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從成都49中學生墜樓事件看微笑抑鬱症現象

瑪力再說MariosBB
·
·
IPFS
·

Hello大家好,我是瑪力。這是一個致力於提升你思辨能力和手撕五毛的小頻道,每一期我們將結合一個政治經濟案例,幫你分析下它背後的原因和不同的思考維度。

2021年5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第49中學發生一起學生墜樓事件,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結束了他的花樣年華。關於事情的經過,想必大家都已經聽說了。那些最弔詭的環節,已經在網上有了熱烈的討論,比如為何沒有學生墜樓的前的監控錄像?為什麼死者的同學被要求全面禁聲?為什麼相關部門的通告引發當事人家屬和全民的不滿?為什麼沒有一個公共媒體來報導這起事件?關於中國社會公平正義的信任危機,再次引發輿論的關注。

我們不難發現,每次出現類似事件,很多人都會從同情受害者的角度出發,將情緒發洩到施害者身上,或者怒斥社會和製度的問題。等事情熱度一過,大家便會忘了此事,繼續享受著強國人的小確幸。所以,以上這些問題,我就不展開討論了。今天我們不妨把焦點回到當事人身上,嘗試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下這起事件背後的原因和能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根據官方公佈的消息,林同學的死因是墜樓自殺。從目前呈現的證據來看,我是比較認可是自殺的行為的。至於網上傳聞的是其化學老師因為某些原因推下樓的說法,目前缺乏合理的證據,加之我個人很難相信一個老師能在光天化日下謀殺學生,所以目前我暫時是傾向於自殺。如果哪天真相大白能說明是被謀殺的,那我就自己打臉吧。

既然我們假設的前提是自殺,那就不得不提一種症狀就是「抑鬱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世界有將近2.65億人患有抑鬱症。根據國家衛健委2019年數據顯示,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也就是中國至少有7000W人處於抑鬱的徵兆。一項針對中國抑鬱症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以四川、甘肅為代表的西部省份的抑鬱症比例在全國來說是佔比比較高的。而這次的事件發生地點正好在四川成都,我寧可相信這只是一個巧合。

談到抑鬱症,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想起一個人生活不順,垂頭喪氣,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然而事實是否都是這樣的嗎?我經常能聽到某某明星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的例子,似乎在之前,並沒有人能察覺到他有抑鬱症,又或者他一直是一個健康開朗的人設,從來沒有人會覺得他有這個症狀,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回到本案的例子,根據當事人母親描述,林同學一直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少年,學習成績也不錯,為什麼就突然跳樓自殺了,似乎所有人都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結局,加上學校和相關部門的處理又遮遮掩掩,自然而然民眾就會把怒火燒向學校、老師和相關權力機關。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洩,至於學校和第三方的問題,開始我們已經談到,這裡倒不是為這些人的責任開脫,只是信息太不透明,除了陰謀論似乎沒有什麼值得分析的點。

我們還是回到當事人自身的問題上來,如果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突然跳樓自殺了,那麼很大的原因就是這個孩子本身已經有比較嚴重的抑鬱症,加上一些外力的刺激下,很容易突然爆發從而產生輕生的念頭。抑鬱症患者中,有一種非典型症狀的重度抑鬱症被稱為「微笑抑鬱症」 (smiling depression),或者稱之為「高功能性重度抑鬱症」 (High-functioning Major Depressive)

跟一般的顯性抑鬱症不同的是,這種「非典型」的原因是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沒有以任何可見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這些患者在積極事件做出反應時會非常正向,從而感覺他們是一個健康向上的人設。他們在別人面前表現的很開心,甚至很有幽默感,愛逗別人開心,而且他們可能看起來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很友善,甚至是所有認識人中「開心果」一樣的存在。但在微笑和樂觀的面具背後,卻充滿了無價值、殘缺和絕望感。自己獨處的卻常常感到悲傷。一位微笑憂鬱者曾感嘆:「自從學會了微笑,表情和心情就再也沒有關係了」。儘管沒有微笑的抑鬱症統計數據,但研究人員估計,有15%至40%的抑鬱症患者會出現這種非典型症狀。

那為什麼會出現「微笑抑鬱症」這種既非典型又常見的症狀存在呢?

一般來說,我們在少年時期,是不會掩飾自己感情的,微笑一般都是內心愉悅的外在表現。但是,當人逐漸長大後,就得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微笑面對別人,尤其以服務行業最為典型。很多時候,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出於工作、面子、禮貌、尊嚴和責任等等的需要。自然而言,你就學會了隱藏和包裹自己。但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落差,但有不少人由於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把這個正常的生理現像給「抹殺」了,在外人面前甚至是家人面前都是一個正面積極的形象。有些真性情的人,反而被認為是「情商低」或者「無病呻吟」的表現。久而久之,對於自己的真正的不滿意,只能「人前微笑,人後落淚」。

那麼對於一些性格本來就比較內向、自尊心強、完美主義者或者有幽默感的人來說,會更容易患上微笑抑鬱症。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更容易發現自身憂鬱的問題存在,但卻很難去和別人談論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在別人問「你還好嗎?」的時候,只能回答出「我沒事啊!挺好的!」。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他們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太接受自己在生活領域的脆弱和不足,也會更容易用強制樂觀來隱藏自身的憂鬱。而有幽默感的人已經習慣了在別人面前笑,或是引人發笑,似乎這個已經成了他們的標籤,他們不願意去承認和表達自己軟弱和憂鬱的一面。非常令人難過的是,很多幽默的人被別人認為是「不會難過」的。

那麼,患「微笑抑鬱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研究顯示,約71%受憂鬱困擾的人試圖隱藏自身病情,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總的來說,微笑憂鬱者的笑容像是一種防禦機制,微笑不再是快樂時的自然流露,而是對內心悲傷的掩飾和否認。

第一,羞恥心,很多人認為有心理問題是很羞恥的一件事,微笑抑鬱者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憂鬱,認為憂鬱缺乏意志和脆弱的表現,帶有這種偏見的微笑憂鬱者會努力隱藏自身的情況,避免社會和別人的指指點點,維護自己的形象。

第二,自尊心,很多微笑憂鬱者不願意麵對自己的「憂鬱」,而是期待著憂鬱可以自己消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拒絕承認憂鬱,甚至用微笑來自我肯定,試圖告訴自己「你看,抑鬱也沒那麼壞,我感覺挺好的啊,我還能笑得出來。」

第三,責任心,微笑憂鬱者不願成為別人的負擔。他們非常害怕麻煩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或者愛人。他們希望能自己解決問題,不想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他們往往覺得「我還好啊,我沒事啊,我不想麻煩你們。」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像喜劇演員、公眾人物、學生等的這些人會是微笑抑鬱症的主要群體。

我們再次回到本案,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當事人的家庭背景、學習背景、人際關係以及事發5分鐘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可以基本肯定是,在中國目前的教育制度下,作為一名即將高考和邁向成人的中學生,很多人都承受了他們這個年齡層面本不該承受的壓力和憂鬱,而學校、家庭、社會對於這部分群裡的心理健康的關懷和對策是嚴重不足的。很多看似陽光的孩子,可能他們內心承受了我們永遠也無法察覺的危險。在我們日常的社交環境中,往往都是宣揚那些陽光、開朗、積極的人格和人設,而對於憂鬱、晦澀和消極的思想往往都是排斥的,不尊重的。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不敢暴露自己抑鬱和消極的一面,人人都想在別人面前表現的最好,但不斷壓抑自己內心的鬱悶、不爽和邪惡,當無處釋放的時候,往往一件小事,一句無足輕重的話,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於微笑抑鬱症的預防和治療,我們可以從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來出發,弗洛伊德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是生的本能,稱之為“利比多”,它代表著愛和建設的力量,指向於生命的生長和增進。二是死的本能,稱之為“達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壞的力量,表現為求死的慾望。所以「生」和「死」都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慾望,何況是悲傷和憂鬱呢?我們需要正視的是,每個人都是可以悲傷的,也可以不那麼陽光的。如果你發現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正身處於微笑憂鬱中,不要強迫他們告訴你他們的情況,這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封閉自己。也不用強行讓他們快樂起來,我們只需要盡量陪在他們身邊,讓他們覺得安全。也不必誘導他們說出他們心中的想法,而是讓他們知道,當他願意談話的時候,你會願意當一個傾聽者並尊重他們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幫助。

林同學的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心疼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除了抱怨相關部門的處理方式和官僚主義之外,我們需要更多關注是,在內捲化如此嚴重的社會秩序下,看到了太多的自殺的生命,從富士康到華為,從明星藝人到普通的中學生。我不想說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種話,但事實就是,或許你身邊最好的那個朋友或者親人,正經歷著微笑抑鬱症的折磨,又或者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抑鬱症的患者。那我們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是不是早就應該去看一看心理醫生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我是瑪力,如果你覺得這個視頻對你有幫助的話,麻煩幫忙訂閱、點贊分享支持一下,我們下次見,88咯。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