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子
米子

Every moment matters.

《我与你》的人生启示

——与其说是在探讨“关系”,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关系的人生哲学。 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提出“我-你”、“我-它”两对原初词,基于这两种关系将建立截然不同的世界和人生,分别是由“我-它”带来的经验世界,以及“我-你”建立的关系世界,生活在此两个世界的“我”,也必然经历迥然不同的人生。

 “我-它”:有限但必要的经验世界

任何基于预期和目的所建立的,都属于“我-它”的关系。在预期和目的带领下,我们把对象当成外在于自己的一物,通过概念解析、构建框架和结构、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来认识、觉知、判断它,进而明确导向目标的行动方向。

这种模式放之我们所处的社会,非常普遍且适用。项目设计、创业、伴侣关系…在面对大多数需要决策的情况时,我们往往尝试基于已有经验,搭建有助于认知和行动的框架,进而展开信息检索、知识补充、交谈等。

但无论这种框架如何外延,终究有限,因为框架从初始就是基于有限经验搭建的,这种认知必然是局部。事实上,这个世界的未知程度对人类来说是无比巨大的,任何观点、做法、制度都有其有限性和适用性。

“我-它”,所建立的是一个有限的经验世界。

可是,如果没有“我-它”的建立,人类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感知,或许会陷入混沌状态。任何学习与行动都无法依序展开,小到一篇读后文本的输出、大到社会制度的搭建,当我们停留在考虑其有限性时,就会踟蹰不前。

“我-它”,又是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

在有限但必要的经验世界中,只有用开放的态度去建立与“它”的关系,有限世界的边界才有不断拓展和修正的可能性。

“我-你”:关系、本质与爱

马丁·布伯并没有对“我-你”提出明确的概念或定义,因为这一关系具有整全、无限性,只有当我们把所有期待和目的放下,以自己的全部本真性情与对象建立关系时,才有可能与对象的全部本真性情“相遇”,即洞见其本质。

“你”是一整全、无限的对象,“我-它”所产生的种种关于“你”的知识——图像与运动、种类与实例、规律与数量——都将汇聚到“你”这个统一体中,凝聚在“你”的本质之下。

关于“我-你”关系的建立,我想引用马丁·布伯在犹太复国运动中对宗教价值观所作的探索。马丁·布伯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人家庭,终其一生在为犹太复国运动而努力。当时主流的犹太复国组织关注政治利益,而马丁·布伯更倾向十八世纪中叶在波兰犹太人中出现的“哈西德派”,他们更关注宗教的价值观——意识到宗教是人与上帝、先知圣徒的“对话”,强调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中实践自己的宗教。在犹太复国运动中,马丁·布伯宣扬将传统口号“做犹太人”中的重点从“犹太”转向“人”,着力改变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仇恨关系,在“人”这个共同基础上建立相遇的和谐关系。

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爱只产生于“我-你”的关系世界,恨是爱的“失明”表现,是当爱尚未纵观到本质之时,对一整全者的局部枝节所产生的感情。”放之今日,“武汉肺炎”、“中国肺炎”及丛生的污名化现象,正是基于局部事实而产生的 “恨”。人们在参与舆论和辩驳观点时,鲜有承认视野有限,或承认了视野有限却依然坚持基于局部事实所产生的观点,甚至为了鼓吹观点而局部化地处理事实……这些“恨”,让全人类在面对亟待调整的与大自然之间的长期不平衡关系面前,如此盲目。

当然,尽管“我-你”如此重要且美好,这种关系依然只存在于“我”、“你”相遇的当下,人们常常需要返回“我-它”的世界,就像马丁·布伯返回到犹太复国运动中,创造一种意在推动“人”在本质上相遇的宗教哲学观。

二重世界与人生的和谐协调

“我-它”、“我-你”造就了世界与人生的二重性,但两者并非完全独立。“它”之世界象征着我们所构建起来的日常,也是我们所投身其中的社会生活;而“你”则是一片内在的精神领地,关乎信仰和爱。

在“你”之精神内核的引导下,我们选择了或创造出一种与之相契合的日常生活框架,通过学习和行动来拓宽“它”的边界;在“你”的关系、本质和爱的充盈下,富有意义且精力充沛地对“它”进行改造、扩充,以此创造“你”之精神的实现路径。

马丁·布伯在书中以一个真正富有精神内核的政治家为例,描述了这种二重世界与人生的和谐协调。

“这样的人并非耽于梦境,他们所拳拳服膺的乃是那超越理智然则不摒弃理智反而将其纳入自身的真理。他们在个人人生中如何行为,在公共人生中也如何行为。他们明白地意识到自己无力实现纯全之‘你’,但他们无时不在‘它’之中维护‘你’、肯定‘你’,根据当时的情况择宜而行。”

写在最后

初读这本书时,我抱着对亲密关系的探求欲望,几度因译本的艰深难懂而被逼入阅读困难死角。读着读着,却发现,遣词造句可能是陈维刚老师(译者)给这本书披上的坚硬外壳。他在序言中述及:“马丁·布伯翻译《圣经》德文版,他将译者(及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比拟为“我-你”,认为“翻译乃是勉力探求作者的真精神”,是一种对话、以己本心体悟作者本心的过程,是超越时空和历史的‘相遇’”,此译本或许就是对此种精神之致敬——重要且美好的,不易获得。

在探讨亲密关系之前,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基于关系看待人生的视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