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契诃夫

AdrianAu
·
·
IPFS
·

今年(2023年)华文界梁实秋大师奖首奖,颁给香港作家董启章先生的《狐狸读书》及《刺猬读书》。别误会我要介绍它们,而是要引用董生对契诃夫的评价。董生在〈契诃夫的枪〉一文中,表示他是契诃夫的崇拜者(《狐狸读书》页181)。文中有解释「契诃夫的枪」(Chekhov's gun)[注1]这个剧作理论:即事物要在故事早期引入,以它作铺陈结局。简单而言,就是放入剧作总有原因,并非无意义。这贯彻契诃夫写作风格,即不要作无谓的安排与描绘。

董生在书中引用契诃夫的五大剧作,作为解释那支「枪」:

在《伊凡诺夫》(1887)的开场,契诃夫安排管家把玩一支枪。结果他真的遵守自己的「理论」,在结局让主角伊凡诺夫吞枪自杀,是不是同一支则不得而知。之后在《海鸥》(1896)中,又一次出现主角在结尾吞枪自杀。到了《凡尼亚舅舅》(1898),还是免不了开了两枪,不过没有击中任何人。再到《三姊妹》(1901),结尾出现两个男人的决斗,虽然在舞台外发生,但还是听到枪声,也有人死了。要去到最后一部剧作《樱桃园》(1904),契诃夫才终于「弃械」,不再用枪击解决问题。因为没有在第一幕挂出一支枪,所以他始终没有违反过自己的「规条」。 ⋯⋯(页180、181)

契诃夫的枪,的确成了五个戏剧中其中一个「看点」。这五套戏剧,相信大众比较熟悉是《凡尼亚舅舅》,这是因为拜电影《Drive My Car》。而说实话,这剧跟另外四套戏剧比较,结局已是算好。然而,契诃夫视《伊凡诺夫》、《海鸥》、《凡尼亚舅舅》,还有《樱桃园》是喜剧。只有《三姐妹》是正剧。

《凡尼亚舅舅》的结局真的好吗?首先,要了解这5套戏剧剧情。

《伊凡诺夫》:伊凡诺夫,是一位庄园主人,他为人富正义感,对生命有热忱。在旁人眼中,他是敢作敢为的人,因为竟然娶犹太女子为妻。后来妻子改信东正教后,她父母与她断绝关系(这在犹太人社会十分普遍)之余,亦得了重病。从此伊凡诺夫的生活变得混乱:由一个庄主,变成一位靠借贷为生的人;太太的病,磨蚀他对她的爱。他的生命像枯木,厌倦他当下的一切——他渴望变回从前般有活力。他的债主的女儿莎夏,明白伊凡诺夫只是因为这些世务而让他的生命变得黑暗,她相信自己可以拉拔他:凭她对他的爱。伊凡诺夫本以为如此。他在妻子离世后,打算迎娶莎夏为妻——在某些人眼中,连他的债务也一并取消。但伊凡诺夫发现,他根本没法回到当初的那个对生命充满热切盼望的人,仍是困在那个处境。最后他结婚当日,在未婚妻面前,吞枪自杀。

《海鸥》:一套多过一位主角的戏剧:特列普列夫是一过戏演员的儿子,渴望透过创作来得到认同,但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久久未能成事。特列普列夫的恋人妮娜,渴望成为演员的,盼望能到登上舞台;特列普列夫以为会与妮娜结连理,但是突然出现一位小说家特里戈林,结果特里戈林的话吸引了妮娜,使她跟随特里戈林离开故乡,离开特列普列夫。妮娜虽然有机会上舞台,但表演不太好;至于家庭生活,特里戈林原来并非真心爱她,虽然他们有了孩子,但他回到他旧情人的怀抱,而孩子不久亦夭折。生活虽然残酷,但她拒绝仍被困在自我缺陷中的特列普列夫的求爱,要继续追寻她的梦想,她的演员梦。而特列普列夫无法接受、面对他那个仍是混沌的人生,结果吞枪自杀。

《凡尼亚舅舅》:凡尼亚舅舅一直服侍他的退休教授姐夫,廿五年间,不断努力为他处理事务研究,为他还债。他之所以这样任劳任怨地为退休教授工作,只是为了他所爱、已去逝的姐姐,还有她的外甥女索菲雅,全因这土地是他姐姐的嫁妆,未来由姐姐的女儿索菲雅继承。但这位退休教授姐夫,却另娶一位年轻太太。更甚的是,某一天,这位忘恩负义的退休教授,向家人(包括凡尼亚舅舅)宣布,他打算卖了那个靠凡尼亚舅舅维持的家,自己与妻子女儿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这一刻,凡尼亚舅舅崩溃了。他拿着枪,向这位一直漠视他劳力的姐夫,开了两枪。这两枪,让这位一直抱着「理所当然」的退休教授,与他的妻子离开这地。而凡尼亚舅舅与索菲雅,继续在这个土地上,努力工作。

《三姐妹》:三位姐妹奥尔加、玛莎、伊琳娜,还有她们的哥哥安得列,从小就跟着他们要到外地驻守军官父亲,而离开莫斯科。这三位姐妹念兹在兹都是渴望回到莫斯科。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哥哥成为教授,并且有一位未婚妻娜塔莉亚;大姐奥尔加成为老师,二姐玛莉有了家庭,而妹妹青春少艾,等待她的如意郎君,能带她去莫斯科。某日,一位从莫斯科来到这个城镇驻守,他的到来随让二姐的心泛起了涟漪,二人不理自己已是有家室之人,谈起恋爱。妹妹这时则有几位军官追求,包括一位中尉。但她们不知道,她们的哥哥的未婚妻,一直期待有一天进到这个家成为主人,那就可以占有一切。故事的最后,这位未婚妻最后「如愿以偿」,成为这家的女主人;二姐的情人要离开她回莫斯科;妹妹的心仪对象因为决斗而死于枪下。这三位姐妹,亦只能被迫离开她们成长的家。

《樱桃园》:柳泊芙继承了家族的樱桃园,但同时继承家族的债务。她并不善于经营这个土地,只是沉醉于樱桃园昔日的光辉。当她与家人得悉樱桃园要被拍卖时,她们只求不会成事,更甚所托非人:一位投机份子罗巴金——他一直虎视眈眈这个樱桃园,最后他「如愿以偿」投得这樱桃园,柳泊芙不得带着她的女儿,还有她的回忆离开这个樱桃园。

看完上文故事撮要后,你是否与我有一样的感受:无一个结果是完满的,全都是悲剧。我阅毕时,完全没有喜乐的感觉,特别是看到那两位吞枪自杀的主角;看到那三位姐妹,及柳泊芙母女要离开她们的家时,我为他们感到悲伤、婉惜。相对之下,凡尼亚舅舅的结局算是很好了,但他们仍要面对现实。

而当代戏剧大师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作者),在《樱桃园》一剧的执导时,本打算以悲剧上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执导契诃夫的剧本[注2],但他对剧本的理解,与契诃夫有很大分歧。使得当时患了重病的契诃夫,心怕他的「喜剧」会变成「悲剧」,不理医生反对,飞到莫斯科,与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解释他的创作理念,才得以「喜剧」上演。

契诃夫对喜剧,跟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不同。我们总会觉得,好人得好报,坏人得报应,才算好结局,才可以称为喜剧。故此,当我们看到契诃夫剧本的结局,包括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这样的大师级,都觉得这根本是悲剧。然而,对于契诃夫而言,当人找到自己人生的信念、使命,就能乐观面对,不再害怕生活,就是喜剧,至少应该感到「喜」。就如《海鸥》妮娜对特列普列夫最后的一席话:

⋯⋯不管是作家或演员,真正重要的不是对名望和荣耀的追求⋯⋯而是那股活力:不论情况如何懂得继续走下去,同时对自己保有信心——现在我对自己有信心也就没那么痛苦⋯⋯(《海鸥》页73)

契诃夫明白,生活不会没困苦,但人只要愿意积极面对,勇敢迎向未来,就是值得「喜」的事。或许,这能解释为何契诃夫视他的剧作为喜剧。而契诃夫希望透过戏剧,将这个讯息传给俄罗斯人——不要再浑浑噩噩下去,对一切的事无感,要追求美好的事。

~~~~~~~~~

这一套五本的契诃夫剧本,是鲜有的华文译本。它们都是从英文翻译成华文。大都是由汤姆·史塔帕(Tom Stoppard)改编,再由译者翻译成中文。虽然是改编,但我相信没有编剧「有种」大幅删改大师作品。如果想阅读契诃夫剧本,而又不想阅读英文,这套应该能满足你的需要。

不过,我比较喜欢另一个版本的《海鸥》,它译文比较好。不过由于个人因素(即无论如何都要同一出版写一套书),所以手上有两本《海鸥》。

读毕这五套剧本,总会想期望,在生时有机会到剧场,观赏契诃夫的剧作,感受契诃夫说故事的魅力。

~~~~~~~~~

[注1]契诃夫的枪(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hk/契诃夫之枪

[注2]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hk/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声音空间出版:
《凡尼亚舅舅》(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7661

《三姐妹》(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7658

《伊凡诺夫》(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7062

《海鸥》(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7063

《樱桃园》(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7061

樱桃园文化:
《海鸥:契诃夫经典戏剧新译》(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607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