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冥诞:「来自生命的战争学校教导我:杀不死我的东西,将使我更坚强。」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来自生命的战争学校教导我:杀不死我的东西,将使我更坚强。」

(原文刊载于虚词・无形)

文|虚词编辑部

「没有任何人像尼采一样那么执意要活出自己的哲学,让生命成为他哲学的范例。」(Peter Zudeick着、黄添盛译,《瞧一眼尼采》)

10月15日为尼采诞辰。尼采曾说,「哲学家生产的首先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他的作品);生命是他的艺术品。」籍此机会,一同回顾尼采的一生,并从中观察期思想转变的三个时期。

1889年1月3日,义大利都灵的街头,一名车夫此刻正愤怒地挥舞着皮鞭,鞭笞着一匹停止的老马。尼采突然闯入,双臂紧抱老马,泪如雨下。一番歇斯底里之后,他倒了下去。随后尼采被送往医院,被医生诊断为瘫痪性麻痹、精神分裂,由此,这位宣称:「上帝死了!」的哲学家陷入疯狂,并如此度过生命最后的十年光景。

一、求学时期:思想上的延袭继承

让我们回到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那天。

尼采生于接近莱比锡的洛肯小镇,其父是为虔诚的路德派牧师, 才能出众却身体贫弱——包括有极度的神经质、视力衰弱,又常为家族遗传的头痛所苦。这些病症以后都全部遗传给尼采,困扰尼采一生,亦间接导致他后来的癫狂。

在1848年8月,尼采父亲从自己家门的石梯摔落,不久后便逝世。尼采的祖母于是带着全家人迁移到自己婚前的居住地瑙姆(Naumburg)。尼采的成长便生活在一个由女性支配的环境中:祖母、两个姑妈、母亲和妹妹。面对女性,他敏感又自卑,此点亦可见于他后来作品中对女性的蔑视。如他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及,「是去找女人吗? 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1858年到1864年,尼采读于以古典主义教育而闻名的普夫达(Pforta)寄宿学校。此六年间尼采奠定了深厚的古典学养,但亦因在求学期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和拜伦的作品,深被文中反抗意识所触动,对普夫达严格的集体生活与古典的形式教育产生不满,开始漠视既有权威,挣脱体制化的牢笼。

1864年10月,尼采进入波昂大学,主修哲学与神学,求学期间随一流语言学学者李其尔(Ritschl)学习古典语文,尤其受到赏识。其后更随李其尔前往莱比锡大学(Leipzig University)就读,在就读期间(1865-1869),尼采在发现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

叔本华在书中将世界分成表象世界与意志世界。表象世界是变动的、可感知的,而意志则是隐藏于表象世界背后的推动力,是世界的自在之物。 「他的世界没有神的操纵,没有上帝,只有各种不变的法则借时间和空间控制着他。世界本身具有永恒不灭的本质,与理性相抗衡,这种力量就是意志。」(Maudemarie Clark, 1990)尼采深受震撼,早期的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最为明显。

他接受了叔本华关于意志是世界的本源、亦是人的本质之基本思想的论述,遂写出《悲剧的诞生》、《大卫、史特劳斯——一位神学家与作家》 、《历史的利与弊》、《教育家叔本华》、《华格纳在拜洛特》等著作。论述中处处可见尼采对当时德国文化贫乏的攻击,以及现代科学活动中机械主义与非人性化所导致的人的异化,并试图从中重建理想的文化概念。叔本华的思想形塑了尼采忠实于生命内在要求的基本态度。

二、思想反思:自由批判

1876年,尼采开始批判自己以前所敬仰的一切之中。 「他们满足于一种确信无疑、膜拜且接受事物为真的状态中,仿佛没有其他可能性存在一般。」(Jaspers Karl着,徐兴译,《尼采传》)同时,父亲遗传给尼采的疾病开始恶化。在与好友交恶与身体病痛的双重煎熬下,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生活完全以写作为重心。

1876年至1879年间尼采完成了《人性、太人性的》一书,内容主要描述当时为止他的思想历程,希望能恢复自己的理智和智慧,并与以往的思考束缚划清界限。尼采在此书中指出,叔本华所相信的自由意志不过是另一种传统形上学内涵的翻版。他认为根本就没有形上学的世界,亦没有表象世界后面那个实在的东西。尽管他没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此书明显地揭示出,他与自己早期思想以及传统形上学的决裂。

1880年2月,尼采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好转,他写到,「恢复健康的曙光意外地升起!」并决定去威尼斯旅行。次年一月,他把此段时间的沉思集成一册,以《曙光》为题出版。在此书中,尼采的批判更加聚焦在基督教教义下的道德观上,他寄望将从理性的沼泽中拖出,「寻找他自己的白天、他自己的拯救,他自己的曙光」。

在十月底回到了热内亚(Genoa),接着撰写被视为《曙光》绪篇的《欢愉的知识》。在本书的序言中,尼采曾指出:「本书标题含蕴着许多他的『新幻想』所带来的激昂之情,他深信在他的『科学的』与『经验』的探讨方式和他的『新幻想』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尼采不论在思考内涵或行动上,都彻底地进行破坏。他扫荡一切基督教的道德观,认为那不仅是颓废的道德,也是阻碍一切新价值得以建立的障碍,所以不顾一切地加以挞伐。

三、永恒回归:肯定与创造

经过八年的自由批判期之后,1882年,其思想已渐趋成熟,进入了创造肯定的阶段。在此期间,由于身体的孱弱,尼采修养了相当长的时间,亦在其时反省了当时文化与哲学的盲点,孕育了永恒回归(eternal recurrence) 的思想。

1883年至1885年,尼采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书分成四部分。在此书中,尼采提出了与查拉图斯特拉的形象相对应的超人(overmen)——一种能改变万物的真正力量的象征。当查拉图斯特拉下山、穿越森林并首次向群众发表演说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来教你们超人。 人是应当被超越的,你们曾努力过要超越人类自身吗?」尼采以超人的形象代表了一种改变万物的真正力量,其认为其一生中积极肯定(yes-saying) 的部分。

之后尼采又一连串地写出了《超越善与恶》《道德系谱学》《偶像的黄昏》,及《反基督徒》,这些书均是在文化与行动上从事消极否定的工作——重估一切旧有的价值。

在1886完成的《超越善与恶》中,尼采批评了现代性(Modernity)、包括批评现代科学的肤浅、现代艺术的媚俗与现代政治的庸俗。于1887年所出版的《道德系谱学》,尼采认为认为基督教源于憎恨心理,并反抗了一切高贵的价值。他说基督教中的禁欲理想是一种灭绝与颓废的意志,其让人们对自己的欲望、本能感到羞耻,基督教中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他们在现世无法发现更好的代替物。 1888年的《偶像的黄昏》更是大加挞伐以往的真理观,以及评传统哲学的二元世界观(dualism)。书中尼采花了许多篇幅在批判传统哲学家如苏格拉底的理性、辩证…等谎言性的概念。

当中,尼采最大争议的书籍莫过于其一九三一年以残篇形式出版的《权力意志》,这是尼采未完成的著作,由尼采的妹妹与其他研究者共同编辑而成。 「权力意志」可视为贯穿尼采著作之总概念、世界存在性质之印记,然而,此书从写作计画、目录大纲至内容可能不符合尼采的原意。

四、最后十年:疯狂的日子

一八八八年之后,尼采开始出现精神错乱的症状,并在隔年一月三日突然晕倒,醒来后开始大声自言自语,从此尼采便走向疯狂,一直到一九00 年八月二十五日过世为止,他最后十年的岁月就在母亲与妹妹的细心照顾下走完。

尼采一生多舛,尽管他不断试图用各种概念来推进其对生命本质的肯定(上帝已死、超人、永恒回归、权力意志、酒神戴奥尼索斯、观点主义等等),但亦难逃疾病与孤独为他带来的双重折磨。当后世谈论尼采时很容易将其误归为「悲观哲学」,然而,他一直试图肯定的,是命运中苦难与痛苦的价值。 「你们曾对一种快乐说『是』吗?喔,我的朋友们,那你们也应对一切痛苦说『是』。」、「从生命中获得极致的圆满和喜悦之秘密就是——生活在险境之中!将你的城市建立在维苏威火山的山坡上!」

在尼采看来,生命并不会因苦难而成为悲剧,反而因人意志的缺失才成其虚无。 「热爱命运」的真理就在于,面对苦难、肯定苦难、超越苦难,继而成为超人。


虚词・无形网站
虚词・无形Facebook
虚词・无形YouTube
虚词・无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