人問我未來十年,會有什麼變化。」「卻沒有人問過未來10年, 會有什麼不變。」
讓筆者都去跟循這個方向去想, 這我覺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策略及模組。

對於貝索斯來說, 亞馬遜是以客人為中心, 不要問自己擅長什麼, 而是問客人「需要什麼」, 當市場需要什麼他就會調整策略去開創新的技術及銷售技巧去配合, 所以貝索斯注重的是未來10年有什麼不變, 讓他們的主要業務能夠在這些領域重點投放資源, 使其他競爭者難以進入, 且提高進入的門檻, 就像大數據的統計數據, 運輸網絡, 品牌名氣等等。

相反,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福特就認為「預測」未來是從自身的角度, 更深的需求中尋找, 換句話說一開始並不是以客人現有的需求為主, 而是幫客人創造出一個需要, 就像當時汽車並未完全發展的社會, 更多市民用的工具只是馬匹, 所以福特就認為市民的需求並不是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因此他以工程師的視點去看這個市場的需求, 去創造出未來需要的產品。
這就像蘋果創造出智能電話一樣, 在智能電話出現之前並沒有客人認為自己必須要一部智能電話, 能拍照, 能看電影,能聽音樂, 能上網, 能接聽電話, 但現在就連非洲不少國家人民也開始「機不離手」, 成為他們的生活一部分。

因此, 如果我們要跟隨貝索斯的想法, 可能就難以創新的製造出「新」的未來, 「新」的科技, 但的確也比較容易去「預測」未來, 因為他的預測是可以透過不少模組, 理論去達成, 像是會線性成長的產業, 技術, 比如: 電腦的傳輸速度, 內容大小, 人口增長等等, 這些我們都比較容易去推斷出未來的這些技術及數據會造成什麼的變化, 像嬰兒潮時代的老化, 讓社會政府負擔愈來愈大, 醫療等服務會愈來愈大需求, 同樣當這些嬰兒潮的人群都死去後, 這些需求又可能會回復正常變得供過於求等等, 只要我們能夠把一些數據及產品分別開線性成長及非線性成長, 就更容易去推測未來。

相反, 就像福特汽車, 蘋果公司, 特斯拉公司等, 這些公司的業務, 未來, 在特定的情況下是難以預測, 但一推出新的產品, 新的代替品, 就很容易讓整個行業, 甚至幾個行業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這些是絕對難以預測的, 當然我們可以認為能夠造出這些改變的人可能是屬於大公司的機率比較高, 像是蘋果, 微軟等等, 但要確實清楚改變的內容, 範圍或波及的行業是什麼, 這是十分難去推測, 就像在Apple智能手機推出後, 不論是相機, 隨身聽, 個人助理系統, 收音機等都很快就進入黑暗時代, 甚至是同樣手機公司的黑莓公司, 即使立即變型也難以跟蘋果公司對抗, 這些改變都是非線性的, 一跳就跳去別的台階的改變, 而非一步一步可預測的。

最後, 回到主題所講的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去「預測」未來, 更多應該投放在線性遞增的地方, 比如符合「摩爾定律」的產品或技術裡面, 像是太陽能技術愈來愈便宜, 手機愈來愈便宜,網絡傳輸愈來愈快, 晶片技術愈來愈細等, 這些都是比較易去預測, 所以蘋果手機每年的公布很常都只是這些線性遞增的地方, 讓人們感到失望, 但這些是合乎預測的, 總不能要求每年蘋果都有會有顛覆性的改變技術, 因為這是兩個部門不同的目標追求。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