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写照。

人間世
·
·
IPFS
·
进入职场后几年的人,普遍出现了「滑牙」的状况。

教师压力在疫情下大增至6.97分(10分满分)七成年轻医生过劳、两成抑郁社工也会集体创伤

三则新闻,见到的时候不禁发笑难过的笑声。是啊,见到一个社会中,连帮人的人都自救不了,那种难以置信、无奈、无助的感受,会令人发出笑声。

这个状况不是香港的风土病,全世界都有,而且亦与社会节奏越快、网络越普及、科技越发达一样,越来越严重。而在香港,就与香港DNA中的忙碌基因聚合成强到不得了的恐怖效应。

Burnout . (倦怠)

这个词语已经出现了很久,只不过去到近年,才成为普遍的状况。也许是我这个年纪的群体,集体的精神面貌。


工作了几年后,特别在今年见到不同的朋友,大家的精神面貌同样变得很差。做社工的、做教师的、做医生的、做护士的、做商业机构的,不约而同出现一堆类似的症状。

每每与这些朋友放工吃饭,在倾谈中,他们会突然间「断片」,无法理解当刻的话题、无法连系一些片段、无法理解一些要用头脑想一想才能通的比喻、甚至无法做到一些平时瞬间能够做到的简单加减数。

大家都累了。

在吃饭的时间,大家难得放松,大家的脑袋,都进入了低耗能状态,无法进行高负载工作。

究竟大家生活在怎样的工作场所?

加班常见。加班到晚上九点也常见,而且加班到十二点并不罕见。也听过有人需要四点开会,留意呀,是凌晨四点,要迁就美国下午时间,所以大家就凌晨四点开会。

下午六时,街上涌现大量回家的人流。有不少人轻松上路,两手空空。不久,这些人从餐厅买好外卖,然后重新走入办公室。在办公室吃晚饭,是那么常见。

终于放工了。然后回家就会收到上司同事的Whatsapp,甚至是电话。对啊,晚上十一点收到上司的电话,说要讨论有什么事情明天做。

终于假期了,有些人会去游玩,也有些人终于可以穿便服回公司工作了。更加有人认为放假已经很沉闷,不知道放假有什么可以做。更有不少人在假期放松时,身体就立刻病倒了,平时累积的病灶,放假时就熊熊焚烧。

有些做教师、做社工的人和我说,他们很熟悉医院的格局,因为经常有年轻人因为精神问题入院,教师、社工经常要去探访,哪个楼层是哪些部门,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听过一个最搞笑的故事,是有位教师在医院中与另一位做社工的旧同学重聚。大家在不同地方工作,因为不同的人入院而在医院相遇。然后大家就一起吃晚饭--吐吐苦水。

这些超出电影桥段,小说情节的职场故事,每一个年轻人,在职场中都遇到不少。而这些越来越恐怖的故事,不限于职场。

现在读大学的学生,原来在星期六,甚至是星期日测验,常见不过。其中的缘由是现在的考试要上网考核,透过别扭的镜头直播考核过程。然后星期六日,因为较少人使用系统,所以考试会顺畅一些。


上面的故事,全部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中的事情。网络上千千万万个词语概括:「996」、「上班人」、「内卷」。这些中国的词语,很能概括香港的情况,只不过,香港很少有文章探讨,文初的新闻一出,传媒机构就会讲一天,然后第二天就继续如常。

大家觉得这个是香港的日常,根本不值得讨论。最本地的词语,就只有两个字:「黎生」。

「黎生」:比996、上班人、内卷,更加贴近每一个香港人的日常。

2018年山竹袭港之后,出现了大量「披荆斩棘」、「攀山涉水」返工的照片。成为一出出现实的灾难片。

这一幅海报,应该刻入星际档案系统,永久保存。

2019年社会运动下,经常出现道路中断、交通阻塞的情况,更加有一段时间,部分巴士路线停运。不过,与其担心我们的城市何去何从,大部份人仍然在默默上班。很记得那天新界失去所有出市区的交通路线,很少人问过昨晚是否有人受伤,居住新界的同事只是问:「怎样可以返工。」

2020年了,疫情来到,大家立刻改变阵地,WFH。这个简写好呀,可以是Work from Home,也可以是Work from Heaven ,更加可以是Work from Hell。当不少地方逐渐反思work 的意义,提供更加弹性的work mode,也有不少公司能够理解work 与life 要有区别。

Heavenly countries turn your home to heaven, hellish countries turn your home to hell.

上面讲过的每一个社会大变,香港都好像精准地选择走了一步最差的决定。

以往台风袭港时,不少人能够享受一个风假。特别在七月一日后,直至九月的中秋之间,香港一天公众假期都没有,台风的到临,好让这个城市的繁嚣暂时停下来。

奈何经过2020年的WFH实验后,大家已经习惯了,台风期间,大家只不过是改变了工作环境,在家继续工作。


好L 恐怖呀!

香港从基建、环境、住屋、交通、资源,乃至是人本身,都已经严重超负荷。超负荷的下场,就是使用寿命严重下跌。 (偏偏香港人的寿命全球最长,想死?未轮到你呀,等到十年先死啦。死完之后等多几年先上骨灰龛啦。能够有尊严地死去,原来也是奢求。)

作为年轻人,我们也受不少上一代的评语:「咁唔挨得㗎」。

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少已经被剥削。被课外活动(学琴、学乐器、学武术、学跳舞)剥削休息时间;被补习剥削思想时间;被手机网络剥削静处时间(有我们的问题,但同样科技公司精心设计的糖衣毒药,责任同样大)。

到我们进入职场,其实也是被人剥削。 「呢啲嘢手板眼见功夫,咁简单都唔识?」

经验要累积的,很多事情,纵然简单,我们也要在实践中建立脑中迴路,日后才能上手。要建立脑中迴路, 要专注才能够快速建立。奈何今天的工作市场,新人往往要处理诸多芝麻绿豆琐碎事,脑部每一次改变工作,都会损耗专注力,同样亦损耗精力。

好像你在香港看电视,你可以不断转台,你都大慨知道当刻播什么节目,因为你已经对香港的电视台节目有充分的经验。不过去到外地,看电视就要专注多些,才知道该电视台会有什么资讯,因为我们是新手呀。

如此长期的剥削精力,究竟这一代年轻人将会怎样?


在我身边,已经有不少要见辅导员,有要吃抗抑郁药的,有承受不了压力身体累垮入院的,有索性离开了劳动市场的人。而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生命能源,成就公司业绩。

所以我确信除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外,「香港症候群」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精神疾病。

基督教其中一个最伟大的提醒。在创世记一开初已经讲明: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创世记二章

那个「安息」,不是死去的意思,在《圣经》中,安息有「停止」、「休息」、「享受」、「庆祝」的意思。这个上帝设立的七天星期制,原来是如此重要。

2016年突破已经出版过一期「安息指南」探讨过这个问题。五年后,这个问题绝对没有改善过。

陶杰写过一篇文,提及过这个现象。

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维,就是香港夜生活精彩,外国晚上六点就店铺关门,晚上七点就冇啖好食。除非落酒吧,否则外国的晚上很沉闷。

慢慢我理解到,「香港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在世界上是异类」。请勿把异常当寻常。

给自己一个悠长的假期吧,离开这个城市看看世界。看完后,随时你会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要被这个社会磨蚀你,你只是一个小小的齿轮,当你磨蚀到「滑牙」,社会会毫不犹疑取代你,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即弃齿轮等待使用。不过,你只拥有你自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人間世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寫給年輕人的理財指南:買股票的同一刻要設定好賣出價錢

寫給年輕人的理財指南:不要做長期的承諾,買任何保險要審慎

海外華人都是「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