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乐引路穿越大会堂六十年
疫情纠缠,演出场馆关门,更叫人怀念现场表演。今年迎来成立六十周年的香港大会堂,一直以来成就多不胜数的演出,陪伴文化艺术爱好者,以至普罗大众成长,也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香港电台第四台台长萧树胜,数年前在货仓意外觅得两场1962年香港大会堂揭幕音乐会的声带,惊艳不已,经过多年的筹备,即将把该两场演出录音重现大气电波,叫乐迷足不出户,凭美乐引路,穿越时光六十年。他接受访问时难掩兴奋之情,「我是何许人,居然有如此福分,把这场意义重大的音乐会『复活』!」
大会堂之忆记
跟香港大会堂同年出生的萧树胜,坦言与该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连结,「好有归属感。」他中学时就读高主教书院,返学放学,许多时都会经过香港大会堂;学校旅行,常在皇后码头集合,「同学还没到齐,我就走进大会堂叹冷气。」他也跟许多巿民一样,会去看展览、借书、吹海风。
从小接触音乐的他,在香港大会堂看了无数演出,好像第一场在大会堂看的独奏会——Salvatore Accardo的Violin Recital(小提琴独奏会),还有首次欣赏歌剧——卢景文教授的《蝴蝶夫人》和《阿伊达》,「当年也跟现在的太太一起去看法国长笛演奏家Jean-Pierre Rampal等音乐会。」
他笑言,在该地欣赏过的出色演出实在太多,好像著名大提琴家、指挥家Mstislav Rostropovich曾于《香港艺术节》,为女高音太太Galina Vishnevskaya作钢琴伴奏,就叫他难以忘怀,「他全场没看乐谱,只望着太太,你可以想像,起承转合会有多齐!」Maxim Shostakovich指挥乐团演奏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也叫他震撼,「拍掌拍不停!」看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喊到猪啼!」
作为表演者,他也曾登上大会堂台阶,唱男高音独唱。曾任职泛亚交响乐团的他,试过在台上拉小提琴、搬乐器、唱合唱,也于后台东奔西跑。他后来筹办音乐会,爱选址香港大会堂,「因为声靓、地点好。」作为乐迷,他每逢出外,总会欣赏音乐会,各地音乐厅是他的旅游景点之一,他举了同样喜欢的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为例子,「交通便捷,地段亲民,跟周遭气氛融合,外面有人踩滑板车,有人卖雪糕,没有予人音乐高高在上的感觉。」香港大会堂的氛围也异曲同工。
In Touch with History
2016年某天,萧树胜的同事告诉他,在上环的货仓发现许多录音带,正待处理,问他是否有兴趣先来看看?他二话不说,大踏步前往,「我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放满录音带,大、中、小等什么模式都有。」他就像书虫走进书堆满布的旧书店一样,如获至宝,蹲下来逐卷细味,这里有Bee Gees香港演唱会,那里有James Last and His Orchestra香港音乐会,「摸了一会儿,两手全是灰尘。」
他不久便瞄到一卷伦敦爱乐乐团的录音带,立即省起,香港大会堂1962年开幕时,英国指挥大师马尔科姆.萨金德爵士(Sir Malcolm Sargent),曾带领伦敦爱乐乐团访港,由3月4日起,六天内以五场音乐会祝贺大会堂落成启用,引来一时佳话。
后来经过查证,他手上的正是那些珍贵的录音片段,对于由自己把宝物重新发堀出来,他直言有点难以置信,又以「In Touch with History」形容当时的触动与喜悦。 「我们发现了十多二十卷相关录音带,其中第一场和第五场音乐会更是足本的。」香港大会堂第一场音乐会,意义当然重大,第五场(尾场)则是唯一有钢琴协奏曲的一场,担任独奏的,正是香港钢琴家赵绮霞,「她现于美国教琴,我们找到了她!」
把珍贵片段流传
筹备多时,香港电台第四台制作了一系列香港大会堂六十年志庆节目,准备推出,包括于3月4日及5日,分别播放1962年伦敦爱乐乐团为香港大会堂演出的首场及末场揭幕音乐会,「把第一粒音——英国国歌,与最后一粒音——白辽士的匈牙利进行曲,重新响起。」主持罗乃新亦将于其节目中,访问赵绮霞,回忆音乐会点滴,并会访问当年音乐会的座上客及策划人。
萧树胜笑说,自己就像一幅错综复杂拼图里不起眼的其中一块,协助完成历史任务——「把这段珍贵录音片段流传下去。」也圆了明年退休前的一个梦,「无论你当年是否出生了,抑或父母曾是座上客,还是纯粹有兴趣,都欢迎欣赏这个六十年前的音乐会。」就把日子记下来,去赴这个六十年前之约吧!
香港电台第四台(FM97.6-98.9)
网页:radio4.rthk.hk
(原文刊于2022年2月24日香港《星岛日报》副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