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和十万张CD住在一起吗?

馬世芳
·
(修改过)
·
IPFS
·
接下来的人生,实在不能不以「减法」思考了。要想的不再是「我还要拥有什么」,而是「我应该留下什么」:不在答案里的,便都可以舍去。

有一次和当过国际唱片公司主管的长辈聊天,他说:他家里有十万张CD。

我稍稍掂了掂这句话的重量:若是普通塑胶壳,每张CD厚约一公分。十万张叠起来,几乎是小观音山主峰(海拔1066米)的高度,或是台北101(508米)两倍高。他家再大,每个房间每面墙大概也都排满CD,很可能摆了里外两层。每张CD平均长度算四十分钟吧,不眠不休地听,要连续播放七年七个月才听得完。

然而那并非不可想像的景况,我想我懂:从小,家里就是满满的书,每面墙都是书,层层叠叠,横七竖八,总有几万本。父亲嗜书如命,买书从不手软,而且阅读幅员奇广无比:散文、小说、戏剧、传记、史地、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史、摄影、雕塑、绘画、建筑、碑帖、古籍善本、百科全书......,父亲并不介意小朋友翻他的藏书,哪怕是一册珂罗版精印的平安时代佛像图谱,或是比砖头还厚的铜版纸大画册。我是泡在那些书里长大的,从不需要上图书馆。

记忆所及,父亲从不丢书,这几万本藏书,就是他的堡垒。你不会问一个藏书的人说:这些书你都看完了吗?会问这种问题的人,便不是真正爱书的人。就像我也绝不会问那位长辈:十万张CD你都听了吗?

现在父亲年纪大了,记性愈来愈差,我想他已经不大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哪些书了。但他还是时不时从书架上抽一本书出来读,读了几页便忘在一旁,过没多久又抽一本书读几页,再放下。就这样,家里到处摊着他读了开头便搁下的书。我知道,住在四壁书墙之中,他有安全感。直到现在,他若出门,随身包包还是会带一本书。捧书细读的当下,他感觉充实而愉快,这就够了。

长大有了自己的家,我并不想和十万张CD或几万本书住在一起。我家也有几面CD墙和一柜子LP唱片,加起来三四千张,书架也有两面墙,但我从来没有当「收藏家」的念头。这些年搬过几次家,每次都下狠心大丢特丢。二手书店愿意收购,还能到府收货,协助装箱,我们千恩万谢。至于价钱,就不能计较了。人家愿意来收,已是莫大的恩典。

上次搬家之前,我们把所有要「断舍离」的CD和书都摆出来,广邀朋友来挑货,看上的就带走。挑完才通通让二手书店拉走,仍然装满了一车。最后算下来,居然把我们的搬家费赚回来了。

搬过家就知道:书是最讨厌的东西,重,不值钱,又怕摔、怕潮气、怕灰尘。其实LP唱片也不遑多让,别看它薄薄一片,五六张就超过一公斤,同样怕摔怕水怕灰。前些年出国旅行,总要逛逛二手唱片店买LP,十几二十张塞在手提行李,一路小心伺候,重得要命背回家。现在出国,偶尔还是会去逛一下,但难得买什么了,心情更像是逛博物馆。偶尔看到好货,买回家一看:唉呀这张我已经有了!下次再逛,就更不敢乱买了。

LP如此,CD更已难得一买。我想,就和父亲那几万本书一样:当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CD的时候,就该下定决心好好清理了。曾经不只一次准备做节目,却不知道那张专辑埋在堆积的CD山哪个角落,只好上网抓歌。拥有再多CD,又有什么意义?

环顾满墙满地一辈子听不完读不完的CD、唱片和书本,不禁心里有愧。接下来的人生,实在不能不以「减法」思考了。要想的不再是「我还要拥有什么」,而是「我应该留下什么」:不在答案里的,便都可以舍去。

而若真能不再逃避这一题,那些CD、唱片和书本,大概也不是问题了。

(写给《小日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