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英国一代妖后翻案:当安妮﹒博林脱去了原罪

時間的女兒
·
·
IPFS
·

在历史课本上,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大概都会跟以下几件事情画上等号:娶六个老婆、杀了两个老婆、宗教改革。他的故事经常会成为最简化的版本:因为王位继承权问题,元配生不出儿子,所以被他甩掉,娶了恶毒又野心勃勃的小三安妮博林。亨利八世的人生高潮似乎就出现在这边。其实他还干了很多疯事,后面还娶了四个老婆,但就是这一个老婆让他的人生精彩度上加300%。直到最后他砍了安妮博林的头,大家就一阵鼓掌,然后就鸟兽散。后面谁生了儿子?谁又被他砍了?他干嘛又结那么多次婚?这些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

这个安妮博林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如果你随便在Google打上她的芳名Anne Boleyn,会跑出上百万条相关条目。她的画像也有十几幅,搭配中世纪画家各种古怪画风,你简直很难想像这个女人的真实样貌。

Anne Boleyn最出名的肖像,和别幅比特别不美,不知道是不是得罪化妆师

这个女人,做英国王后,其实只有三年。有人叫她千日王后。但有关她的讨论,恐怕可以持续千年。

在20世纪末开始,英国王室最大的八卦,还是查尔斯、黛安娜和卡蜜拉这个三角恋。八卦中的受害人黛安娜已经率先离开这个舞台了,但她以流芳百世的姿态,每隔几年仍然重新成为世界级的话题中心。她美丽、大方、善良、有品味、还是个好妈妈,所有条件都值得这个世界对她加倍同情。相比之下,卡蜜拉这三个字已经直接被贴上「小三」的同义词,不知道会不会遗臭万年,但受现代英国人民唾骂似乎已成事实。

殊不知,同样的故事,在16世纪的英国早就上演过。你只要把查尔斯代换成亨利八世,黛安娜代换成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然后再把卡蜜拉代换成安妮博林就好。

这样讲起来安妮博林应该90%机率就是个讨厌的女人?但卡蜜拉现在可是happily ever after,安妮博林却被砍了头。中世纪的英国人民当时也拍手叫好,殊不知,隔了几百年后,有一群历史学家忿忿不平。

传统历史里记述的安妮是这样子的:她是凯瑟琳王后身边的侍女,勾引亨利八世,却又挟贞操自重,坚持不愿做情妇。而凯瑟琳因为生不出儿子,又已过生育年龄,亨利八世便想离婚娶安妮。但天主教不允许离婚,安妮便教唆国王不应屈服教会之下,亨利冲冠一怒为红颜,成立英国国教,迎娶安妮。但婚后的安妮也生不出儿子,且脾气暴躁,醋意横生,亨利对其逐渐反感,便找出安妮出轨的事证(包含乱伦),以通奸叛国罪处死。

这个版本里的安妮的形象,是风情万种但充满阴谋诡计;野心勃勃、尖酸刻薄又恶毒非常。有人说凯瑟琳是被她下毒害死的,有人说她企图毒害凯瑟琳的女儿未遂,也有人说她打从一开始就瞄准后座。唯有一件事情,历史学家集体同意还她清白:她的通奸罪。但除此之外,安妮就以这个恶女形象活在历史记忆中数百年。

安妮并没有离开群众的印象,随着影视艺术的崛起,她以各种不同的样貌不停重现。每次扮演她的女演员都是一时之选。杀妻、小三、伊莉莎白的母亲,这三个标签综合在一起,让人怎能不好奇?活着的时候,她是最魅力四射的宫廷宠儿,死后她同样是众人最好奇的王后。说到都铎王朝的女性,安妮博林若排在第二,肯定只有她女儿伊莉莎白一世敢排第一。

加冕为后的安妮;画像透露出的气息柔和,和历史记载似乎截然不同

随着她的故事一再卷土重来,历史学家们终于也坐不住了。时间过去,但真相非但没有远离,却好像更加清晰。安妮骄纵、奢侈、享乐主义的形象开始被翻篇,她人生中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安妮并不是个美女,从画像到当代人们留下的纪录,都显示容貌不是她的强项,却仍有许多男人对她趋之若鹜。阅女无数的亨利爱上的安妮,才华横溢、幽默风趣、饱读诗书。她并不想做亨利的情妇,这很可能是她的真心话,因为她的姊姊玛莉博林,在她之前已坐过这个位置,并且被狠狠一脚踢开。她躲避国王,严词拒绝求爱,甚至向凯瑟琳王后求援。而亨利使其他求婚的男人都被迫出局,使自己成为安妮唯一的出路。安妮嫁亨利时已经年过三十,她何尝有其他选择?亨利努力了漫漫7年,这如何能说是一时色欲薰心?

画中霸气a国王亨利公开宠爱安妮,大主教在后不满瞪视,门外凯瑟琳王后疑神疑鬼的探看;安妮脚边的鲁特琴暗示了她的音乐才华,脚边弄臣和桌上的酒杯显示这应是宴会现场。开趴踢不带老婆带小三,引来众人窃窃私语。

而亨利所谓的为爱叛教,更多的,似乎是为了教会财产。亨利查抄修道院,侵吞教会财产,猛捞了一大笔钱;但他引起的仇恨,却全被导向了新婚妻子。

婚后的安妮,并不是无能的王后。她铺张、享乐,一如亨利本人的生活模式,但她并没有忘记人民:她是英格兰第一个救贫法案的发起人,期望提供穷困百姓基本医疗、帮助就业;她也没忘记上帝,敦促亨利把新教变得更加亲民、便捷,还把自己的家庭牧师推荐给丈夫;她也没忘记国家,法国、威尼斯大使都说,安妮的外交手腕高明,甚至比亨利更有影响力:因少时久居法国,长期敌对的英法关系,在她的斡旋下享有了难得的友好。

安妮死后,损失惨重的不只是伊莉莎白,法国不久便翻脸,英格兰的国际处境艰难;新教改革者受到打击,因为亨利随即娶了一个天主教王后,再也没人能为他们说话;救贫法嘎然而止,直到伊莉莎白一世继位,才重新出台,嘉惠百姓。安妮的一切努力,似乎瞬间变得苍白。

可是这些最新的安妮博林的样貌,呈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轮廓。她不甘于做个安静无声的王后,不愿浪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遇。身为16世纪的女性,这是她的魅力,也是她的原罪。安妮对政治见解独到,据说会躲在暗处偷听亨利与朝臣议事,当自己有比他们更好的主意,她便忍不住跑出来插嘴。安妮并不企求做武则天,她这么做,只是单纯因为自己能做得好。

在夫妻最浓情蜜意时,安妮的加冕典礼上,亨利安排了赐予她权杖与象牙柱,更让她配戴惟君主可用的圣爱德华王冠,象征她将不只是后宫的女主人,而是有统治力的君王。讽刺的是,当安妮真正行使权力,亨利却不是滋味,朝廷众臣更不是滋味。亨利喜欢聪慧机敏的情人,却需要乖巧顺从的妻子。那些自己给过安妮的王权,只不过是他因爱情盲目的冲动,却不曾想,他高看了自己的度量,低估了安妮的能力。

于是当亨利的目光转向安静、温顺,甚至是文盲的珍西摩,众人立刻热情支持这个不会侵害到他们权力的小四。实际上珍西摩上位的手法,比安妮博林更充满心机,然而曾经抨击安妮觊觎后座的道德卫士们,此时恍若失明失聪:只要这个女人不参政,谁会真的去管她的道德问题?

安妮其实并没有改变历史,所谓说英国新教因她而起,那可真是太看得起她了。就算没有安妮,亨利八世为了财产,为了生子,必定还是会这么做。但安妮本人,却实实在在是个想要改变历史的女人。或许如果她没死,英国历史真的有机会被她改变。

在16世纪,我们轻易可以明白,为什么安妮博林遭到「舆论」的一致批评:作为一个「干政」的女人,丝毫不令人意外。可笑的是,当珍西摩做上王后,她的兄弟们开始占据英国政治的要角,却未曾有人批评这些靠裙带关系上位的男人野心令人发指。历史上的名女人往往因「权力欲」名声蒙尘;然而一样是渴望权力,男性却会被视为积极上进、理所当然。安妮的冤死,正是当代男权对女性做出的一次判决:多说话,就得死。我不禁开始想像,若安妮博林活在今天,还会受到「妖后」的批判吗?我想不会。不过并不是因为舆论终于成熟,不再批判女性当权,而是聪慧如她,对权力的渴望只需靠自己成就;像亨利那样的渣夫,还是留给别的女人消受吧。

有关安妮博林这个传奇女子详细的起与落,在我的Podcast中为她做了一个专辑,她的家族、成长背景、恋爱始末都在其中,欢迎大家收听。
国家级小三!风光扶正却下场凄惨的无头王后:安妮博林|亨利VIII系列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時間的女兒英國古諺: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真相是:全世界的古人原來都多姿多彩! 整個中世紀歐洲,保養都用體垢? 英國夫妻離個婚,差點全國暴動? 埃及法老娶皇后,姊妹女兒都行? 歐洲國王沒小三,破壞國家安全? 法國王后生孩子,成了公開表演? 原來歷史不無聊,原來歷史超級嗨! 歡迎來和Hazel一起聽八卦,聊歷史~
  • 来自作者

愛貼標籤的歷史:「毒后」凱瑟琳.德.麥地奇

勝者為王的歷史:當血腥瑪麗碰上榮光女王

看穿歷史:打臉世界的最強「敗犬」──克里維斯的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