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罚vs人祸!为何要在八号波两小时内赶返工?

張子房
·
·
IPFS
·
香港人是全世界出名最勤力最有效率的打工仔。外地人眼中感觉香港人热爱工作,处事灵活,一切以完成任务为优先,不惜牺牲下班后生活。甚至常常替老板讲说话,疫情底下生意差,好多公司拖延发薪,打工仔会同情老板,情势差大家共渡时艰。

一个狮子山搞到全港阵脚大乱,巿民狂骂天文台「弹出弹入」,明明风势雨势剧烈,却不肯在周五挂八号风球或黑色暴雨警告,逼迫巿民照常上班上学。棚架倒塌女工不幸身亡,也算了在天文台头上。毕竟天文台若然果断一点,挂上风波,大家留守室内,惨剧未必会发生。

另一边厢,自称知情人士指出,天文台并非警告讯号的最终决策者。他们只能按科学数据,提交予政府,由政府高层决定是否更改警告讯号。香港天文台的监察系统已为世界顶级,天有不测之风云,谁也没办法百分之百料知气象走向。

讨论点均集中在何时挂、何时落。因为那关乎到最密切的经济活动— — 打工仔几时要返工。

可是,我反而想问一问,

到底边个发明「警告除下后两小时内要回到工作岗位」这条不人道的法例?

工作之于香港人是什么

香港人是全世界出名最勤力最有效率的打工仔。外地人眼中感觉香港人热爱工作,处事灵活,一切以完成任务为优先,不惜牺牲下班后生活。甚至常常替老板讲说话,疫情底下生意差,好多公司拖延发薪,打工仔会同情老板,情势差大家共渡时艰。

说穿了,三个字:

奴性重

真正热爱工作的人们,我觉得只是少数。大部份打工仔认为薪金是「赔偿金」,赔偿给付出了劳力和时间的自己,薪水是自由的代价。

「赔偿金」不止缴付工作时间,赔偿金更要支付世界最昂贵的租金、交通费、膳食费、保险、医疗等基本生活开支。因为香港的社会保障只足够人们维持低底的生存条件,无法维护尊严,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这份「赔偿金」来支付福利制度羸弱底下的高昂的社会惩罚机制。

是的,高楼价高房租高生活成本是整个极端资本主义制度对巿民的惩罚。为了满足他人的惩罚,我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虐待自己— — 任劳任怨。

极端天气之下两小时回到工作岗位便是最佳的证明。

两小时内回到工作岗位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香港人赶返工的照片成为全球佳话。无论塌楼、塌树、火灾、车祸,大概都无法阻止香港人返工返学。

天文台和劳工处文件列明:

天文台一般会在八号台风警告前两小时之内发出预警(“八号预警”),让雇主有充裕时间,按行业/机构的实际情况,提早让雇员分批下班,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缓和交通拥挤。

因而警布讯号除下之后「两小时」回到工作岗位,成为了香港人共识。公司普遍依据「两小时」原则,订定规矩。假如两小时内无法回到公司,例如两点零五分,会当作员工迟到。员工迟到,雇主有权扣减薪金或假期。这是惩罚。

这条规定忽略了交通远近,极端天气后的路面情况。根本台风刚过、暴雨稍退,没有人知道路面情况如何,可能塌了树阻塞交通,可能港铁电缆出意外延缓上班。假如家门前有一栋树,摇摇欲堕,突然出了意外那怎么办?

没有说,只要求你返工。

是否没有弹性呢?有的,但不在法例规定之内。山竹之后,原版《台风或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则》建议的两小时,经已更改为由雇主和员工协定。

雇主与雇员应预早制定一套有关「极端情况」生效期间及取消后的工作/复工安排。在执行有关安排时,雇主应考虑实际情况及体谅雇员个人的不同情况,作弹性的处理。 ⋯⋯应以雇员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自己拆掂渠,唔好烦我。

现实情况是,疫情之后好多公司直接要求员工在黑雨、八号风波生效时「在家工作」。旧时「打风等于放假」,如今「打风等于Home officce」。

对此安排打工仔居然接受了。

不人性化的失衡机制

在家工作除非你一个人住,或者有自己的工作间,不然在极端天气之下,很难真正实行。排除电脑系统、公司文件等情况,当打工仔因为极端天气留在家里,代表着他的孩子、老人,都会留在家中。首要任务应该是照顾他们吧!

再者,在家工作的时数和计量数均没有得到任何劳工法例保证。谁能够衡量极端天气下,员工应该提供多少「服务」才足够?这些均应该交由政府和公会详细讨论,可是,大家都只当作看不见⋯⋯

因为打工仔只是一件工具而已。

为何极端天气可无视周遭环境要求员工上班?为什么最高工时讨论近二十年毫无寸进?为什么公会势力簿弱?为什么员工会为老板辩护?

全因为香港社会并不把打工仔视为「人」,打工仔只是一件工作机器。人有情绪、有状态,受客观环境影响。然而,香港打工仔被要求不管现实或客观环境如何,都需要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不了,那,换一个啰,反正机器又不缺。

这种心态和想法不止老板是这样,打工仔也这么认为。自己只是工作里的一颗螺施钉,那么我去到其他公司做另一颗螺施钉即可。没必要为整体大环境争取、商讨。

打着劳工福利旗帜的政客,充其量只是披上了另一件戏服的打工仔。因而真正深入讨论,愿意争取的人少之又少。

故此,因应个别情况,讨论行动细节,在其他国家或许能够实行。香港人一听到要自己洽商,第一个反应是「即系点呀?」再来是,「唔公平」我们要求一项政策和制度适合所有人的情况,不然其中一方即使没有吃亏都会说,唔公平。

举个例子,港铁拥有巴士和铁路系统。八号风球之下,港铁巴士停驶,铁路则维持有限度服务。

假如是由员工协商,合情合理了,铁路的员工会说,那不公平,为什么巴士可以停?我们要工作?不公平。摆平方法可能是给要上班的员工两倍至三倍薪水。

规定若是由上级或政策决定,就简单得多了!这是命令,你做或是不做?

大部份员工都会噤声。

放到广大社会层面同样如此,按照政府讲的、天文台讲的一致行动,虽不明智,但不用负责:你叫我这样,我就这样啰!

幽默面对,不必改变

姑且相信警告信号最终决定权在政府高层,而非天文台。那么在这套制度的设计初心,大概是经由政府高层考虑巿民需要,调合科学与人性之间,作出最终决策。

然而,假如决策者一心只考虑「人」以外的因素,这套机制便会变成扰民措施。

香港人这些年都在讽刺天文台乃隶商经局,高官们考量停工停学的因素,全然脱离了巿民的现实条件,只考量股巿、楼巿等金钱相关的操作。因此,周一至周五,绝对不可能挂八号风球,周六周日就无所谓了!甚至笑言有李氏力墙,李生要赚钱的时候,台风绝对不会侵袭香港。


不知是巧合抑或真有其事,过去十年,的确极少极少在平日打风。往往周五下半预警,周六挂三号,周日八号,周一六点前所有信号解除。而且平日绝对好天,周末必然下雨。

因为我们心知难以改变制度,唯有调侃、幽默来缓和无奈。制度、科学和施政者之间的平衡打破的未来,我们是否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不求改进,但求受到最少惩罚而活下去?也许这是我们该承受的共业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