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AL嚴毅昇

@Cidal

聞永久屋為滲水所破歌

磚瓦疊積風雨的小窩 若wawa初生的lima 都能頂落的天空 久未出聲的黑白琴鍵 彷彿白牆裏旋起黑鐵絲漩渦 屋中滾滾而滴鐘乳色可怖的隙雨 灌漿師傅測量地基下陷的深度 雙足跨越屋旁兩端溝凸包夾著無助 溝中漂流一片片枯葉 像年輕人揹包離家弄髒的卡其色 滲水淋著輕忽災難的溫和尺規 久...

「詩之巴別塔」想像原住民:「我是誰」到「在與不在」汝甘知?(作者名版)

「詩之巴別塔」讀詩獎座 2023年第二場 嚴毅昇X林佑霖 7.5(三)19:30-21:00 春雪書廊

當「它」告訴你它將寫下「祂」——從研究者的採集資本到烯環鈉事件

2022年3月,台中一名中學生因遭同學以侮辱原住民之字眼謾罵而起衝突,該位原住民學生在毆打同學之後,因為害怕遭老師記過,便跳樓離世。雖然「歧視」行為本身不是對於該生尋死的直接原因,但我們可以來認識一個重要概念:「文化安全」,它原指一種存於醫病之間,地位對等、相互理解的關係。

論資格論不如資料論,小心資料論有一天勝過資格論——讀《鄒族的雨》試讀本與講座

今日想談一本尚未出版,已經被文化部、原轉•Sbalay!推薦的(已結案)創作計劃:《鄒族的雨》。當初這個講座訊息釋出時,我就在網路搜尋能不能讀到這本書,但沒有任何出版訊息,便想到近年有一些書籍的出版策略就是在講座當天初次販售,但這本我猜錯了,真的錯很大。

#不連貫日記 尖石工作坊之一 如果連結總是崩塌又脆弱的癒合

計畫夥伴側拍從司馬庫斯下山之後,回想在煤園、田埔、泰崗、司馬庫斯的一切,回到一個意識紛雜的世界,友人和我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連結如此脆弱,我想起大崩塌地,經歷了幾十年仍然沒有改變,像是國家一再修築與尖石之間的關係,風雨來時又再一次的敗壞,暴雨的政治來了,土地一再的流失,嘉惠之時,都長在掌握知識的人豐滿的身上了。

#雜談 0314 寫作與情感關係

昨天是0314,來談一下和情感關係有關的話題。曾經有朋友問我說:「你會不會想和讀者交往?感覺會很開心。」 我回應他:「我希望對方是認識我的真實面,且可以彼此交心、友好。而不是只是因為我所擅長的事而交往。」幾乎從讀者、文友變成好朋友的人都是這樣的關係曲線,而不是只是看著我閃閃發亮或...

#不連貫日記 側記0314「捍衛獵槍行動」

#中華民國媒體需要我教你們怎麼寫新聞嗎我中文系畢業 今天早上跟一場會議請假,到警政署前參與「捍衛獵槍行動」記者會,現場的原住民族立委只有伍麗華一位和助理曾巧忻到場關心,前幾日高金素梅在網上胡說八道:「新制辦法先通過,再來調整。」的影片傳到了捍衛獵槍行動的群組中,高金委員其無視族人對於狩獵槍枝辦法的擔憂的基調令人堪憂。

〈那一條槍枝引線仍尚未拉開身體的不熟識〉

——聞警政署新版獵槍辦法意圖禁絕族人使用獵槍及打壓狩獵文化。

尋找

我試圖在海岸尋找一點塵埃 深深感受無情沙岸 沙人堆疊著夢中的和真實的 一樣的流逝 令人景仰的淒涼 如浪繾綣反覆呼嘯 削碎的年月不少 無法分辨美正在遞進的終點 何處伏落 我望向海中看一株漂流的花 一瓣一瓣沉寂地好看了 船上的流亡者 伐起活命的槳 在寒風中烤起橘子 這難得的果實 ...

悄悄

可憎的是 說起沒有資格遞出 一封紙笺別緻的長信 寫些沾滿蜂翅凝結的冰語 塗抹在夏天 妳如常在桌案 冬眠的糖衣 當春夏秋冬不再照常變換 也許是妳在另一個地球 看天空的時候 說風怎麼走得如此悠緩 忘了時間的迅疾曾經險速 像把彼此的關聯切碎一般的距離 有時候突然太近 心就擴散成...

隱藏在國家內裏的伏流與刺點——淺談《原住民族與二二八展覽史料專輯》

  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社會上,一直有如伏流中的砥石,而原住民族在二二八事件及其相關經歷的被看見,只有河底沙般,隨時代被洪流淘去,留在世人心中的或許所剩無幾,或者沉沒再沉沒。得以想見此部著作的完成多有不易,但不能想像向受難者後代探詢家族哀痛的過程有多少的掙扎。

#不連貫日記 台北國際書展

很喜歡今年國際書展主題「波蘭」展場的設計方式和一些安排,沒有很繁複或高創意,但就是很清楚的可以讓人好好看展,其中有一區放的是波蘭藝術家的繪本插畫海報,另外一區是用一道牆陳列波蘭史上幾位重要作家,其中簡介作家個人的出版經歷,去串聯波蘭從共產體制到瓦解、曾受普魯士與奧匈帝國統治的政治歷史。

卡帶童年:都原的經驗斷裂

記得有一次聚會上,那是個各族人、年齡層與不同職業人士的聚會,晚餐後,大家一起唱歌,美族人的大哥哼了幾句族語問我:「這個你會不會唱?」我很疑惑思考這首我好像沒學過,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他,他便開始自己唱族語歌,我在旁邊半哼半學,有些同齡人或小我幾歲的妹妹唱得很快樂,在那樣的場合我總是既快樂又尷尬。

Diss制度不必靠台大:台灣嘻哈精神去了哪?

台灣的饒舌跟國外一樣沒有比以前不陽剛,但會用力批判社會議題的真的在慢慢變少,像是楊舒雅的〈華康少女體內份子〉,變流行、搞笑、耍狠的很多,但也看到歌與詩的結合的活動開始找饒舌歌手,像去年的台北詩歌節老莫就帶著他的後輩一起上台表演,從詩改編的饒舌歌。生態在改變,適應在轉變,何止60秒的問題,你問嘻哈是什麼精神,也只能聽歌感受,很多人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

#不連貫日記 誤入書叢的識貨書蟲

#1月5日 中午和朋友在台電大樓站附近一家印度咖喱店吃飯。Masala House香料館吃完飯後想說離晚上的活動還有一段時間,就蹤跟著友人亂走。(欸不是,警察來了)我們走到一家二手書店前,很眼熟的這條路,以前有走過,繼續走會經過茉莉二手書店,連到大安森林公園附近。

雜談:讀《真實的叩問》:電影製造的勵志取向與真實想像

2011年,魏德聖《賽德克‧巴萊》這部在台灣被稱為史詩電影的巨作上映之後,許多關於原住民族的故事電影、戲劇也越見露出,卻也形成一種詮釋權與不少製作元素使用粗糙的問題。不僅不能只看影劇敘事的本身,還得去觀察其相關的社會現象,而相關得獎的影劇亦經常被說是因為政治正確而獲獎,或者被說是...

回顧2022年:在語言的縫隙尋找身體感

「Ahowiday ko palemed no liteng, anini a romi’ad a dihay ko tama’ ita.」意思是「感謝祖靈賜福,今天我們有很多獵物收獲。」

雜談:詩刊結社見聞&創作的時時刻刻#未竟,虛構一部詩刊

做一種詩與載體之間主體的轉換,而讀者讀與不讀也好,在那個 #tag 記號中,可以連結至我們所有將要書寫的實驗作,寫一些未完成的詩、碎片,宛如生命之所以未竟。

「山,可不可以再吟唱到天亮就好」——側寫獵人學校青年書寫工作坊

「編織」在許多原住民文學創作者的書寫中,有意無意地成為一種共感的連結,不僅是從文學上被連結,也在社會關係網絡上,成為建構自我的力量,人生面對諸多的不可以與挫折,都是文學可以長出來的所在。

你的diss不是你的diss,炎上還是潤下?

脫口秀演出時的笑話段子是社會要有素養去承擔和明瞭族群傷痕的知識背景,而且有足夠的支持體系可以療癒傷痛,是從反諷的角度,挑動階級、族群、性別⋯⋯等等社會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叫罵、羞辱一個人,來獲得那種支配慾、語言權力的快感,不是為了嘲笑、訕笑這種低階層的抒發,那不是單口藝術,只是在合理化語言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