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Apple Vision Pro很重要

傅瑞德 | Fred Jame
·
·
IPFS
·
Apple Vision Pro不仅是「Apple的XR眼镜」,也是一款有机会重新创造个人电脑使用典范的产品。至于原因,不妨听听我的想法。
Source: Apple.com

本文原载于《傅瑞德的硬派行销塾》电子报,欢迎订阅

最近在几场因为新书而受访的谈话中,除了行销话题之外,最常被问到的是一件不太相关的事情:我怎么看Apple Vision Pro这个东西?

或许是因为访问者知道我混Apple产业圈子很久、甚至连新书中都有一整章在谈Apple的行销写作风格,所以才问我这个问题。因为被问了不少次,所以我就简单写一下我的想法好了。

顺带一提:这篇文章的题目其实是有点「贼」的。 「很重要」不一定代表这个产品会卖得很好(虽然我私心觉得会)、也不一定会成功(卖得多不一定代表成功,特别是相对于原本的设计目的而言)。

但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个「里程碑」产品;不管最后卖得好不好,它都还是很重要。

AVP究竟是什么?

在2023年6月6日Apple Vision Pro(以下简称AVP)发表的同时,我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Apple Vision Pro的重点不是XR(注:AR/VR等应用的统称),而是建立了一个包括硬体架构、介面、以及与外界互动方式的全新Computing model/paradigm(也就是Apple所谓的「Spatial computing」(空间运算),而且看起来很有机会。

过去有很多厂商做过类似的「头盔」(这边用这个词很烂)或「眼镜」,但没有一个做到这一点。

所谓的Computing paradigm(直译为「电脑使用典范的转移」),指的是某种从基础上改变个人电脑运用方式的型态。过去有几次这样的转移,不仅改变了(广义的)个人电脑使用方式、也为产业带来了庞大的商机。举几个例子:

  • 个人电脑(相对于大型电脑主机)的诞生;

  • 视窗图形介面取代文字指令;

  • 线上软体(包括音乐、app、书等产品)销售方式和相关的小额金流服务。关于这一点,请参阅〈 iPod:改变Apple命运的低调功臣〉这篇文章;

  • iPhone问世:iPhone不是第一支定义上的智慧型手机,但它是第一支打造出生态系和奠定日后智慧手机「个人资讯终端」使用典范的产品。我在2008年第一代iPhone推出后不久,就写了〈 iPhone:新的个人资讯终端〉这篇文章,预见了它在这方面的影响。

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造成典范转移的改变都跟Apple有关;至于像是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都算是iPhone生态系的延伸,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

典范转移的里程碑

回头来谈AVP。简单的说,就是我认为它是具有「个人电脑典范转移」潜力的产品。

我虽然对XR不算很内行,但从前多少研究过一下这类产品。在2015年写的〈 AR和VR的过去与现在,还有我们的未来〉这篇文章中,我除了聊一下这类概念的前世今生之外,也做了现在看来算是有点准确的预测:

以常识而论,很难想像苹果这样的公司会对VR/AR的发展袖手旁观。但如果熟悉苹果的研发风格,就会知道他们往往会刻意绕过大多数厂商都在走的路(像是头戴式设备),而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上以性质和技术类似、但游戏规则完全不同的产品,跳过整个产品世代认为「理所当然」的路径,以难以预测的手法另辟战场;让其他厂商在「用已有的成果继续努力」还是「放下一切起步追赶」做出困难的抉择。

重点在于「性质和技术类似、但游戏规则完全不同」这两句话。

许多人以为AVP「只是另外一款XR眼镜」,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看法会错失了最大的重点:AVP并不是如过去HTC、微软、Meta一般的眼镜(拜托别再把它们叫做「头盔」了),而是披着XR外皮、形塑出下一代电脑使用型态的实验产品。


如果将AVP看成「只是另外一款XR眼镜」,就错失了最大的重点。


下一代电脑的使用型态

这就会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下一代电脑的使用型态?」

在1970-2000年间,电脑的使用型态除了处理器速度和记忆体大小等「效能」因素之外,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萤幕。小萤幕可以打字、大萤幕才能排版;黑白萤幕只能处理文字、彩色萤幕才能处理影像。

智慧手机普及之后,兼具「内容消费」和「内容产出」功能的「个人终端机」形态成为主流。但因为成本和技术的因素,萤幕又回归到「超小」的尺寸(相对于电脑而言),整个历史又重来一次;后来虽然手机萤幕越来越大,但人类单手手掌大小仍然是难以克服的限制。

于是后面就衍生了两种产品思维:

  1. 萤幕超越单手大小、基本上无法单手操控,所以取消了手机功能的平板电脑;

  2. 平时尺寸较小、易于携带,需要时可以打开使用较大萤幕的折叠手机。

Apple的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属于前者,Samsung和Google的折叠手机则属于后者。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产品思维。

但我们可不可能有「性质和技术类似、但游戏规则完全不同」,完全跳脱以上两种思维的选择?

有,只是技术能不能做到而已。

例如在许多科幻片中出现过,按一下手表型装置就会出现投射在面前空中的虚拟萤幕;它不受实体液晶面板尺寸、或是人手大小的限制,但可惜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

但是(就是这个但是),如果是在虚拟的操作环境之中,它可能就能够存在、并且实际付诸使用了,技术上相对并不困难。

也就是说,AVP的最大目的并不是让你「秀才不出门、饱览天下景」,或是让你融入游戏环境之中除魔斩妖、身历其境(虽然这些都可以「顺便」做到),而是:

  1. 让你现在提前享受到目前技术无法以实体做到的人机互动方式;

  2. 你的使用体验和回馈,都有助于塑造出未来实体人机介面的雏形。

过去的障碍

过去其他厂商在设计XR眼镜时,并不见得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因为硬体(经常还是要拖着一条粗线连接装着RTX4090显示卡的大型桌机)和作业系统(基本上还是在Windows框架之内)的限制,要突破还是有些难度。

而对于Apple来说,要解决这两点相对容易许多。在硬体方面,我先前是这样写的:

这时候也就看出Apple坚持自己做处理器、并且非用CPU+GPU+RAM的SoC架构不可的理由了。

虽然这个架构在(Mac)电脑上因为不能个别升级,所以受到部分使用者诟病,但想想看如果是现有的Intel架构,不太可能做出Vision Pro这样(注:组件微小化、耗电少、能独立运作)的东西来。

而作业系统的问题更少了。作为基础的macOS/iOS是Apple自家的,独立衍生出眼镜专专用的visionOS更是没有障碍。

(至于许多人批评的「还是得拉电源线」和「独立运作只有两小时电池寿命」,这一点在电池技术有新突破、或是超小型核融合反应炉出现之前,谁来做都差不多;但我们可能会看到寿命12小时的副厂大电池,只是蛮重的而已。)

此外,我们或许也可以事后诸葛的说,其他厂商在设计眼镜产品时,缺乏Apple对未来的想像力和愿景。

结语

总之我想说的是:

  1. AVP当然不是第一款XR眼镜产品,但很可能是第一款披着XR外衣「打着红旗反红旗」,成为下一代个人电脑使用典范、或者至少是实验原型的产品。不要只将它视为「Apple版的XX眼镜」。

  2. 如果AVP成功,它所代表的「空间运算」很可能会是继智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典范、并且掌握庞大商机;但这一点也可能需要经历两三代演进之后才会达成。

  3. 虽然作业系统/电脑硬体/眼镜由不同厂商合作,有机会产生规格更先进、更多样、演化更快的产品组合,但这样的合作有时候反而会成为观念突破的障碍。

  4. AVP的产品设计、愿景、以及实现的可能,早在Apple采用自家Apple Silicon系列处理器(令某些用户诟病)的整合架构时,就已经铺陈好了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以3,500美元的价格来说,AVP并不便宜,但以它的高整合度和(传说中的)效能、与其他产品相较的功能多样性(而且记得,它是一台独立电脑)、以及在未来发展之中的重要程度来看,其实也还不算太贵,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想付出这个代价去得到的东西而已。

如果你想拥有这款第一代的实验性产品,不妨就把它当作一张通往未来个人电脑世界的门票、再加上Apple承诺的各种创新应用,或许就不会觉得太贵。

当然你也可以多等几年,或许用1,000美金以下的价格入手第三代产品;不过以手机市场的前例而言,往后也不一定越来越便宜就是了。

我自己是希望AVP成功的。我有幸在过去40年中见证了个人电脑的每一次典范转移,当然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看到一次(或三次)。


《傅瑞德的硬派行销塾》新书上市热卖中!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傅瑞德 | Fred Jame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民眾黨的「這個」標語

問號的用法

40年後的「有與沒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