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Z-Lib被“牆”想到的
我其實是從上個月才開始用Z-Lib的,註冊之後下載的第一本書是閻連科的《四書》。綁定機器人之後曾經感嘆,怎麼有這麼好用的網站,免費還貼心。但因為讀書速度比較慢,迄今不過下載了四五本,還有兩三本沒讀。
盜版我用得多了,以前的盜版影碟、盜版書,都是要花錢買的。網絡興起後,中國曾一度有很多方法下載盜版資源,像BT、電驢,現在提起來都像是上輩子的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免費的在線視頻網站,我忘了名字,但我記得我那時候下班不願意回家,就賴在辦公室看電影、看韓劇。 20年前韓國的家庭劇在中國大熱,不光是在網絡上,中央電視台正版引進的也有很多。那些韓劇都很長,經常一拍一百多集。有的名字很貼時長,叫什麼《看了又看》。
那真是大盜版時代。那時候中國沒有能力生產太多正版,我也沒有能力消費正版。如今想來真要給盜版碟、盜版書磕頭燒香,要是沒有它們,世界得黑成什麼樣啊!不過,很多事情要回頭望才能察覺它的悲涼,真沒有的話,在當時當刻,恐怕也是渾然不覺。像是魯迅他老人家說的那個鐵屋子裡的人,睡得正酣時,是不懂害怕的。
要是一覺睡到新時代,有了定制的正版,萬能的健康碼,一切安排地規規矩矩地,就更不懂害怕了。
當然,新時代也有盜版的,因為畢竟有了醒來的娜拉,和會害怕的人。只不過,盜版轉入了地下,和當年相比,門檻更高了。當年,城市的街頭巷尾多得是賣盜版碟和盜版書籍的店鋪及攤販,如今,盜版資源倒可能不用花錢,但更隱蔽了。中國的字幕組,長期以來被影迷圈稱為是“神一般的存在”,因為據說他們不圖名不圖利,只憑一腔熱愛,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把世界文明的火種“盜”回人間。沒有字幕組的話,中國的影迷怎麼辦呢?很多電影,有錢買不到正版,或者最多買到被閹割的所謂正版。所以去年年初,人人字幕組被國家以“侵權”為由查處的時候,社交媒體上一片哀鳴。
很像是昨天Z-Lib被美國ban掉的情形。
但似乎又有很大不同。在中國,是因為審查在先,看“盜版”,可以當做一種反抗,“影視侵權”的罪名因而脫不了迫害嫌疑。在美國,沒有審查這回事,盜版的正當性該如何闡述呢?
昨天,和朋友爭論了半天,也沒有得出結論。他認為,“盜版”並非天然是錯,做為一個中國人,這個論斷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認為即便是在中國語境下的盜版,看上去義正辭言,那種正當性也是分對象的。在國家面前,可以說是正當地不得了。但在作者面前,是否還可以同樣地理直氣壯呢?
前幾天,我剛看了《日子》,跑去豆瓣標記時,看到蔡明亮當年寫下的對於被盜版事件的聲討文章,登時覺得有點兒心虛。當然,某種意義上來說,蔡明亮的大部分電影,如果不被盜版,是絕無可能傳到中國的,他也不可能在中國電影屆贏得那麼高的聲望。可如果因此說你這是不識好歹、給臉不要臉的話,那就是強盜邏輯了。
寫這麼多,終極目標並非是討論“盜版”的對錯問題,我不是個道德潔癖患者,身心滿是污點,無論對Z-Lib還是對人人字幕組都只有感激。就算我之前看的免費書不是直接從Z-Lib下載,Z-Lib也很有可能是最初的源頭。之所以又討論,主要還是對於美國人的行為邏輯產生好奇。也就是,在我看來,美國當然是個比中國更注重版權、更講法治的國家,那為什麼時至今日,才想起來查封它呢?他們在決定放它一馬的時候,為它開脫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劫富濟貧”當然是不行的吧?
我看到很多民間挺Z-Lib的說法,比如說它讓窮人有書可讀,還比如說因為某些學術出版商壟斷經營,導致一些科研機構甚至頂尖大學無力支付期刊費用,甚至一些人喊出“反對知識私有化”這樣的口號。讓窮人有書可讀當然是功德無量的事,但作者怎麼辦呢?對中國人來說,Z-Lib是有門檻的,但對於大多數外國來講,從那裡下載一本書幾乎是舉手之勞。如果作者辛苦寫的書(甚至就連出版社也可以說是辛苦出版的),到頭來只賣出幾本,很多被人無償消費,那創作的積極性會不會受挫呢?至於“反對知識私有化”這件事,我承認聽上去和“打土豪分田地”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過多少也是有點兒驚悚。
好在,人類是很複雜的,一些人的道德自律性也是另一些人望塵莫及的。所以大半“如果每個人都……,那麼……”這樣的假設,是沒有現實可能性的。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也總有相當多的人不去佔免費的便宜,而這世上人夠多,自律的人也能養活足夠多的優秀創作者。我這樣用盜版的人,該感謝肯為知識付費的人。是因為他們分擔了我的費用,我才可能擁有可持續性地免費資源。
如果Z-Lib死而復生,我當然還是會用,只是好像也沒辦法徹底走出這一點點的“道德困境”。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