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编辑变侦探,130封公文寻到90年前小学生的后代:《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成书记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作者|陈彦明(文字工作者)

编辑一本书,可能遇上多少艰难?近日(编按:指2018年)即将出版的日治时期台湾少年小说读本《春风少年歌》,以及童谣读本《宝岛留声机》、《童言放送局》,旨在回溯台湾儿童文学发展的滥觞。其中《童言放送局》收录日治时期公学校台籍学童创作的童谣,所有作者都是1920年代就学的台籍小学生。 90年后如何找到作者取得授权?成了出书前编辑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

总责这套丛书编辑工作的《文讯》总编辑封德屏表示,过去数十年来,《文讯》曾经接下各式各样的任务,寻找过好几百位作家,对这种寻人的挑战并不陌生。但不同的是,这次寻找的「作家」是1920年代就读公学校的学生,他们一生可能就只创作过这一篇作品。这些素人作家不是资料单薄,而是根本只留存蛛丝马迹的线索。

「日治时期台湾儿少读本」主编封德屏(右一)与作者家属合影(《文讯》提供)

为何当时的小学生会开始创作童谣呢?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有两项与儿童文学相关的政策,一是「童话运动」,二为「童谣运动」,其中台籍学童使用日文创作的童谣,有令人惊艳的精彩表现。

为了提升儿童文化水准,学校鼓励就读的学童创作童谣。而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台湾日日新报》附录周刊《台日子供新闻》与《台湾教育》月刊,亦辟有专栏刊载童谣。自1925年到1930年,《台日子供新闻》上刊载的童谣作品即超过3860首,可见风气之盛。

《台日子供新闻》封面(《文讯》提供)

这些童谣的创作者有男有女,有闽南人、客家人也有原住民。就地域来说,来自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几乎遍及全台各地。报章刊载时,会记录学童的姓名、地区、学校、年级的资讯,例如童谣〈火车〉的作者,是这样记载的:

吴竹性,新竹市第一公学校五年级

这样简短的一行字,是编辑团队寻找作者的唯一线索。面对严谨的个人资料保护法,如何依凭有限的讯息找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文讯》编辑群也不免摇头兴叹。

庞大作者群的寻觅工作,首先是一一比对查核学校名称的更迭,例如当年的「新竹市第一公学校」,即现今的「新竹市新竹国小」。接下来,编辑团队试图向地方户政机关查索,但由于非亲属关系,无法直接调阅资料,只好改循公务管道,透过北市文化局发文请求协查。为此,编辑团队前后发出了一百三十多封公文,又苦等数月,前后历经了半年多的努力,才陆续收到回音。

在将近一世纪之后,经过锲而不舍地进行全台寻人任务,搜罗资料、取得授权,最终能联系上半数作者的家属,成果实属难得。

其中,许多家属一辈子也不知道亲长曾在幼时写下诗句。譬如刘振声之孙陈志春表示:「儿女们都不知道阿天佑(刘振声小名)会写诗,只知道他是个勤奋努力的父亲,为了这8个子女的家,是没有闲功夫写诗的,只能没日没夜的工作。但从他字里行间,依然可以看出他的文学素养。」

封德屏表示,既使过了90年,作者已离世多年,但许多后人一读到这些童谣,立刻表示这确实像出自先祖的手笔。前文提到的吴竹性的〈火车〉,诗文如下:

大大的鼻子冒着烟吃吃吃地奔驰火车先生吃了满肚子的人要到那儿去啊火车先生
(《文讯》提供)

写于小学五年级的这首作品,竟似预言般,预告了这位学童往后大半生的日子都奉献给火车与汽车。 1918年出生的吴竹性,曾赴东京铁道教席所进修,战后服务于台湾铁路局,1957年于铁路局彰化机务段长任内,因叛乱案嫌疑被捕入狱,于绿岛服刑12年,2001年始申请并通过冤狱平反及名誉回复。

吴竹性长女吴琉璃表示:「在晚辈(孙辈)心中,阿公严肃律己,木讷寡言,喜怒不形于色,想不到童年时期心中充满幻想,显露文采。中年时期因受白色恐怖阴影笼罩,更加谨言慎行,文艺幼苗摧残殆尽,至为婉惜。稍感安慰的是,晚年任职汽车公司时创办《和泰园地》刊物,集撰稿与编集一身,悠游其间,得偿宿愿。父亲一生的工作生涯与交通工具息息相关,前半生奉献给火车专业,后半生则以汽车产业为主轴。如今展读童年著作豁然开朗,原来他对未来志业早有定向。」

编辑这套选集时,封德屏特别喜欢以下这首作品:

庭院的竹子啊要长多高呢长得太高了月亮的通路就会被你妨害了──〈竹子〉陈氏信,新竹州大湖公学校二年级

诗文以竹为题,实际上则传达了月光皎洁之美,素朴语言展现了可爱的童趣,是十分精采的作品。这首诗的作者陈氏信之子陈文贤,收到苗栗县大湖国小转来的公文时感到无比兴奋。他特别出席新书发表会,并于会中表示,当聆听到家人朗读母亲的诗句时,「我仿佛听到母亲早年对人说话彬彬有礼、条理分明的语气再现,令我感到陶醉与兴奋。」

书中收录作品作者陈氏阿信之子分享感言(《文讯》提供)

「柯南办案的神奇故事居然发生在我家。」许多接获消息的家属都喜出望外,惊讶严谨稳重的家族长辈竟也曾创作过如此活泼的作品。家属欣然发现了长辈浪漫童心的不同面向,纷纷将诗文视为最珍贵的礼物。

试想白驹过隙,后人两鬓雪白,忽然收到父母生前童稚时期的诗作,这来自过去的文字,宛如重现离世亲人的样貌,是何等传奇。编辑过程虽历经艰难,但所获得的反馈,不仅能让史料保存、让文学得到推广,更能穿越时空,连结古今的人们。 ●(原文于 2018-11-03 在OPENBOOK官网首度刊载)

「日治时期台湾儿少读本」新书发表会大合照(《文讯》提供)

「日治时期台湾儿少读本」丛书小档案

共有3辑,分别为《春风少年歌:日治时期台湾少年小说读本》、《宝岛留声机: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1》、《童言放送局: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2》。

《春风少年歌:日治时期台湾少年小说读本》

收录包括张我军、杨守愚、杨云萍、杨逵、张文环、翁闹、龙瑛宗、巫永福、吕赫若等9位新文学作家共17篇作品。他们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关照儿童世界的阅读和书写,开启少年小说写作的先河,主题不约而同聚焦在启蒙与成长两大主题。新文学作家们在这块园地播下第一代的种子,结出了丰美的果实。

《宝岛留声机: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①》

以「留声机」来回忆台湾的童谣,选入江尚文、林世淙、徐富、庄月芳、庄传沛、陈保宗、陈英声、陈湘耀、周伯阳、黄五湖、陈君玉、黄耀麟、杨守愚、廖汉臣、蔡培火、赖和等16位公学校训导与童谣作家共28篇作品。他们以两种语言交织,热闹地响应了台湾总督府的童谣推行运动。除了因应殖民政策的日文书写,同时也致力维护汉文书写的传统,带领读者一窥日治时代的宝岛风貌,以及人民质朴的生活况味。

《童言放送局: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②》

以「放送局」来象征当年童谣的传播,内文精选Siran‧Iban、王登山、吴竹性、宋金棠、宋瑞楼等36位1920年代就读公学校时期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元,区域广纳台湾本岛与离岛,族群涵盖闽南、客家与原住民,作品成熟度大获已故作家林钟隆先生赞誉。本书收录作品相当具有乡土色彩,透过儿童天真无邪的视角,让世界都套上一层「童心」的滤镜,真诚动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