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纪录「在日朝鲜・韩国人」历史的「ウトロ51番地」与和平纪念馆

張郁婕(Chang, Yu-Chieh)
·
·
IPFS
·
上个月30号,传承日本与朝鲜半岛历史记忆的「ウトロ和平纪念馆(ウトロ平和祈念馆)」在京都府宇治市正式开幕。 「ウトロ51番地」,这块区域是二战前为了兴建京都飞行场所形成朝鲜劳动者聚落,二战后依旧是选择留在日本落地深根的在日朝鲜・韩国人聚落⋯⋯

上个月30号,传承日本与朝鲜半岛历史记忆的「ウトロ和平纪念馆(ウトロ平和祈念馆)」在京都府宇治市正式开幕。

「ウトロ和平纪念馆」位于近铁京都线・伊势丹车站走路10分钟距离的「ウトロ51番地」,这块区域是二战前为了兴建京都飞行场所形成朝鲜劳动者聚落,二战后依旧是选择留在日本落地深根的在日朝鲜・韩国人聚落。

「ウトロ51番地」的发展不只记录着在日朝鲜・韩国人的历史,更是在日朝鲜・韩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于ウトロ的地名,据考究原本应为「宇土口(读音:ウトグチ)」,意指前往宇治的土地。但中间发生音转,汉字的「口(グチ)」读音变成片假名的「ロ」,才改成全用片假名的拼音方式。目前当地地名在日文一定是使用片假名标示。考虑到片假名确实是在日朝鲜・韩国人拼写韩文的方式之一,本文将「ウトロ」视为符号,全文皆以ウトロ称之,而不会转换为旧称的汉字标示方式「宇土口」。

战前是军用京都飞行场预定地

时间回到1939年。当时大日本帝国决定在日本内地建设5座军事机场,其中1座京都飞行场,就位在宇治市占地约1万1,000平方公尺的土地上。

这项工程是由半官半民的国策会社「日本国际航空工业株式会社」负责,承包给竹中组(现今的竹中工务店)、大仓组(现今的大成建设)及大鸟组(现今的大鸟建设)负责。当时这项建设募集到约2,000名工人当中,据信有1,300人都是朝鲜籍的劳工。

免征兵、可携带家眷的好工作

这些朝鲜籍的劳工未必是直接从朝鲜半岛募集而来,而是在朝鲜半岛纳为大日本帝国殖民地(1910)后,因为殖民政策(例:前期的土地调查事业导致农民失去农地)等因素,不得不离开朝鲜半岛寻求更好的工作,而来到内地(=现今的日本境内)。但抵达日本后,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多半只能找到低工资的体力活,像京都飞行场就是一个例子。相对于其他体力活而言,京都飞行场最上层是国家发包的工作,相对稳定又可以免征兵、携家带眷入住工寮(饭场),这对于来自朝鲜半岛的底层劳工来说相当具有魅力。

现在的「ウトロ51番地」,就是二战前京都飞行场的「饭场」。

「饭场制度」是什么?
「饭场制度」是二战前,矿场、土木工程的空地附近,建造简易工寮包吃包住的劳动制度。包吃包住乍听之下福利很好,实际情况却是将劳工绑在工地,将劳工与外在环境隔开,压榨劳工的强迫劳动(forced labour,日文写作「强制労働」)。不仅如此,负责经营饭场的工头多半是历经层层转包后中下层的工头,也因此在饭场制度下生活兼工作的底层劳工,也是被剥削最严重的底层劳工。
类似的概念或用语还有煤矿场的「纳屋制度」及北海道的「タコ部屋」——在北海道的(煤)矿场或大型(公共)建设做体力活,就像被捉进章鱼壶里面的章鱼,不论多努力工作、做了多少垂死的挣扎,也都无法挣脱章鱼壶——
二战后,「饭场制度」、「纳屋制度」和「タコ部屋」都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因为战后日本的《劳动基准法(労働基准法)》第5条就明文禁止强迫劳动,第10章(94条到96条之3)也有寄、宿舍(寄宿舎)的相关规定。

饭场生活与工作环境皆恶劣

1942年和先生一起来到位在现今「ウトロ51番地」的饭场工作的文光子(ムン・クワンジャ)回忆道,当时的饭场一栋隔成6户人家,中间只用简易的隔板挡着,没隔好就能直接看到隔壁家里;每1户不管你们家里有多少人,都是6张榻榻米加上3–4张榻榻米大小的土间(編註:「土間」是傳統日式建築內,房子裡沒有另外鋪地板,需要穿鞋、直接是泥地的區域,多半是入口玄關與廚房),屋顶也只有薄薄的杉树皮,雨天会漏雨,冬冷夏热;厕所和水井都是共用的,连个卫浴设备都没有。

当时文光子的先生和「ウトロ51番地」其他男人一样,天还没亮就要去搬土石,一直到日落才回家。至于文光子则是和其他女生一起煮整个饭场的伙食。就这样一路工作到1945年,「ウトロ51番地」境内的军需工场在7月因为空袭全毁,京都飞行场的工程也在8月宣布败战后结束了。


选择留在日本的「在日朝鲜・韩国人」

正如同日本境内在战前就来到日本内地的朝鲜人一样,终战后朝鲜半岛虽然不再是日本的殖民地,但大家早已在日本内地落地深根,就算回到朝鲜半岛也未必能找到亲人;再加上朝鲜半岛在战后接连爆发济州四三事件及韩战,立刻回去朝鲜半岛生活未必会更好,所以有一部分在战前就来到日本的朝鲜人,选择继续留在日本生活。

毕竟立刻回去朝鲜半岛生活未必会更好,也许在日本多待一阵子,就能等到南、北韩统一的那天到来:回到朝鲜半岛,如果还是得和亲人分隔南、北韩两地,那又和在日本和亲人分隔两地有什么差别?又或是,夫妻两边的老家,一个在38度线以北,一个在38度线以南,到底是要回去哪一边的老家,也是个难题,还不如留在日本,一家人还可以住在一起生活。

像这样战后选择留在日本继续生活的朝鲜人,就是所谓的「在日朝鲜・韩国人」:在战前从殖民地的朝鲜半岛来到日本内地,但在战后失去日本国籍、可以以「特别永住」资格和后代在日本永久生活的朝鲜人。

战后法律与政策是制度性歧视

必须要注意的是,今天这群「在日朝鲜・韩国人」,或是在战前就在日本内地生活的「在日台湾人」,他们今天会什么会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在战后会丧失日本国籍?这都和日本政府的霸权及压迫有关。

战后,理应赋予前殖民地的人民有选择国籍的权利。战前就是来到「内地」的人们,战后如果想要留在「内地」,前殖民母国就应该保障这些人的权利。结果,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个面向,直接废除这些选择留在「内地」的前殖民地的人们的日本国籍。不仅如此,后续政策都将这些留在「内地」生活的前殖民地后代当作外国人看待,从制度上将前殖民地后代和「日本人」区隔开来,就是一种制度性的歧视。直到今天,这些选择留在「内地」、取得「特别永住资格」的「在日朝鲜・韩国人」或「在日台湾人」,如果没有将国籍换成日本的话,就是没有完整的参政权。

为什么写作「在日朝鲜・韩国人」?
早期日文其实只会写成「在日朝鲜人」,这是因为在身份注记上标示的出身地是「朝鲜」。这里的「朝鲜」指的并不是「北朝鲜=北韩」,而是朝鲜半岛的意思。在二战前,朝鲜半岛纳入日本殖民地以来,朝鲜半岛出身者一直都是标示为「朝鲜」,或是以「朝鲜人」自称。
但在二战后,朝鲜半岛南北分治,38度线以北成为了「北朝鲜」,38度线以南成了「南韩(韩国)」。在冷战架构下,美日同盟的日本自然选择将南韩(韩国)视为朝鲜半岛的代表政权,「朝鲜」就成了「北朝鲜」的代名词。再加上日本与北朝鲜的冲突、不信任加深,导致民众普遍对于「朝鲜」一词很感冒,甚至(因为大众的无知)误将代表朝鲜半岛的「朝鲜」认作是「北朝鲜」,认为「在日朝鲜人」就是亲北朝鲜、甚至是北朝鲜派来的间谍,而有了应将「在日朝鲜人」改称「在日韩国人(在日韩国人)」的呼声。
实际上「在日朝鲜・韩国人」社群里面,确实是有亲北朝鲜或是亲南韩的派系(正如同海外国人会有亲中华民国及台派等分别),也有很大一部分希望能看到南北合作、统一的一天,毕竟当年有很多人的长辈是因为南北分治才选择留在日本。
为了要避开被(无知的大众)将「在日朝鲜人」误解是亲北韩,亲南韩派的开始会用「在日韩国人」自称;为了要能完整涵盖所有的「在日朝鲜・韩国人」,近年来在日本学术研究或是新闻报导上,普遍会使用「在日コリアン(Korean)」的写法。但实际上,如果是实际和「在日朝鲜・韩国人」有所接触,会发现每个人选择使用的自称并不相同。当事人惯用「在日」、「在日朝鲜人」、「在日韩国人」、「在日コリアン」哪一个名词自称,某些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事人的成长背景(家庭、所属社群、学校因素)或政治认同。
由于中文写作上,将「在日コリアン」写成「在日Korean」不太符合中文使用情境,所以本站长期以来才都选用「在日朝鲜・韩国人」的称呼方式,代指这群人。

ウトロ成被遗忘的土地

战后,京都飞行场的工程宣告终止,负责京都飞行场工程的「日本国际航空工业株式会社」也在隔年(1946)先转型成清算旧军需工业资产的「日本工业株式会社」,接着转为专替美军制造卡车、巴士的「新日国工业株式会社」。

在这个过程中,「ウトロ51番地」就像是被遗忘的土地,没有被列进「日本国际航空工业株式会社」的战前资产,原本战前就在这块土地上一起工作的日本人,也在京都飞行场工程宣告终止后逐渐离开。最后留在「ウトロ51番地」的,只剩从战前就在这里生活的「在日朝鲜・韩国人」。

不仅如此,战后继续留在「ウトロ51番地」生活的「在日朝鲜・韩国人」,虽然工资没了、生活保障也没了,总是得想办法继续生活。虽然还是住在战前「饭场」这种简陋的房子,但至少找了个空间当作孩子们可以学习韩文的民族学校,很多原本不住在「ウトロ51番地」的「在日朝鲜・韩国人」听到这里有很多同胞,也纷纷聚集到「ウトロ51番地」一起生活、交换资讯,相互扶持。

土地产权问题难解

然而,「ウトロ51番地」未处理的产权问题,在日后招致更大的麻烦。

长期以来,「ウトロ51番地」就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下水道,生活品质相对日本其他地方来说,连「普通」都不到。好不容易到了1988年,宇治市终于派人来「ウトロ51番地」设置自来水管和下水道,当时大家正准备庆祝终于有自来水了,却接着收到强制迁离的通知书。大家这才发现,自己的家被卖了。

住户不知情的状况下土地产权遭变卖

前面有提到,「ウトロ51番地」战前是属于「日本国际航空工业株式会社」的土地,战后经过多次整并,土地所有权最后落在NISSAN的关联企业「日产车体(日产车体)」手上。就在日产车体向宇治市提出地下水管线设置同意书的同一天,有一名自称是「ウトロ自治会长」的平山桝夫(许昌九),花了3亿日圆从日产车体手上买下「ウトロ51番地」这块2万1,000平方公尺的土地。

当时「ウトロ51番地」住着80户、共380人,没有一个住户知道自己住的土地被卖了。

不仅如此,花了3亿日圆买下这块土地的平山先生,在2个月后,又把这块土地以4亿4,500万日元的价格卖给自己所属的西日本殖产公司。直接现赚1亿4,500万日元。 「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收到的强制迁离通知书,就是来自西日本殖产公司。

上诉法庭仍败诉

从西日本殖产公司的角度来看,「ウトロ51番地」的产权在自己手上,所以现在住在「ウトロ51番地」的所有住户都是「非法占据」。眼见「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就算收到强制迁离通知书也不为所动,西日本殖产公司除了向京都地方法院提诉,也直接把卡车开到「ウトロ51番地」入口,企图恐吓要强制拆迁所有住家。

这个案子上诉法院后,即便「ウトロ51番地」住户主张,大家住在「ウトロ51番地」的时间早已超过《民法》取得时效的20年,过了20年后就可以登记成为不动产所有人,但法院还是认为「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在1997年建议「ウトロ51番地」的所有住户以总价14亿日圆一口气买下「ウトロ51番地」,达成和解。

但这个金额实在太高,谈判破局,「ウトロ51番地」一、二审接连败诉,就算上诉三审也遭驳回。 2000年底,最高法院确定「ウトロ51番地」住户败诉,「ウトロ51番地」所有住户都需要搬离「ウトロ51番地」,并收回土地上所有建物。

南韩集资买下产权

这段时间,「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和支援团体不断请愿,希望政府可以念在历史因素网开一面,让「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可以继续居住在这块土地上,但都无疾而终。就算最高法院在2000年判「ウトロ51番地」住户败诉,实际上也没有强制迁离「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们。

直到2004年「ウトロ51番地」的居民到韩国参加国际居住问题研讨会,大幅提升「ウトロ51番地」在韩国及国际媒体上的曝光度。韩国更在隔年(2005)组成「ウトロ国际对策会议(ウトロ国际対策会议)」展开募资,约有16万韩国公民共襄盛举,当中不乏多名韩国艺人响应。 2007年,卢武铉总统任期间,韩国国会更拍板决定要拨30亿韩元协助「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买下这块地。


现在的「ウトロ51番地」

现在的「ウトロ51番地」,有1,152坪是由韩国政府的财团在2012年买下,另外830坪是日本民间财团在2011年购入。并由日本政府、京都府与宇治市在「ウトロ51番地」的一隅建设2栋公营住宅。目前第一栋终于在2018年完工,另一栋还在建设当中。

根据2005年的统计,「ウトロ51番地」共有65户,住户人数约200人。这200名左右的住户当中

  1. 在战前参与京都飞行场工程的第一代及其子孙
  2. 有亲人在战前从事和京都飞行场有关的工作,但非直系亲属的亲戚
  3. 战后才移居到「ウトロ51番地」的家族及其后代

各占3分之1。65户当中有30户家有65岁以上高龄者,这当中又有16户没有65岁以下的同住者,人口严重老化。

不仅如此,对比宇治市只有1%的住户是靠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过活,在「ウトロ51番地」这比例却有20%。 「ウトロ51番地」的后代多半比渡日第一代的移民,或是战后第一代拥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导致年轻人不断迁出「ウトロ51番地」,导致最后留在「ウトロ51番地」的住户都是相对弱势的族群。


和平纪念馆开工前夕遭恶意纵火

时至今日,「ウトロ51番地」的土地问题也解决了,政府也在盖公营住宅了,「ウトロ51番地」的问题就解决了吗?

2021年8月30日,「ウトロ51番地」遭人放火,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5栋建筑物全毁、2栋建筑物被烧了一半,原定将在下个月(2021/9)动工的「ウトロ和平纪念馆」,部分馆藏也遭损毁。

不是首次针对「在日朝鲜・韩国人」社群

这名纵火犯是住在奈良县樱井市,年仅22岁的前医院职员。犯案动机是「仇恨朝鲜人」的仇恨犯罪,而且这还不是这名纵火犯首次犯案——2018年,位在奈良县大和高田市的在日本大韩民国民团北葛支部遭人纵火,就是同一个凶手,但当时检方决定不起诉。

曾多次采访关于「在日朝鲜・韩国人」仇恨言论或歧视议题的NHK京都支局记者小山志央理表示,记者生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过「在日朝鲜・韩国人」的住家遭人纵火。而且这次会逮到犯人,还是因为其他件也是针对「在日朝鲜・韩国人」社群的纵火案,将人逮捕到案后,才意外「ウトロ51番地」是遭人恶意纵火。

与事实不符,明知是仇恨犯罪却故犯

案发后,NHK采访团队曾多次与这名纵火犯会面,希望能找出凶手真正的犯案动机是什么。起初,这名纵火犯主张,「ウトロ51番地」是违法占用土地,而且现在又要用税金盖和平纪念馆与公宅,觉得要唤起大众对这个议题的注意,才选择使用纵火的方式。

但当记者告诉这名男子,(1)现在「ウトロ51番地」已经是合法购入的土地、(2)和平纪念馆不是用日本国民的税金盖的,这名男子依旧主张「就算没有花到税金,也不改变我对盖纪念馆的疑问」,并说:「以仇恨的方式消除国民的不满,也是一种方式。」可见这名纵火犯确实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仇恨犯罪,而且他认为这么做是可以的。

是否加重量刑将成指摽性判决

目前这名纵火犯被以「非现住建造物等放火罪」遭起诉,并于本月16日在京都地方法院首次开庭。

不过,日本虽然早在1995年就签署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并于2016年6月成立《消除仇恨言论法( ヘイトスピーチ解消法)》,但这部法案并没有任何罚则,在施行上有一定难度。不仅如此,日本到目前为止的刑事裁判,不曾遇过以「种族歧视」为由,要求加重量刑的案例。所以这次诉讼案有一定代表性,值得继续观察。

「ウトロ和平纪念馆」网站截图

不畏艰难顺利开张

纵使「ウトロ51番地」在「ウトロ和平纪念馆」在开工前夕遭遇祝融之灾,「ウトロ和平纪念馆」依旧顺利在一个月前正式开幕。

「ウトロ和平纪念馆」是一栋3层楼的新式建筑,1楼是提供给社区居民交流的公共空间,2、3楼才是博物馆展区。目前2楼是重现「ウトロ51番地」居民生活的常设展,3楼将作为特展用。此外,在「ウトロ和平纪念馆」的户外展区还有去年遭纵火犯烧毁的水槽与招牌等,展馆不远处就是当时遭纵火的范围,「ウトロ51番地」的历史并不是只有存放在「ウトロ和平纪念馆」馆内,而是整个「ウトロ51番地」从过去到未来,都是「在日朝鲜・韩国人」在日本这个土地上生活的缩影。

现在在「ウトロ51番地」有60户约100名住户,已有40户入住2017年完工的第一栋公营住宅,第二栋原订2020年完工,目前仍在建设当中。等到第二栋也完工后,「ウトロ51番地」可能就看不到「饭场」遗迹的地景。如果没有「ウトロ和平纪念馆」将这段历史和「ウトロ51番地」居民生活的纪录保存下来,如果「在日朝鲜・韩国人」的历史继续消失在日本教科书上,难保在不久的将来又会传出更多针对「在日朝鲜・韩国人」的仇恨犯罪。

不论是针对哪一个群体,仇恨犯罪都是不可取的。

本文同步刊载于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时事まとめ翻译,网站版可以看到推特嵌入的现场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張郁婕(Chang, Yu-Chieh)現為國際新聞編譯,寫新聞編譯也寫評論。有一個日本新聞編譯平台叫【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網站:https://changyuchieh.com/ 🔍社群帳號請搜尋: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電子報:https://changyuchieh.xyz/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日本戰後最大規模人權侵害!最高法院判舊《優生保護法》強制絕育已違憲

長崎縣大村市意外發了日本第一張「夫(未届)」住民票,開創日本同婚新的可能性

遭「錯殺」的香川部落民,講述日本關東大地震集體虐殺朝鮮人的電影《福田村事件》在100週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