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60年前甘迺迪留给台湾读者的话:谈《甘迺迪:美国愿景》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甘迺迪为何在今日的美国仍有崇高的声望?而甘迺迪时代的美国经验,对今日的台湾又有何启示? 《甘迺迪:美国愿景》审订者尹丽乔期待,此书能对台湾应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有所启发。
(底图来源:©National Archive/Newsmakers 摄影者不明、© Photo by Paul Schutzer/摄影:保罗.舒策)

撰文| 尹丽乔(George Yin)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丑恶的时代,英国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于《双城记》中如是说。甘迺迪所处的1960年代,对美国来说正是一个既美好又丑恶的时代。在此不久,美国才击败了纳粹德国及日本,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并于战后休养生息,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而在文化艺术上,安迪.沃荷(Andy Warhol)开始崭露头角,推行普普艺术,而披头四(The Beatles)则掀起新的音乐风潮。这是那一个时代的美好。

另一方面,美国性别平等及种族问题严重,在繁荣民主的表象之下,人民的愤怒蓄势待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际上核武战争的阴影挥之不去,民主共产阵营的对抗,随时有失控的可能。越南及阿尔及利亚等地的民族独立及反抗帝国主义的运动更是方兴未艾,等着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泥沼。这是那个时代的丑恶。

今日的台湾,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既美好又丑恶的时代。一方面,台湾经历白色恐怖、解严及民主化,成为中华歴史当中唯一真正自由民主的政体。经济上,台湾挺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最近更超越了韩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台湾更有傲人的高科技产业。世界经济的巨轮,没有台湾,很难运转。同时,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先锋。这是台湾所处时代的美好。

不过,台湾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问题及挑战。政治上,常常是壁垒分明,党同伐异,为反对而反对,为支持而支持。同时,政治开始「综艺化」,「只要会作秀,何惧为草包」。政治纷扰之余,台湾财富分配也愈加不均。昔日的党国资本主义,华丽转身为权贵资本主义。而在外部,北京文攻武吓,两岸开战的风险不断增加,台湾的繁华,可于一夕之间灰飞烟灭。这是台湾所处时代的丑恶。

对国家人民来说,面对一个既美好又丑恶的时代,最为困难。我们既不能因时代的美好而盲目乐观,也不能因时代的丑恶而怀忧丧志。

甘迺迪以美国20世纪最年轻的总统之姿,带领了美国进入那波涛汹涌的1960年代。歴史上,甘迺迪是唯一一位民意满意度超过70%的美国总统。尽管他在位只有短短3年,却成功推行了全方面的内政改革,处理了从种族平权、劳工权益,到性别歧视等棘手问题。国际上,他则带领美国走出了古巴飞弹危机的核武战争阴影,并开启美苏之间的缓和时期。

在波士顿大学的联邦兵工厂,1963年10月19日。和平解决了飞弹危机之后,甘迺迪进一步加大力度限制核子武器、减缓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摄影者不明©Bettmann Archive)

甘迺迪为何在今日的美国仍有崇高的声望?而甘迺迪时代的美国经验,对今日的台湾又有何启示? 《甘迺迪:美国愿景》中译本出版时间,正好是台湾的总统选举年。下一任台湾的领袖,必须带领台湾面对战争的威胁及国内的撕裂。汲取甘迺迪的教训,我们对下一任总统又应该要有什么期盼?

➤「直球对决」

当国家在繁荣之下潜藏危机时,指出问题,似乎对政治人物有害无益。一方面,一般民众可能对复杂而隐晦的国政外交议题一知半解,指出问题也是白费口舌。甚至,指出问题只会令民众不满:我们的票都投给你了,为什么还会有问题?这是不是因为政府的无能腐败?除非是笨蛋,政治人物当然要粉饰太平。

可是,甘迺迪就是这种「笨蛋」。 1960年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向他的听众尖锐地指出美国面临的一连串问题,不管是核子战争的威胁或者是社会福利网的不足。甘迺迪不屑于向民众开支票, 而是对民众提出挑战,并要求他们为美国做出更多牺牲。 「不要问美国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美国做什么。」台湾有哪一位总统候选人,会在接受提名时,向民众指出台湾所面临的困境,要求民众为台湾流汗流血?

那么,美国的民众为什么会吃甘迺迪这一套?甘迺迪的「笨」,背后代表了他的政治哲学:当政治人物对民众有信心时,反过来民众对政治人物也会有信心。美国民众支持甘迺迪,是因为甘迺迪既不把他们当作政党的信徒,也不把他们当作三岁小儿,而是一同为美国打拼的伙伴。甘迺迪尽管毕业于哈佛大学,又出身美国政治贵族世家,但他反对精英政治,认为领导人有跟民众沟通,倾听民众,向民众学习的责任。

今天,台湾民众顶礼膜拜各式政治神佛,而政治人物也常十分享受民众的崇拜,甚至有人自比为帝王。台湾在政治体制上已经民主化,但是民众心理是否也已经民主化了呢?台湾的政治人物,有谁会将选民当作一同为台湾流血打拼的伙伴,而不是等着被操纵、玩弄、或欺骗的愚民?我们要如何摒弃传统帝王体制下的「奴性」,成为真正的公民? 《甘迺迪:美国愿景》这本特辑,可以帮助台湾的读者来思考这些问题。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总统任期将满千日的最后一天,和夫人离开德州卡斯韦尔空军基地前往达拉斯。这次行程原是为期5天的巡回竞选活动,当日中午12时30分,甘迺迪便在达拉斯遭暗杀(摄影者不明©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Libraries, Arlington, Texas)

➤反对仇恨政治

有一个说法:玩政治,就是给民众答案。政治人物能给民众最重要的答案之一,就是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而操作敌我,更是获取权力的手段。政策既复杂又无聊,但是仇恨既刺激又精采。操弄族群的政治人物会说,国家的问题,都是由于敌对政党的杯葛、无知,或是对国家的不忠诚而起。

进一步说,操弄族群也是政治人物粉饰太平的手段之一。凡事都不讲对错,只问党派,民众又怎么会去了解太平盛世背后的弊端和不公?

在这点上,甘迺迪也是一个「政治笨蛋」,不操弄族群,并反对非黑即白,党同伐异的世界观。他当选后,组建「能人内阁」,不以党派为念。他是民主党的总统,但是他的国家安全顾问邦迪(McGeorge Bundy)及财政部部长狄龙(C. Douglas Dillon)都是共和党人。现在的政治人物,可能党内互打就来不及了,有谁愿意来做跨党派对话甚至合作?

摒弃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处理外交政治上也非常重要。古巴飞弹危机之后,甘迺迪在美利坚大学讨论美苏关系的演讲,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演讲之一。演说中,甘迺迪指出:「没有任何政府或社会体制,会邪恶到让人认为就连那里的人民也毫无美德修养的地步」。秉持着同理心,才能够理解对手的思考及情感,也才能和对手一起探讨和平及对话的可能性。就算是在美苏双方核子大战一触即发时,甘迺迪也从来没有喊过「抗苏保美」。操弄族群,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帮助吗?进一步说,和平也不是一国一家的事。难道只有美国或苏联的人民才需要担心核武所导致的全球毁灭吗?

1962年1月11日,甘迺迪总统发表他的第2次国情咨文(摄影者不明© Bettmann Archive)

仇恨及歧视是最可怕的政治毒品。吸食的时候,民众很亢奋,但是其副作用往往非常严重,小则阻碍国政的改革进步,大则导致战争。今天的台湾,深陷权贵资本主义,又处在战争深渊的边缘,我们还有时间吸食政治毒品吗?操弄族群,鸡肠狗肚的政治人物,适合在这个时代带领台湾吗?希望这本特辑,也可以帮助台湾的读者来思考这些问题。

我与甘家结缘,帮助家族在台湾出版此特辑,并担任此书的审订者,与有荣焉。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台湾应如何面对其时代的挑战有所启发。

当然,甘迺迪不是一位完人,花边新闻不断。但甘迺迪同时也是一位真正的民主政治家。他将公民当作民主治理的伙伴,而不是被操弄煽动的工具人。

同时,他对人性的尊重和期盼,不受党派、族群、宗教、国家等门户之见的影响。有些人可能会说,甘迺迪太有理想了。可是,没有理想,我们就会被时代的丑恶所蒙蔽,陷入绝望。而今天,台湾并没有绝望的空间。台湾作为亚洲社会价值最自由进步的民主政体之一,有其历史的使命及责任。我们追求民主,不是因为民主很容易,而是因为民主很困难。 ●( 原文于2023-06-05在Openbook官网首度刊载)

甘迺迪:美国愿景
JFK: A Vision for America
编者:史蒂芬.甘迺迪.史密斯(Stephen Kennedy Smith)、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
译者:尚和平出版:大块文化【 内容简介➤

编者简介:

史蒂芬.甘迺迪.史密斯(Stephen Kennedy Smith)
为珍妮.甘迺迪.史密斯(Jean Kennedy Smith)的长子,甘迺迪总统的外甥,甘迺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成员,及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讲师。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
作家,莱斯大学历史学教授,通晓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与文化。曾围绕甘迺迪在任时期撰写多部著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