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07 | 大梦初醒,获得一座新废墟

黃慶繁
·
(修改过)
·
IPFS
·
家乡这块新地景让我感慨万千,因为它似乎在给我们一个非常写实的提醒,「发展」终究是各个位置上的强权互助的游戏场。我们要嘛是欣喜地搭上列车,要嘛安静地待在岸边,看着它的生长或衰败。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2 :書寫家與故鄉第七天( 6 月9 日)請寫出一個代表家鄉,讓你感慨萬千的地方或場景。

家乡有哪个地方,让我感慨万千呢?第一直觉想到的是新柔海峡填海造陆打造出来的突兀地景—— 森林城市(Forest City)。

我在1990年代出生长大于新山。虽说那是依傍着新加坡高速发展而迅速都市化的城市,它的发展并不是匀速进行的。我小学的时候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那时候的我当然无法理解那是什么。

我只知道,有时父亲会穿戴整齐地出门,又再整整齐齐地回家。做基层工作的父亲只要衣着整齐出入家里,代表着他又失业了,又再重新进入到处面试求职的日子。

通往新加坡的Tebrau highway,一路经过时可以看到许多未兴建完成就已废弃的商场大楼,它们是金融风暴资金链突然断掉的具象化风景。我记得坡底的一栋废弃商场的造型奇特,最顶层是一个圆盘的形状。我总是想象那是UFO起降的停泊点,它们有一天因故紧急起飞开走,只留下这座建筑空壳。

日子久了,人们习惯已经开始习惯城市里有这些废墟风景。

新的梦,新的废墟

我出国读大学的时期,有段时间新山这个城市突然获得国际热烈的讨论,同乡的人之间有一种「家乡要发展起来了」的狂欢。

2014年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宣布斥资千亿美元,打造与新加坡紧邻的大型项目。他们为它取了一个很绿色科技的名字:「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当初的设计构想示意图。 (照片取自森林城市官网)

从设计图看起来,那是在新山的土地之外,填海造出一块中国房产投资的海外飞地。我到香港时看到的森林城市推销广告,甚至是以买一送一的方式在「送」给中国房地产投资者。

从新山人的视角来看,仿佛是一群「他们」即将乘坐资本搭建的UFO降落于此,他们将会拥有自己新的陆地、新的沙滩、新的海景,甚至新的大桥与道路,以迅速通达关卡进入新加坡。

他们也即将铲平蒲莱河的红树林保留地,把湿地填平改造成高级高尔夫球度假村,享受在新加坡后花园的拥有一片布尔乔亚的宁静假期。

两栋扁平的旅馆建筑左右对称,白白绿绿的,远看像两大叠俗气的钞票。

森林城高尔夫饭店兴建中,建筑外观在我眼中像两叠的钞票般俗气。 (本人摄于2019年)

大学毕业前夕的暑假回家,我听闻修读工程毕业的同学加入森林城的兴建计划。在同学会上,他那欢喜自豪的神情,仿佛宣示着自己早已搭上了牵动家乡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重要火车头。

那大概是2017年的事。后来,原本即将发生的大梦,后来已逐渐成为可见的实体——新的人造岛屿、新的人造沙滩、新的道路与高架桥、新的密集公寓。

而我这种人,总是没有搭上任何经济快车。似乎总是太多疑,怀着太多的忧愁与不必要的念旧,只是站在岸边,看着不再熟悉的海峡地景——它怎么看起来有点不再像我的家乡。

在此之前,新山没有如此密集的公寓建筑。森林城市让这里变得有点像香港。 (摄于大兴土木的2019年)

过了才七年,家乡随着大资本进驻而经济腾飞的大梦,又很快地苏醒过来。

新山本来就是房产供过于求的滞销状态,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这块曾经梦幻的中国房产投资飞地,如今变成一座空洞的废墟。

从新山连通到森林城的高架道路,去年更是戏剧化地发生断崖式坍塌。

2023年7月,Jalan Forest City-Lebuh Tanjung Pelepas 长达25米的路段坍塌。 (照片取自中国报)

森林城背后的资本除了来自中国,也来自马来西亚柔佛的黄色家族

即使大梦苏醒,海已经填了、岛已经盖了(海草床和红树林都早已死了),为了让新山不要未来长期以一座巨大的废墟为邻,不可能就不去救它。

首相安华去年宣布,政府计划要在森林城打造「特别经济特区」,并提供减税特惠政策,以刺激更多「投资」、「发展」及「经济活动」。这显然是政府出手尝试要救森林城市,但或许我们也可以说,是安华需要救他自己

家乡这块新地景让我感慨万千,因为它似乎在给我们一个非常写实的提醒,「发展」终究是各个位置上的强权互助的游戏场。我们要嘛是欣喜地搭上列车,要嘛安静地待在岸边,看着它的生长或衰败。

当布尔乔亚的大梦醒来,红树林湿地已消失了。 (图为森林城官网的高球旅馆的示意图)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慶繁既內向又渴望與世界連結的人,於是喜歡紀錄片、喜歡採訪寫作、喜歡閱讀與編輯。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5.6 | 焦慮寶寶考車記

七日書 5.7 | 我與我的不配得感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5 | 成長軌跡
7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