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不渴
考拉不渴

An avid reader, lousy writer, world traveler, and peace lover. 愛自由,愛閱讀,愛寫詩,愛旅行,夢想早日退休搬去一個自由地方讀書寫詩環球旅行。

瞬刻(141-145)

你做過最怪誕的夢是什麼?

141 稀罕

現在的食品沒有以前好吃了,很多人都这样觉得。米、面、蔬菜、魚蛋奶、各種零食小吃,都今不如昔。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餅乾,七零後有谁会不喜歡呢?

記憶中那時候的餅乾大都四四方方很嚴肅的樣子,顯得憨厚老實,包裝沒那麼複雜,圖案沒那麼花哨,但每一片拿在手中彷彿有種特別的重量。

這種重量的感覺源自珍稀和珍惜。

物品因稀缺而寶貴,我們其實從小就懂得珍惜那些稀缺的東西,稀缺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現在的小孩子吃得太好了,不相信世界上還會有吃不上飯的人,也不懂窮人究竟什麼意思——多窮才算窮?

很多時候我突然燃起一個吃餅乾的念頭,就跑去樓下便利店,但圍著貨架轉啊轉啊看了十幾遍,也決定不了要哪種餅乾,有好幾次望著一整排繽紛的餅乾零食貨架覺得頭暈目眩,唯獨沒了胃口,甚至有些感傷——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什麼都不稀罕了,你就什麼都不稀罕了。挺可惜的一件事。

142 怪夢

天氣終於恢復了正常——冷。冬天就該冷,夏天就該熱。天地如此,人同此理——天睡我睡,天醒我醒。這才是正道,偏離了正道就叫邪。

老婆做了個奇幻的夢,夢見我參加了邪教組織,但她依然決定不離開我。她的身體里不斷長出綠色的藤曼,源源不斷伸展出來。

聽著都恐怖。

十幾年前我經歷過一次大規模失眠,長達兩個禮拜,夜夜失眠,各種奇怪的夢都做過,也有過類似她做的的這種。我猜只是因為前幾天氣溫陡然突變引發的身體反應,不必過度解讀。

我小時候記得最清晰的一個夢是有次在我姥姥家,半夜裡我躺在炕上眼睜睜看著滿屋子牆壁上都是人,全部穿著古代服裝,駕著車馬,像一個熱鬧的集市。

我並不覺得害怕,只是迷惑,不知那些人在幹什麼,於是叫我媽和姥姥,她們都睡著,叫不醒,於是我就躺著看了一晚上牆上演的古裝戲。

劇情不記得了,但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是夢還是真的,姥姥說人在七歲之前都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那個世界。

143 補習

在中國家長每個週末為孩子培訓疲於奔命的時候,韓國其實更嚴重,而且「補習」這件事很可能是從韓國發端的,早已是韓國的一個社會問題。

我始終不理解每個小孩都去學鋼琴書法圍棋射箭跆拳道芭蕾舞甚至高爾夫球,以後到底想幹什麼?

問題的根源在他們父母身上,他們小時候餓怕了,長大了就要帶著全家老小玩命地吃喝,好像忽然一切好吃的東西都不要錢了似的,吃到撐死拉倒。

我小時候什麼培訓班都沒有,什麼都沒地方學,更重要的是沒人認為有必要學那些東西。

一想到未來的社會每個人都會彈鋼琴活生生把高雅藝術搞成修自行車一樣藍領的技術就覺得害怕。

中國的孩子們,其實缺少的只是愛的教育。

應該有一家學校專門給大城市的孩子們放映各種悲慘人生的影片,帶他們去田野去鄉村去山頂去沙漠去雨林去塞外去看各式各樣的人和世界,讓孩子們從小看到不同的顏色各樣的生活。

教他們養蠶餵金魚孵小雞給兔子割草為小貓小狗洗澡打針,夏天拿著手電筒去草叢里捉蛐蛐瞭解夏夜的秘密,冬天用稚嫩的小手堆雪人打雪仗體會冬日的靜默。

所有技術都能學來,一輩子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只有愛,小時候才能真的理解。

忙得手忙腳亂的家長們,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閒暇,帶著孩子四處學藝,想象自己如孟母般開明,以為那就是愛。

只是,坐在身後的孩子,在奔忙中漠然地望著車窗外,只是茫然。

144 咖啡

比起咖啡來,我更愛喝茶。咖啡是最近五六年在辦公室養成的習慣,年輕同事們每天都喝,我也就學他們,因為不想顯得太像大叔。但我對咖啡沒什麼癮,不論是提神效果還是心理作用,都不如茶對我有效。

與咖啡相關的事物中咖啡館是最奇特的發明,適合安靜地看書、寫作或工作,儘管大多數咖啡館裡並不安靜。不安靜的地方反而能讓人安靜下來,這就是我說的奇特之處。

是日本人發明的「珈琲」這兩個漢字,傳入中文時又變成了「咖啡」。

Coffee音譯到日語中寫作片假名 コーヒー,模擬的是coffee的英語發音,讀作 KōHii. 但同時也寫作珈琲。

在一本書上看到作者說「珈琲」這兩個日本漢字透出一種懷舊、沈穩、優雅,比英語的coffee一詞更有內涵。一家之言吧,我沒看出這點來。

我說不出「珈琲」和中國漢字「咖啡」哪個更好,只是也無端覺得王字邊比口字邊多了些莊嚴,好像一杯coffee不只是用「口」喝下去的,更是一件值得專注的嚴肅事體。

對日語語言有所瞭解的人大概會同意:當你在日本街頭看到有些咖啡館招牌上寫著 コーヒー,有些卻寫著 珈琲店時,是不是也會覺得日本人巧妙地用了片假名營造出了一種時尚感,而用獨特的漢字製造了一種時光和歲月的感覺?

我每次看到日本的上島珈琲店時都是這樣想的。

以前也試過去茶館看書寫稿,發覺沒有咖啡館讓人靜心。有一陣子上海流行那種自助式茶館,一個人幾十塊錢,不限時,隨便吃喝。那種茶館的喧鬧不亞於菜市場,去了兩次就不再去了。

國人喝茶愣是能喝成一個大賣場味道,對比日本的茶道,十分無語。

145 自信

昨晚看了美國熱片《酷刑報告》(The Report),影片最後參議員Dianne Feinstein說的那段話是全劇高潮:

America is big enough to admit when it's wrong and confident enough to learn from its mistakes. -- Dianne Feinstein

大意:美國足夠大到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足夠自信到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不好翻譯。)

後面還有好幾句,在網上沒有找到完整文本。

劇本和導演是同一個人 Scott Z. Burns,主演是 Adam Driver (飾 Daniel Jones)。

劇情不透露了,基於真實的CIA虐囚醜聞。

很多人說美國主旋律大片的路數都是個人英雄拯救全世界,其實真正深刻的美國大片幾乎都是揭露美國政府最黑暗的歷史片段的。之前的The Post也是這種類型的年度大片。

觀後感不想多說了——震撼心靈的關於言論自由、民主制度的教科書式大片。

一個人,可以為了一件看似與己無關的事付出半生而不計後果。一個國家,敢於直面自身的錯誤和罪惡。

這才是自信和強大。

參考:IMDb-The Report (2019) https://www.imdb.com/title/tt8236336/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