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曲此时】大卫宝儿初访东南亚

DuncanLau
·
·
IPFS
·
对于香港一班听摇滚音乐长大的一辈人,近日最大的话题,可能就是刘以达在脸书上连载的《方丈寻根记》。

这系列口述方丈的音乐成长路,很多鲜为人知的行内故事,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再配上时代的背景,颇能引起共鸣,如果是一些曾经挣扎过的Rock友,肯定更感同身受。而纯以读者角度旁观,感受大时代的转变,重睹香港风华正茂的一鳞半爪,一样引人入胜,所以越来越多人追看,也引来其他媒体报道。

刚上载的已是第廿三回,提到1984年,大卫宝儿(David Bowie)首度访港演唱,期间有拍摄纪录片,而方丈的一位band友有份参与,扮演一个要转卖自己的藏碟,来筹钱去买演唱会门票的年轻人。我不肯定知道有这部纪录片,后来上网寻找,才知道片名叫《Ricochet》,曾经以录影带推出过,后来以加长版DVD再版,早几年才在Serious Moonlight演唱会DVD推出时,附加作为Bonus disc。

我没有看过,却原来有纲上版本。当年宝儿是第一次来这些东南亚城市演唱,只去三个地方- 香港,新加坡和曼谷。当然,他七十年代初已去过日本,跟摄影师锄田正义(Masayoshi Sukita)合作,也产生对东方文化的向往。

宝儿在踏入八十年代转投EMI公司,开展事业的新一页,接连几首流行曲《Let's Dance》,《Modren Love》和翻唱Iggy Pop的《China Girl》令他声名大噪,欧美巡回演唱十分成功,特别安排这个三个城市的东南亚演唱。而电影便是记录他在这三个城市的足迹,也不像其他的旅游拍摄,只着重名胜景点,他更想找寻每个地方的历史和特色。

不竟这已是近四十年前,这三个城市在当时,应该是区内已算比较开放发展的地方。第一站是香港,当他步出启德机场时,已有一班歌迷举牌欢迎。这节余下的时间,除了最后有演唱会片段,和宝儿乘车游览之外,同一时间,有几个本地年轻Rock 友的生活,一边要生存,一边在追寻梦想。看到他们在狭窄band房小空间内练习,真的勾起伤痛的回忆。结他手和低音邻近站着,已没有郁动的空间,而鼓手被逼到墙角,鼓座就在那九十度角的范围,他背墙而坐,再动作大一点,双手踭便会撞到墙上面,头顶还有个冷气机吹着!当年,多少音乐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而年轻人为理想而亳不计较,最宝贝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藏碟,但为了一睹外国巨星的演唱会,却愿意出卖自己最珍贵的,以尝心愿。如果你曾经沧海,肯定会心里流泪。宝儿踏过的足迹,也是明日黄花,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广告,那不是曾经辉煌的香港吗?那不是独一无二的香港风景吗?何以我们却自毁长城呢?宝儿一下机便哼起《玫瑰玫瑰我爱你》,可见他是心情相当愉快,也期望这次做访。我不肯定他是否找到他要找的,但他拍下这次旅程,特别是香港的一节,多年后回看,却是令我们不胜唏嘘。

相对而言,新加坡和曼谷当年也是崛起的时刻,新加坡一片去旧迎新的景象,到处都是地盘推土机起重机。宝儿特别要求司机载他到旧城区,看看昔日的情怀。他路过一处见到有粤剧排演,跟门外相遇准备去彩排的两个女孩要求去旁观,可惜师傅不准许。而余下的片段便是以宝儿准备演出,交替着剧团的演出准备,平衡时空穿梭。不知道今天的新加坡还有没有粤剧表演呢?

至于曼谷,自然是那些夜生活,各种佛像,参拜,也当然有曼谷独有的小艇,比较有印象的是他拜访一个本地音乐团练习,那个乐器像钢琴,但用两支棍状物件敲打,不知道今天,他们还有没有这件乐器仍然流传着呢?

片中不少片段是在弥敦道上穿梭,会见到不少昔日的商店百货公司等繁华,今日的弥敦道却是黯然无光。

这部纪录片在近四十年前拍摄,当时可能是纯粹作为个人纪念,没有想过会成就什么,想不到这么多年后,我相信在几个城市长大的人重看,沧海桑田的感觉,一定感受良多。而对香港人来说,当年是如日方中,是东南亚的一个国际城市,今日跟这两个城市比较,甚至跟其他邻近城市比对,总感到江河日下,大江东去的感叹,怎能不扼腕叹息呢?

电影的网上版,质素略差。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