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成功不是天注定!又或还是天注定?

MaxJames
·
·
IPFS
·
天才要如何炼成是被讨论到烂的大哉问,而今天介绍的这本《刻意练习》就是要告诉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们这些凡人复制学习的。

为什么有人能在自身领域成就顶尖;其他人却只能在庸庸人世载浮载沉?究竟那些音乐家、西洋棋大师或奥运选手的成功是源于他们天赋异禀,还是刻苦努力呢?

天才要如何炼成是被讨论到烂的大哉问,而今天介绍的这本《刻意练习》就是要告诉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们这些凡人复制学习的。

此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出版过多本科学书籍的罗伯特;另一位则是被称为「研究世界专家的专家」的安德斯。二位用一本书的时间告诉读者,天才并不是单靠天赋,但也非仅是努力就能养成,真正造就非凡的关键便是书名:刻意练习

以下我会先从完美音感的例子,解释为什么天才是后天炼成的;接着讲述成为高手的关键在于使用刻意练习建立心智表征;最后则会简述刻意练习的实践要点;而文末我会尝试用另一面向思索刻意练习所代表的意义,解释标题后半说的:还是天注定?

【天才不是命中注定】

首先,作者要为读者证明为什么天才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他们举了音乐领域的经典例子:绝对音感。

绝对音感又称完美音感,每一万人仅有一人具备。就算是世界级音乐家也未必有这项能力,比方说音乐神童莫札特有,但浪漫派大师布拉姆斯就没有。这样看来,这能力肯定是天注定,对吧?

但近年的研究松动的如此天赋论观点,可从以下两道线索来找到漏洞:

  • 第一道线索:幼年学习音乐的影响 <br class="smart">有这项「天赋」的人,几乎都在三到五岁的稚龄开始学习音乐。如果完美音感是天生,那孩童期有没有接受训练不该是关键。
  • 第二道线索:声调语言的影响 <br class="smart">研究发现完美音感在音调语言(如中、越等亚洲国家)中更为常见。而这些音调语系血统的人,如果从小学习的是英文等非声调语言,他们发展出完美音感的比例就会大幅下降。显然相较于血统种族,后天训练方式更是关键。

最后一槌定音,确定完美音感并非天生的是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的研究。她召集了24名介于2~6岁的孩童,接受为期数月的音感训练。结果发现虽然每个孩子进步速度有差异,但最终所有人都拥有了完美音感。

这结果打破的大家对天赋的认知,证明后天锻炼对能力养成至关重要。接下来要我们要来看看这能力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音感并不是天生的产物(Photo by David Lusvardi on Unsplash)

【大脑可以创造天赋】

作者指出只要有正确的训练,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完美音感。而能力养成的关键就是:可塑性和适应力都极高的大脑

这现象不单发生在音乐领域,在研究众多领域佼佼者后,作者发现「天才」们发展出这些不可思议能力的过程,与上述完美音感的养成如出一辙,都是透过训练使大脑产生质变。

书中进一步指出,透过练习会使大脑神经回路产生变化,最终会让天才发展出的所谓的「心智表征」。

心智表征是指一种心智结构对应到某物品、某概念或某系列资讯。比方说,西洋棋大师看到的棋盘,就不单是混乱交错的棋子,而是一组组模式,研究指出大师级棋手脑中约存有五万块棋形模组,这让他们与一般棋手的行棋技术产生极大差距。

那到底要怎么去训练大脑呢?没错,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另外,心智表征有领域限定性的,比方说跳水选手的心智表征,就无法应用在篮球场上。这解释为什么大部分高手只能在单一领域发光发热,并不是他们天赋只点在那边,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其他心智表征。

你或许会问,上面完美音感的例子是应用儿童身上,他们的大脑可塑性极佳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是成年人不就没救了吗?

的确,成年后几乎没人可以靠训练产生绝对音感,但并非所领域皆是如此。成人的大脑仍具备一定适应性,多数技能还是能藉由正确训练获取。

这让我们对天分有了新的思考。过去总认为每个人皆有一组固定潜能(像音乐或数学潜能),我们可去强化这些能力,但无法涉足本能外领域,不然就会像华石斗郎一样悲剧;但新的观点认为并不存在所谓预定能力,每个人都能靠大脑适应力创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技能。

简言之,对比传统练习是希望让我们发挥固有潜能,将本能天赋发挥到极致;新的观念则认为潜能不是天生,而可透过刻意练习打造。

了解天分怎么生成,接着我们要来介绍刻意练习的条件与实践要点。

神经回路改变是迈向顶尖的关键(Photo by Halacious on Unsplash)

【刻意练习实践要点】

好的,那到底要怎样实践刻意练习呢?首先需了解刻意练习有2项先决条件:

  1. 该领域必须发展相当成熟 <br class="smart">像音乐演奏、体操或跳水等发展成熟领域较有机会实践刻意练习。
  2. 需要有老师能帮助学生改善表现 <br class="smart">刻意练习需要有指导者帮助修正,让技能往对的方向前进。

了解以上两点后,我们来看看刻意练习需要具备的5项要素:

  1. 明确目标 <br class="smart">刻意练习并不是无脑苦练,而要有具体目标,让自己有标准修正调整。比方说将目标设定成将一首曲子正确地弹三次,就会比单纯不断重复弹奏好得多。
  2. 专注 <br class="smart">专注对刻意练习很重要。在训练时必须全神贯注在想加强的项目上,不然效果会大打折扣。
  3. 意见回馈 <br class="smart">犯错时能有及时反馈,才不会走弯路而不自知。这也是为什么上述条件会需要好的老师,因为他不单能指出你的技术问题,还能提供改善的建议。
  4. 跨越舒适圈 <br class="smart">刻意练习会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当你已熟练某技巧后,就要向新的方向前进,跳脱自在的圈圈。
  5. 不断维持锻炼 <br class="smart">最后还是免不了回到老梗的「坚持」。唯有不断将上面4点重复回圈,才能将一个领域的技能磨到达到顶尖。

从上述5点可看出,刻意练习并不是毫无目标的埋头苦干。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说一万小时法则其实根本不是种法则。就像很多路人打一辈子三三,也不会变职篮选手一样,训练长度很重要,但训练品质更重要。杀猪公是永远无法上太空的。

一万小时法则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需要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成就顶尖。事实上想精进任何技能都可应用刻意练习,一般人即便无法爬上巅峰,只要愿意付出一定时间都能使一项技能获得显著进步。

好老师的反馈是刻意练习的关键(Photo by Science in HD on Unsplash)

【总结】

总结一下。首先天才之所以能成就非凡,并非天赋异禀,而是透过后天锻炼;而锻炼的关键就透过刻意练习,打造出超越一般人的心智表征;最后则谈到刻意练习需要满足目标、专注、回馈、进阶、坚持等要点。

这本书并不全是那种教你怎么实践刻意练习的步骤化工具书,说是刻意练习的科普书或许较恰当。两位作者揉杂大量研究与真实故事,向你证明刻意练习是经得起考验的理论。读来畅快,是本易读性极高的书。

【后记:成功真的不是天注定吗? 】

最后想从另一个面向谈谈我对刻意练习的反思。这书乍看提供一个诱人的承诺:只要用对的方式努力,人人皆可成就顶尖,不用因为担心天赋而画地自限。

但真的是这样吗?

书中的一个例子让我对这样「正向」的思维产生怀疑。作者提到心理学家波尔贾因为相信天才是可被锻炼的而亲身实验,从小用刻意练习锻炼他三个女儿下西洋棋,而最终,她们都顺利成为顶尖西洋棋手,印证天才可训练这样的观点。

但我看这故事时,感受到的不是励志,而是一种担心。似乎只要父母有心,就能帮孩子取得成功。不知怎么的,我想到了「阶级复制」这四个字。

如果大家回头看一下刻意练习的要点会发现,资源丰富的人有更多资本实践刻意练习。比方说好老师这条件,有钱人显然就极为吃香。书中就提到培养一位顶尖网球选手,每年约需要三万美元,那些专门网球学校的学费甚至更高,这对贫穷阶级来说显然是极大负担。

虽然作者认为现在网路资源发达,只要有心,就算没有老师依然可以学习。但真的是这样吗?

几年前当我看见各类线上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时,也一度觉得只要有心大家都有机会学习,环境限制不再是问题。

但后来我读到商周的这篇文章,文内提到会使用这些资源来精进自己的多半来自已开发国家,甚至已经有学位和稳定的工作。赫然发现这讲得不就是我吗?这才惊觉,方便的网路对本来就有资源的人帮助反而更大。

而专注和坚持同样如此,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家境困苦,父母需要努力维持生计,他就会需要分担更多家务甚至提前挣钱,而这些因子都会影响刻意练习的品质。

简言之,资源丰富的人所能提供给自己或下一代的金钱、人脉与努力条件都优于底层人们,而这些恰恰都是刻意练习所需要的。

就我来说,这本书是正向的,给了种只要正确努力就能成长的信心;但就整个社会来说,我反而有点悲观,因为这似乎更证明了上流阶层能赋予下一代成功机会。

过去在国小服替代役时,我就看到很多家里有状况的孩子,在学习时遭遇的阻力远大于那些家境好的孩子,学业与才艺皆然。

有时会想,我如果生长在一个相对困苦的家庭,是不是就无法一路读到读四大学硕,进外商工作,然后在这边读书写字了呢?

我知道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就是社会现实,没什么好说的。但我总希望每个人能有自由选择发展的权利。而刻意练习的理论,在我看来,似乎更证明了这上下生态链会不断延续。

当然关于这些,我依然没想得清楚。不知道你会怎么看待刻意练习呢?是把它当成能向上攀爬的绳索,还是捆绑阶级的锁链呢?欢迎一起讨论看看哦。


你可能也会有兴趣的文章:


↓↓也欢迎大家来追踪〈姆斯的阅读空间〉的脸书和哀居↓↓

姆斯的阅读空间FB
姆斯的阅读空间IG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MaxJames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熱愛閱讀,喜歡透過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我。希望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個人部落格:https://maxjamesread.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2 馬特市年度問卷

年末儀式:2022 覆盤與 2023 展望!

《流浪者之歌》:人生或許就是場無止盡的追尋,我的三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