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重开之后

DuncanLau
·
·
IPFS
·
新一轮放寛限制,终于让电影院重开有期,但能否拯救这个行业呢?

屈指一算,原来香港戏院由一月头关闭至今,已超过三个月,到4月21日重开之时,应该是疫情以来,关闭最长的一次,而且难保没有下次,再下次。

而两年多以来,戏院关闭次数亦算最多,虽然由戏院感染的数字几乎近零,但每有爆发必定首当其冲,首先被勒令关闭。而重开后,一直都有入座限制,从未放寛至超过九成入场,而且又完全禁饮食,小吃部已有长时间不能营业,戏院的收入来源只靠门票,十分困难。很多戏院的最大开支就是租金,有些一个月就要百万元以上,因此便出现过UA系戏院全线倒闭,未来发展,不免令人担心。

而作为电影迷,在电影院关闭时间,仍得找不同渠道继续观看。最近一次,长达三个多月,而最难受是外国的生活日常已恢复正常,电影制作和放映没有同时跟某些区域,同步停摆。例如上年的铁金刚电影,也因为全球疫情,多次延期公演,最后也等到差不多可以全球同步公映。但今次,欧美地区没有放映限制,而单以香港来说,很多电影公映期便被积压,例如蝙蝠侠仍未上映,别人早已落画。看来,很多电影未必会公映,而且又已经在网上平台上架了,要先睹为快,还是坚持要在电影院内看?也真是两难抉择。

在外国,在这两年多来的疫情当中,多次封城,大家被困在家中,要看出电影可以在网上实现,而且多家平台也锐意发展,例如Netflix早已多元发展,甚至自家制作,直接在自己平台放映,不经戏院,甚至还参加奥斯卡遴选,当时曾有极大争议。今年的奥斯卡便出现了由这种网片得到最佳电影奖项的先例,这部《CODA》应该不会在香港的电影院中放映,大家可以在Apple TV中观看。今次的争议声音很少,是否有另外更受争议的事件盖过便不好说了,但发展下来,在网上看电影,似乎是只是起步,未来发展更是方兴未艾。

叉开一笔,这段只能在网上看电影的日子,我也看了不少网台节目,最高兴是找到资深电影人舒琪先生主持的《只要有电影》频道。这是逢星期一、三、五播放一集约30–40分钟的节目,原来由去年九月开始,但我也是今年电影院关闭后才知道这个节目,至今已有接近九十集。主要谈电影,一部一部谈,早期的多是当时公映的电影,有时可以连讲三四集,资料背景都十分详尽,对另一个电影迷来说,是如入宝山。如果只是一般影迷,可能会觉得太仔细有点闷。而且看电影也相当个人,他赞不绝口的,你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不过,细听他解释,也是一种扩濶视野。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追回所有以前的集数,我也有点意外。

舒琪先生曾透露他自己订了五个串流电影平台,他特别钟情古老的电影,每个月都有几千部电影的选择,困难可想而知,于是最简单的,就是先看那些快要下架的,以免错过。这也是网上平台的一个卖点,或限制,有些电影是有限时间的,不是我们普遍想像的,放在网上,随时搵到。有限时间,无数电影,如何取舍呢?

这也带出另一考量点,在网上观看和到戏院睇,有没有分别呢?当然分别超大,先撇开装置器材,在家中看,自由度很大,但必然会分心,有来电可以先接,之后再继续看,甚至先看一小时,去弄晚餐,然后再看完。久而久之,会养成习惯,有些电影不用专心看,纯为打发时间,就像在飞机上一样,反正没有其他事做。而串流平台通常是一个月费随意睇,大家可能重量不重质,态度和价值观会不会因此改变?个人觉得,那也是有代沟的,老一辈仍然以戏院观赏为主,年轻一辈,不会介意在串流平台,甚至在手机这种细面积的工具上观看。

而因为疫情影响,再加上串流平台各有卖点,自己也的确多花了时间在网上看电影,遇到自己喜欢的,有口碑的,会尽量一Take过不中断地看,如果电影真的不错,有追看性,角色令人关心,其实一点都不难。一旦大家习惯在网上观看,价钱又相宜,选择又多的时候,电影院可以用什么去竞争呢?再加上最新防疫措施,特别针对戏院,到五月底开始,必须要打了三针的人才可入场。我不肯定谁想出来的招数,但更似是落井下石的举动,好像要将电影院赶尽杀绝一样,而电影中人或业界代表好像仍未有反应,难道是我在杞人忧天?

电影制作行业可能运作如常,顶多是完成后直上串流平台,而且或许仍有外地市场。但对电影院,正如上面说,一边受串流平台的抢市场,另一边又要应对因新防疫措施而令入场人数减少的趋势,电影院的租金又普遍高昂,即使现在重开有期,可能只是更需要面对现实的冲击,困境,不再是想像出来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