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好的決策是來自我們的兩個電腦。

第150天讀後感,思考 > 原則 > 演算法 > 好的決策。 這就是今天學習的內容。<原則>

2022年4月12日
小標題所說的就是我們在決策的時候應該要利用的以上的思維漸進模式。
我們從思維的進步, 了解自己每天腦部中的意識跟潛意識在交戰, 即是: 理性的你, 和感性的你, 在<原則>書中更形容為 高層次的你及低層次的你, 原因在於我們的潛意識是由腦中的杏仁核所控制著, 只會顧著眼前的利益, 而腦部中的意識就是前額葉皮質, 即是顧及後果的你, 正如「綿花糖實驗」中的小孩, 能夠忍過不暫時吃 綿花糖的小孩往後有更大的成就, 我們每一天就是有意識跟潛意識在交戰, 當我們能夠理性地思考及行動, 就能夠改變自我, 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不是晚睡換來明早的後悔。
當我們思考模式有所改變之後, 就能夠套入把這些成為原則套進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 目的在於當我們把正確的思考模式, 態度化為原則的時候, 就能夠減少每一次決策都需要重新審視的煩腦, 作者認為幾乎所有「眼前情況」都只是「情景再見」,只要找出是那一類「情景」, 我們能夠用相同的原則套進去, 就能夠引領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作者更指出多使用演算法是現在及未來社會必然的做法, 因為我們大腦的能力及處理速度有限, 我們必須要利用兩部電腦去幫忙我們去運用邏輯程式, 一台電腦是我們的頭腦, 一台作為我們的工具, 兩台電腦一起工作, 就能夠互相補足。 他認為將來的世界電腦程式設計會變得跟寫作一樣重要, 我們需要自己的系統去把數據收集及整合, 用機器來幫忙做決策。
所以作者認為要把原則再轉換成演算法, 讓電腦陪著我們一起做決定。而演算法可以用不同的圖表, 分析軟件等等去解讀給我們知道如何下決策。
正如作者在書中利用一家冰淇淋店作例子, 把該店一天發生的八件事作為統計, 包括 :新聞報導, 員工投入情形, 銷售額,客戶體驗評分, 金額等等, 最後利用演算法得知該天的生意額最高, 但客戶體驗評分最低, 我們可以推測出可能是人潮帶來銷售佳績, 但也讓客人大排長龍因此不滿。該店再用一個月時間, 把這麼數據統計起來, 如果公司特意想改善客戶體驗評分, 就能夠更客觀地看出改善的進度, 因為每天也會跟另外7種的數據比較, 也能夠分析出真正的原因, 畢竟可能是食物本身的質素問題, 使顧客期望不合預期, 所以才降低客戶體驗評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