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评书|爱ta,你会助ta自杀吗?问天下有情人

MaryVentura
·
·
IPFS
·
Brian死前告诉Amy,将这一切写下来吧。于是,Amy就写了这本没有引号的书。

爱是什么?很难回答。爱,是支持ta的所有决定吗?爱,是陪ta走到生命的最后,till death parts us吗?爱,是不忍ta承受病痛折磨,助ta一臂之力吗?爱,千姿百态。我一直觉得,爱与不爱,受者说了算,绝不是施予者。其实,现在仔细想想,也不绝对是这样。无论施者、受者,都有可能是无法给予/感受到爱的个人,所以说,爱是双方的,互相的,是相敬如宾的,也是寄情山水的,更是相濡以沫的。如果,你可以真正感受到爱,给予爱,也与身边的伴侣相爱,你会助ta自杀吗?

在情人节的这天,选择这样一个书评的题目似乎有点奇怪,但看到👇这本书和之后的介绍你可能就明白了。

书封

Amy Bloom的这本《In Love:A Memoir of Love and Loss》是今年二月才刚刚出版的新书,我通过预购已经到手,如饥似渴地读完,掩卷时依旧为封面上相拥的爱侣之间的爱情感慨。 Amy和Brian是半路夫妻,相识、相爱后彼此离开了曾经的家庭,组建了新家。 Amy有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年,也有了孙女们,Brian婚前没有孩子,但在新组建的家庭中成为受欢迎的可爱外公。然而,Amy与Brian的13年美好婚姻在阿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逐渐侵蚀Brian后画上了句号。只不过,这个句号是Brian自己画上的。

一、阿茨海默症的苗头

《In Love》这本书的作者Amy Bloom是一位作家、心理医生,并在Wesleyan大学教授写作课程。我没有读过她的小说,这本关于爱和失去的回忆录是第一本。 Amy将她跟Brian的爱情描绘地非常美好,至少在阿茨海默症还未找上Brian之前。

我喜欢简短的章节。 《In Love》的大部分章节都只有一两页长。不长的篇幅却足够Amy Bloom让读者了解她的爱人Brian——一位英俊潇洒的建筑师,设计过很多建筑,喜欢钓鱼,并曾经活跃在体育场上。

可是,Amy慢慢发现Brian会忘记预约和日程安排,并且开始自己带纸笔记录新的日程安排。这些忘记还促使Amy更加频繁地跟Brian吵架,因为Brian的脾气也变得烦躁不安。生活中没有遇到长久照顾阿茨海默症患者的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个逐渐侵蚀人大脑的病症对病人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多么大。 Amy写道,得阿茨海默症的女性人数比男性多,长久照顾阿茨海默症的人数也是女性远超男性(这个原因似乎显而易见)。 YouTube上有很多记录阿茨海默症患者日常的vlog,也有不计其数的网站呼吁人们多吃蓝莓预防此病,可惜的是,并没有任何能够有效治疗这个病症的方法,而患者会在病程中逐渐失去自己,失去自主的意识

作为人,自主意识的重要性或许不是我们每天都思考的问题,可一旦面临失去意识,人之为人就似乎已经消逝了大半。

当Brian通过看医生、做测试及最终的MRI发现自己得了现阶段无法治愈的阿茨海默症后,Brian决定通过有尊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安乐死。

在Brian有症状苗头的日子里,Brian并没有抱怨过他自己的健忘或者其他signs。这些是Amy或者医生在检查了Brian身体后逐渐发现、指出的。 Brian从未在家里向任何人宣告,我现在健忘得很,你们都要珍惜我,按我说的做😂在阅读中,对于Brian逐渐展示出来的阿茨海默症的苗头是Amy通过生活中桩桩件件的小事和观察积累出来的。真正的患者像Brian这样才对。为什么要绕着么段路说这些呢?因为利用自己要得老年痴呆症来情感勒索儿女就范的我再熟悉不过了,而且发现这并不是中国或者哪个国家的文化使然,各国都有这样的例子(怪也不怪)。读了Amy的文字才更加明白,真正的患者是什么样子。

二、爱情、友情、亲情中的你会如何回应

这里记录的是几个触动我的事件。当Brian决定要在阿茨海默症完全侵蚀他的自我、个人意识和尊严之前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后,他首先获得了妻子Amy泪眼汪汪的支持。

我之所以在副标题中将「爱情、友情、亲情」这样排列是因为这个顺序是Brian做出决定后受到支持、帮助的顺序。首先是他的妻子。 Amy非常痛苦地接受了Brian的选择,尊重了他想要最生命最后保持自己的尊严的决定。

当获知Brian因为阿茨海默症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后,Brian一位非常宅的密友表示如果条件不允许,愿意在Brian同意下去森林里开枪送走Brian。这是非常「慷慨」的决定,因为这样会面临蹲监狱的风险。但他的朋友说:「反正我已经这么『宅』了,蹲监狱怕什么?! 」你有愿意为你蹲监狱的朋友吗?

最后,亲情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的角色相对少。 Brian和Amy在安排好一切后,才一一告诉Brian在世的母亲、兄弟姐妹,Amy的孩子等等。

我对这样的顺序深有感触,觉得当听到「三十而立」时,其实「立」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家庭,而除了照顾孩子、跟伴侣相互扶持,有理解自己的朋友,能够享受人生。足已。

三、绝症晚期前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Brian想要以有尊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做决定之后,他和妻子Amy才发现自己的选择不多。在美国,仅有几个州有「Rights-to-Die」的法律,而即便是有这样的法律,也严格规定了希望借助医疗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绝症晚期患者必须只剩下六个月的生命,且能够在无他人协助的情况下自己执行结束自己生命这一动作。我曾经也有一次不算特别直接的这方面的接触,国家为加拿大,似乎并没有必须只剩下六个月生命的约束,只是强调必须自己执行(自己喝掉「毒药」) ,而我第一首地感受到最后被告知的家人的痛苦。

所以,Brian和Amy经过衡量后决定去苏黎世通过Dignitas进行安乐死。 Dignitas是瑞士苏黎世一家非营利性质帮助人们有尊严的死去的公司。它对前来申请安乐死的要求很严格,也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当然,首先需要排除的就是申请人患有抑郁症或者有抑郁症倾向,无法就结束自己生命做出不受病征影响的决定;另外,也要看患者死后ta的伴侣是否会明显地获利。 Brian经过自己精神科医师证明和重重访问和跟瑞士医师交谈、见面获得了在Dignitas进行安乐死的资格。

Amy和Brian安排好后事(其中包括给孩子们和外孙们写的信、小纸条),跟朋友的告别,Amy的孩子们和朋友也向她伸出援手,表示能够陪她一起去瑞士或者在机场立即接上她。

Dignitas的安乐死过程是,Amy和Brian前往苏黎世的Dignitas,医师谈话后选择一个「死期」。届时来Dignitas,先要喝下一个防止呕吐的anti-emetic的药,这个药可保证在喝下致命的安乐死药剂后不会反胃、呕吐。这个防止呕吐的药只管一个小时的效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客户没能做好喝下安乐死药剂的准备也无需紧张,只需要再喝一次Anti- emetic,每隔一小时再喝一次,即可。客户可以在喝安乐死药剂之前的任何一秒钟告诉工作人员,「我改变主意了。」安乐死的进程即可放弃。但在Amy的描述中,Brian在向Amy重复了多次「 I Love You 」之后选择了自行喝下安乐死药剂。安乐死药剂的效力在Amy的描述中非常快,Brian沉入比较浅的睡眠,数分钟后沉入更深的睡眠,之后就死去了。

在写出👆文字的时候我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想要呕吐的感觉,仿佛是害怕,也是Amy作为妻子在Brian生命的最后一刻将一切记录得真实、令人慨叹。 Brian在Dignitas死后,工作人员来叫Amy离开,因为她们告诉Amy,她应该不想看到瑞士警察来检查Brian尸体的情形⋯⋯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经历,很难想像。

Brian死前告诉Amy,将这一切写下来吧。于是,Amy就写了这本「没有引号」的书。

四、没有引号的书

没错,这本回忆录几乎没有引号。我很早就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点。虽然不是一个引号也没有,但只要是需要引用Brian的话、Amy和Brian之间的对话等情况,书中未出现一例引号。可是,为什么呢?我猜测是因为Amy想将Brian的故事融入到整个叙述过程中而不通过引号将Brian或者任何对话单另提出,让整个故事的叙述感增强,成为一个关于Brian及Amy的故事;另外,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地方:作为回忆录的形式,其实每个人不可能记住自己或者他人准确的所说的话,用引号相当于告诉读者当时这个人说的原话就是这样。人脑和记忆是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的,尤其是一本讲述阿茨海默症对人认知系统的侵蚀这样的回忆录,不用引号更好地契合了这一点。

现在,我看过了没有引号的故事,也以前读过全部都是引号的故事。掩卷叹息,觉得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决定可以做,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明知故犯地一次次伤害他人,有的人则会选择有尊严地、不给他人带来无休止拖累的离开,有的人把自己的选择说成是被逼无奈,有的人说我为我的选择负责⋯⋯

其实,这本书就是我送给老公的情人节礼物之一,已经在去年就盘算好了,就等这本书的出版。因为遇到老公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因为从未得到过。这是我一再强调的。我们走到一起是因为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渴求已久却从未感受过的爱,一种与我们孩童时期所承受的截然相反的爱,一起走过许多年,越来越清楚地发现,爱是行动,从来不是嘴上说说的甜言蜜语。以前就说过,我长在大学,教授级别的甜言蜜语听过太多,且行为与这些甜言蜜语的不符在儿时就被告知那就是「爱」。所以,我一直以为「爱」就是欲擒故纵,就是征战沙场,就是要赢,就是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就是我养你为了你将来养我⋯⋯不过,身体从不会骗自己,我的感受无时无刻不在质疑,这些究竟是不是爱?

曾经看到一个说法,深以为然——

说爱就像烤火的感受。你围炉而坐,炉中有火(爱),你自然不会问,「炉子里有火吗?」因为你感受得到温暖。反之,炉中没有火(爱),你不会感受到温暖,却会不停地查看,「炉中有火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你感受不到。这时,你不会骗自己,「炉子里有火,我是暖和的。」因为有火没火是很直观的感受,但将火换成爱本来亦然。

一个成年人,从不知道什么是爱开始一点点学习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作为孩童的自己从未体验过,成人以后要抗拒更多杂音,那么就总有一种自我的厌弃在潜意识中隐隐作怪,而这种与自己的关系会投射到与他人、与自己的孩子的交流中,我们都在这条路上摸索着前进,庆幸的是,在这一两年中能够逐渐地开始爱自己,在给予自己爱的同时将这份爱投射给孩子❤️

我们讨论过阿茨海默症的可怕,我有些反感这个话题,因为母亲常常用她要得阿茨海默症威胁我(后来我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不是独特的,在国外c发现同样情况,几乎语出一致,可笑的是,这类从未给予过爱的母亲确实都深信如果自己失去意识,儿女会哭天抢地、后悔莫及😂且从Amy这本回忆录中我明白了真正罹患阿茨海默症的人的症状如何,断不会先期去到处宣扬自己脑子不好用了😂),先生则害怕这个病症对个人自主意识的侵蚀。坦白说,如果面临Amy和Brian的情况,我也不知道会如何选择。

人生是这样短暂的一遭。是令我们生而为人的意识造就了我们的痛苦和欢乐,意识逐渐丧失的过程可怕,更可怕的似乎是我们还在存续的身体见证这一意识的消逝⋯⋯Amy的记录让Brian的一生非常有尊严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他自己的选择中结束,也不失为一个圆满的结局。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