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用更大的宏觀角度看這個世界l<Origin Story>, <機械宇宙>

第327天讀後感, 這個世界的歷史, 可能讀者會以為是西方歷史, 或是人類歷史, 但我今天想說的是萬物歷史, 宇宙歷史, 或是地域上分別差距的歷史由來, 希望這兩本書都能夠給讀者有新的視點。

2022年10月17日
今天想分享一些最近閱讀所理解出的世界, 包括: 在Origin Story 一書, 所描述的萬物大歷史, 由宇宙大爆炸講到人類的歷史, 甚至預計未來世界在數億年後會化為虛無, 並無一種生物能夠存活起來, 就像當初宇宙就根本不存在一樣, 只是由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 所出現的大量氘和氦的原子核, 漸漸變成不同的面貌, 再不斷的產生, 演化成不同的恆星,而恆星的衰老後, 就會溫度變得熾熱,足以聚合更重的元素, 比如碳和氧, 再透過不同的新星大爆炸等情況, 制啻出更多的元素及星體, 這包括我們所處的地球, 正因為機會率極之低微, 這就像一個奇蹟的出現。
而地球一開始是處於混沌, 虛無的狀態, 慢慢變成有大型動物, 有氧氣的星體, 再變成人類的生存及智慧出現, 在萬物的歷史中, 我們看到對於宇宙來說, 我們只是十分微小的存在。
這本書的主要更重要的信息是給我們人類知道, 自己世界, 萬物的歷史。
對於歷史認知上, 普遍我們都只會認識自己國家, 對方國家歷史, 而對於身為一個人, 共同的地球, 資源卻了解並不多, 這才會使我們常常有衝突發生, 只要人類能了解更多自身的祖先, 環境, 這個地球及宇宙, 就會更多一份和平和責任, 對於這個宇宙, 世界, 這一刻, 每個人的人生, 只是很微小的存在, 為什麼我們要那麼執著, 甚至對別人感到仇視呢。
因為人類就是一個命運的共同體, 來自同一個細胞分裂而成。

而另一方面, 對於宇宙的看法, 我們仍可以依靠牛頓所認為的「機械宇宙」都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見解去看這個世界。
牛頓以他當時全新的「哲學」角度, 由本身由亞里士多德認為宇宙是正圓, 架構是完美的宇宙, 變成可以被拆解成一個像精工的機械宇宙。
這都能夠透過萬有引力, 微積分等方法去計算出星體的活動, 包括, 金,木,水,火,土星, 天王星等等。
而<機械宇宙>所說出的牛頓故事, 令我最為啟發的兩點是:
1) 原來對於1600年代的人會稱科學為「哲學」, 令我想像現今的時代, 其實都把很多幻想的議題當作是「哲學」的存在, 比如: 這個世界是不是外面有一個電腦在控制我們, 我們只是在遊戲中的模擬人物等等, 這都是現今的「哲學」主題之一, 在尋找出生命, 宇宙, 世界的意義, 是否又有一天能夠以科學的角度去證明這是些哲學是科學呢?

2)對於牛頓來說, 他自己都認為自己畢生的研究及理論公式, 只是一個在大海面前玩著沙子和石頭的孩童, 而他所創造的公式也暫是為這個宇宙的計算作出第一步的工具主義角度去讓其他人跟進, 並非真理的存在, 對於天才來說所創作的都只是工具主義, 為什麼我們常常在生活中總會認為很多事情是「絕對」的真理呢? 這可能是我們的愚蠢, 和不謙虛害了我們。

對於地域性的看法, 為什麼中國能夠從不同的朝代都能夠重恰威風呢, 而一些外國的國家, 比如羅馬, 意大利, 法國, 英國,西班牙,土耳其分別都在不同的時代稱霸後卻未能夠重恰威風呢?
原因在於中國是地域自給自足的霸權且大部分的戰略都是以統一為前提, 而外國大部分的國家在2000年前都是以海上霸權為主, 而海上霸權最大特徵就是需要透過貿易, 殖民, 科技去為國家奪得更多的資源, 在目的和價值已經大大不同的情況下, 只有你強我弱, 而不像中原地區(中國)能夠朝代不斷的更迭, 也能將文化, 生活水平, 軍事都一步一步上升,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跟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中國的國策方針總是以「統一」為前提, 也能解釋得到為什麼外國的國家在工業革命後能夠反超中國成為第一的強國, 因為他們早就處於一個競爭的世界, 以及資源交換流通的世界, 所以中國在改革開放就是希望把這個弱點改進, 而西方也因網絡, 運輸的改進, 從而能夠學習中國的重恰威風系統, 減慢衰弱的部分。

有不少投資者都會看好中國潛力, 但某些書藉則表示只要中國未能夠解決有錢人最終的目標就是把金錢投放在外國, 如移民加拿大, 美國, 這個核心的問題, 中國都很難從世界第二變成第一, 因為當人的需求已經滿足馬斯洛需求的層次後, 就是會追求最上層的自我實現, 例如: 自由, 獨立的心態, 而就是根本性的問題, 也很難一時三刻使人接受這轉變。

我們能夠由萬物歷史, 講到牛頓所視的宇宙, 再講到地域 國策的分別, 用意就是希望讀者能以更大的格局, 資訊, 去觀察這個世界, 即使現在可能覺得無太大的用途, 但可以先放在我們腦中的神經連結裡, 說不定有一天就會突然想起及用起來, 我相信能夠用起來的時候, 必須是讀者們自身再一步提升的時候。

Credit: <Origin Story>, <機械宇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