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的社会与政治观察

Weijian :Duan
·
·
IPFS
·
如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看到中国社会走向现代与文明」,而不是「永无止境地站在某种制高点上进行批评」,那么理解来处、寻路他处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春节期间,Notepad++的作者发了这样一条Twitter :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总结一下农历新年: 愚蠢的十二生肖+ 邪教风味的仪式与迷信= 农历年

真空之下,我很难不认同这位非常有趣的开发者——似乎是会说中文的法国人——在这条推文中对当下新年习俗(或者说糟粕)的抨击。但是在过去一个月我回家远程办公(与父母在一起)的过程中,以及春节回到老家小县城期间的所见所闻中,我强烈地生发出一种「当下如此,有其根源」的感受。诚然,我能够理解Notepad++ 的作者在公式中列出习俗与现象为什么值得批判,但是我想要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由来和本源。

如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看到中国社会走向现代与文明」,而不是「永无止境地站在某种制高点上进行批评」,那么理解来处、寻路他处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并非批评作者,见谅)

惊讶的反差:“共产主义永远不会实现”和对半身塑像的喜爱

舅公和我爸年龄可以说相近,即便辈分相隔,但舅公是那一辈的老幺。

他们所在的地方也很近,舅公跟随小叔去到北京生活,而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地理上包裹着北京的省份。

但两个人却展现出对中国历史、社会、政治非常不同的认识:

  • 当电视新闻中播放疫情放开相关的报道,大家一句一嘴谈论过去三年的防疫以及过去一年的二十大相关这些话题的时候,所在北京的舅公能够感受到“现在搞的个人崇拜太多了,非常像那时候。(前两年)那时候在北京哪里建个厕所也要出来讲话”、“现在他要开始抓经济了,要再不抓就坐不稳了”。我其实也能回忆起我爸在家的时候有过类似的表达,当新闻联播毫不掩饰的聚焦于一个人的时候,他难免也会发一句牢骚“也说说其他官员啊”。但那不是一种意识到“这是个人崇拜”的牢骚,而是单纯地“看不下去”新闻联播的报道有所偏倚。
  • 我爸在各种抗日、内战、抗美援朝的战争革命片中度过自己的饭后时光,床头立着的是一本红宝书,在老家奶奶睡的那个房间看到桌上的半身塑像,拿起来爱不释手还说要拿回去。这种对政治强人的爱慕心理并非局限于历史的范围,慢慢我也发现,这似乎也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了日常生活的逻辑。舅公56年生人,我的心里计算坐标定位于文革,也就是说文革的时候舅公已经能够记事了。他曾经在村里当过村长,这次听到聊天中他说,“整个村上大小事,生产、生活、建设、生育等等事,我都是管了的。”在一次走回家的路上,我免不住好奇要请教他这位“历史上”的基层村镇干部对当下社会与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文化大革命之后,路走歪了,但并不是因为无视近3、40年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进步,而是他感受到如今早已忘记了“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承诺。 “我是老党员了,但我可以这么说,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舅公作为更年长的人,或许是因为有政治工作经验的缘故,展现出了更开放的思想,更深刻的认识。

曾经的穷苦,成为沉重的坐标

以我奶奶、舅公们一辈的生活来衡量,如今的生活无论如何螺旋反复,都是进步的,都是这个发展过程中主导力量的最强背书。他们的生活依旧节俭,奶奶一张纸抽会多次使用再丢弃,舅公是我爸口中「只对弄吃的在行的农民」,也听到舅婆、大娘在那时候曾经3点多起来在河边洗菜,然后背着一筐将近百斤的菜只卖的到20块钱的故事。

听到这样故事的瞬间,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我爸有时候为了节俭之事变得有些不可理喻,因为他看到老一辈是如何生活过来的,这些养育了他们那么多兄弟姐妹成长起来的父母辈经历了多少苦。他有时候总搬出“让你现在去受受苦你试试”的说辞来批评我,让我气愤,在了解更多的故事之后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说了。

这让我感觉到,曾经的穷苦,有时候成为了沉重的历史坐标,让曾经深处过那个经纬度的人无法准确衡量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走向,因为如果近10年、20年的每一个时间点都是「相对于历史的进步」的话,发展的螺旋进入眼中也会变为上升的箭头。

这当然只是个例,一个家庭之下的小观察无法概述整个一代人的观念,就像动荡十年有人抄起家伙事儿,也有人学英语一样。但我的思绪恐怕不忍心再去执意批判,我更好奇,有多少这样的人和观念,他们的故事,和他们值得享有的未来。

“在中国是政治带动经济”,“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小叔绝对是家里人的骄傲,读书出来的大学生去到北京工作,如今7、8年过去已经在官职上有所晋升。这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完美案例。

我和他也非常谈的来,小时候来家里带着我一起打合金弹头,在我后来读书上学的阶段中也给予我他的想法和建议。

现在他和小姨依旧是整个家庭里我最能谈的来的人,即便我不敢说我们的想法依旧在相似的频段。小叔和小姨是懂得现实并努力在现实中生活的人,而此时的我还在理解这种现实,并不断在「想象另一种可能」。

当我聊天中我谈论起我对现在一些限制言论与自由,一些倒退之现象的沮丧之时,小叔提醒我这是“螺旋发展中向下的阶段”,那些看起来离谱荒谬的东西诠释着“什么叫人民民主专政”。当我在他的业务领域问他一些关于经济的问题的时候,他也非常直白地给出解释的前提:“在中国是政治带动经济”,“这个东西,在中国的语境下就是合理的”。

更年轻的一代的信息获取,以及对生活变化的亲身感受

我的堂弟拥有非常讨人喜爱的性格,多年未见之后未显生分。他喜欢对智能手机和数码科技产品的测评,尤其对小米和雷军有掩饰不住的崇拜和喜爱,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出各种发布会的逸闻趣事、各种手机的型号和参数。

不过他并非对这些型号参数背后的技术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以这份兴趣出发必然会很有希望。让他能够了解这些内容的是自己曾经做电脑手机零配件安装的实习经历,以及自己手机上的抖音、Bilibili。前者很重要,因为这是一手的感受和亲身的了解。但后者恐怕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他能够通过抖音关注到很多数码博主、二手手机博主,我什至还让他搜索了一下我总看的钟文泽,推荐给他关注。

但在吃饭时候他也会问我美国怎么总针对中国,他也了解俄罗斯和乌克兰,当然他对华为被制裁更为熟悉一些。一天早上三叔和我俩一起出去逛的时候,看到街边路灯上挂着的二十大宣传,我指着笑道“怎么都挂的是这些”。我可以肯定的是,堂弟对社会以及政治的意识应该是寥寥的,和大多数20岁年纪的普通人是一样的,即意识是被被动塑造的。但有趣的一点是,我了解到在老家这个小县城的地方,以前是非常乱的,黑社会之流纵横。而堂弟生活在重庆,那是常常和扫黑除恶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谈到过去的两届共十年时期,他的感受是“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具体的言语我已经有些模糊,但生活转向稳定和平静是生活在此地的人所亲身能感受到的。其实我对扫黑除恶政治运动的了解并不多,相关资料和报道产出的时候,也是我意识未起的时候,但对深处漩涡之中的普通民众来说,政治意义虽近犹远,唯独生活的改变历历在目。

小县城的标语、书摊与街巷

在老家待了5天,在街头巷尾走过的时候看到不少历史和当下的印记:

二十大上反复出现的「安全」二字。可是这安全到底指什么?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意义又是什么?
小地方藏不住个人崇拜
摆满封建迷信、风水八卦书籍的地毯中的一本《我爱老歌》
前言中的第一句话便惊到了我
民族团结的五大认同,你认同吗?
央视街头采访新春心愿,一位老奶奶的回答让我难忘:“希望谈论的不只有家里的事,还有社会的、世界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