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研究」中国留学生与网络民族主义

EvilDemon
·
·
IPFS
·

摘要

海外华人学生最近发现一种现象,即他们走出故国之后,对中国的态度比以往更加积极。换句话说,当他们成为离散中国人的一部分时,他们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我提供的支持这一观察的经验证据是SFU于2018年3月发送的一项调查,旨在获得国际学生的人口分布。然而,在这项调查中,SFU将香港和台湾列为国家类别,这伤害了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心,他们要求SFU通过强调香港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来纠正他们的分类。我将把它作为一个案例研究来分析为什么中国留学生成为民族主义者以及如何再生产。 “小粉红”是一个特殊的术语,归咎于那些网络民族主义者,我认为语言在这种网络民族主义的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言


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开拓视野,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在最近的中国留学生中发现的一个现像是,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民族主义者,他们接受官方的民族主义并在网络当中实践。在本文中,我将从2018年3月SFU调查引发的社会辩论中得出这一点。然后,我想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分析国际学生与网络民族主义者(小粉红)之间的关系。最后,我将得出结论,语言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它可以激发和重现中国留学生的网络民族主义以及他们的心理经验和阶级背景。


这个话题引起我兴趣的原因在于,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思维国际化进程伴随着对民族主义的解​​构。换句话说,在我走出国度之后,我意识到我多年来被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政治言论所欺骗。我遇到台湾和香港的朋友,并与他们交谈。我们之间出现了民族认同的根本区别,这让我想起了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我曾经认为台湾无疑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民族教育和媒体宣传的结果。当我第一次听到我的台湾朋友称我为“你是中国人”时,我的感觉并不高兴,因为所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lthusser,2014),如媒体和学校老师都告诉我台湾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在台湾和中国的民族认同方面不应该有任何区别。然而,这种经验性的遭遇反驳了中共所构建的所有先前的修辞。当我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并阅读更多关于民族主义的学术著作,如《想像的共同体》(Anderson,2016)时,我已经获得了解构中共民族主义的知识。离开中国后,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重大变化。然而,虽然我看到许多中国国际学生仍然被困在这个民族国家的话语中,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他们曾经是中国学生时并不是民族主义者,我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图1 国家争论(调查的原始版本)
图2 修改后的版本

为了支持我的观察,我想提供今年在Simon Fraser大学发生的经验证据。 3月23日,当我浏览我的社交媒体时,我看到很多中国国际学生抱怨SFU在一项调查中将香港和台湾与中国同等地归入国家类别(见图1)。他们想知道香港和台湾何时成为“国家”?这点燃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中的许多人发送电子邮件要求SFU纠正这个巨大的错误。第二天,SFU在香港和台湾之后增加了一个支架(见图2)。


我想引用一位写给SFU的电子邮件的学生的段落来表达他们令人失望的感觉,作为分析他们的错误和潜在意识形态的典型案例:

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我的名字是xx作为中国留学生。当我看到调查中的国家选择香港和台湾时,我非常失望。作为一名中国人,遵循九二共识是对我国的基本尊重。与此同时,我尊重我的家人和所有中国人。所以,我会清楚地指出,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和台湾不会成为中国意外的国家。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遵循中国政府的意愿。我要求你们立即纠正错误。这封电子邮件传达了所有中国FIC学生和已经在SFU的中国人的意愿。

我想在这里指出一些事情。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生,他是从中共的民族主义教育中培养出来的,没有任何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是教条地支持政府。他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无法区分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不知道他如何能代表SFU和FIC的所有中国学生?)。他甚至不关心中国和台湾之间的政治辩论,即为什么中华民国现任总统蔡英文不承认现存的九二共识,而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却是承认的。从我的角度来看,那些中国民族主义者就是那些被困在柏拉图洞穴里的人,他们相信他们面前所看到的所有阴影都是现实世界(Plato,2015)。

更重要的是,我想争辩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犯了一个大错,因为他们下意识地将英文单词“country”翻译成普通话“国家”,其含有不同的内涵。从字面上看,普通话中的“州”(state)与“国家”(country)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两者都被翻译为“国家”。然而,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说,普通话“国家”与“state”而不是“country”有更密切的联系。例如,英国是一个由四个独立country组成的state:北爱尔兰,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在普通话中,我们只将英国称为国家,而不是这四个国家。因此,我可以得出结论,“state”的准确翻译是国家,普通话中没有“state”的一对一翻译。

此外,由于这种不准确和潜意识的翻译,中国海外学生将“country”一词脱离语境并将其重新语言化为“国家”,我将其称为“言语治理”(Jing Tsu,2011),这意味着他们留下来在英语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能用英语思考,而是用普通话思考。根据认识论语境主义,S知道P,当且仅当S依赖于P的语境。因此,要了解HK和台湾是否可以被称为国家,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我找到了一些国家和州的定义:


(1)Country 的定义:

1.一个人的出生,居住或公民身份的土地。 (韦氏)
2.无论自然地理位置如何,在国际联盟于1937年界定并经联合国于1945年重申的现代国际公认法律定义中,一国居民受到独立行使法律管辖权的约束。 (维基百科)


state的定义:

国家是一套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管理领土有限的人口生活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税收从该人口中提取资源。如有必要,其规定由武力支持。它被其他类似的国家公认为国家。 (政治科学百科全书)
这个定义有四个要素:国家的监管特征,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方面,从人口中提取资源,以及国家作为一个单位的作用(事实上,基本和不可简化的单位)在国际关系领域。在对状态的任何解释中,这四个元素可以被视为常数。 (政治科学百科全书)


根据香港基本法和中华民国宪法(台湾),香港和台湾能够签发符合国家定义(1)的永久居留权和公民身份,并具有立法和独立的司法权力,包括最终辅助,符合country定义(2)。因此,我得出结论,在这种背景下,香港和台湾可以称为县。 SFU调查的话语不超出这个背景:“你当前是哪个国家的公民或永久居民?”这符合定义(1)。


在澄清了“国家”的背景之后,我认为中国留学生没有必要做出如此巨大的反应。那天,我发了一篇文章告诉他们“国家”在英语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用普通话来考虑它。然后我收到了一些来自自由主义者的鼓励,他们感谢我向他们提供更多的知识,以及那些虐待我的人是“亲吻白人的屁股”的攻击。


正是柏拉图(2015)在《理想国》所描述的情况,当第一个打破连锁并走出洞穴,看到真实世界的人回到洞穴并告诉其他人他们面前的所有阴影都是幻想,没有人会相信他。 “言语治理”是他们孪生的链条,他们看到的幻想是中共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党国和一个中国)。他们没有意愿从盒子里思考并批评他们曾经相信的信念。从我的观点来看,学习是祛魅的过程。那么,它引发了我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离开中国后会成为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的话语如何在他们之间再生产?我将在以下部分回答这些问题。


小粉红


在本节中,我将介绍一个术语“小粉红”来识别中国青年网络民族主义者。 2016年,“经济学人”中的一篇文章“东方是粉红色”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以“互联网为战场”。与不同于男性主义国家主义者的共同观点是“愤怒的青年”,投掷美国驻北京大使馆(Dumbaugh,2000)和日本汽车(Branigan,2012)的崩溃,最新一波的民族主义活动,被称为“小粉红”,意味着女性化,采用诱惑和浪漫的柔和情感话语。


“小粉红”这个词来源于一个关于晋江文学中男孩爱情的粉红色讨论论坛。这个词与台湾2016年独立选举中的民族主义有关。小粉红,绕过防火墙并登录Facebook,抗议台湾在“两岸表情包战争”中的独立性(Fang和Repnikova,2018)。他们使用许多有趣,有说服力和自我编辑的互联网表情包(Phillips,2015; Shifman,2014; Wiggins和Bowers,2014),而不是摇滚和愤怒的陈述作为他们说服的武器并引诱台湾放弃独立。


meme1


Meme 1是Little Pinks声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典型模因,用中文标识台湾人。

meme2
meme3


Meme 2和3使用更具侵略性的语言来发誓台湾人。在模因2中,它说“这样一个丑陋的家伙,甚至想要独立,愚蠢。”在女孩的T恤上,它在右上角打印出“I LOVE CHI-NA”和“中国制造”。 Meme 3说“我是社会主义的继承者,你什么都不是。不要逼迫我。“打印”中国制造“作为水印。


Little Pink在这些模因中的话语表明了他们背后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我将这种民族主义称为中国中心主义,即一种意识形态将中国置于地球的中心。在一个国家主义的背景下,中国中心主义意味着用中文作为一个总括术语来识别所有有华裔的人,包括香港,台湾和海外的所有中国人。因此,中国的国家主义者看不出台湾人和他们之间的任何区别。他们从不试图理解他人,改变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由于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教育,学生可能会失去批判性思维和求真的兴趣。毫无疑问,他们可能会相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人愿意阅读历史书来承认中国内战的情况。他们甚至不知道台湾与中国之间政治制度的差异。结果,这种控制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民族主义者的文化霸权(Gramsci,1971)。中国留学生可能会受到那种使他们成为潜在民族主义者的霸权的影响。



中国留学生民族主义的实现


在本节中,我将阐述我对中国国际学生为何成为网络民族主义者或小粉红的看法,并揭示语言在这一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网络民族主义实践作为日常民族主义(Billing,1995),心理海外经验(Dong,2017),课堂背景和课程选择(Dong,2017)。所有这些都在他们的海外体验中彼此有机地互动,在他们面前投射阴影。一旦他们能够打破这件紧身衣的一部分,他们就会发现民族主义话语的荒谬和非理性。


日常民族主义与心理海外经验


billing将banal nationalism定义为:


“......引入日常民族主义一词是为了涵盖使西方成熟国家得以复制的意识形态习惯。有人认为,正如一些观察家所认为的那样,这些习惯并没有从日常生活中消失。每日,国家在其公民的生活中被指示或“被标记”。民族主义远非成熟国家的一种不稳定的情绪,而是地方病。“


为了解释小粉红的行为,日常民族主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正如Billing所定义的那样,日常民族主义指的是复制民族主义的日常实践,如国歌,国旗和公民的生活。对于中国公民来说,他们没有机会行使他们的政治权利,但是统治阶层诱使他们在民族主义话语中说出来,特别是与领土或主权相关的事情。这种话语是通过媒体再现的,人们可能会以这种思维方式习惯。因此,当中国的国际学生遇到关于中国和台湾的不同话语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失望,因为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宣称自己是一个国家主义者是他们调和这种感觉的唯一途径,表现出爱的中国,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与其他中国人的统一,即集体主义。


同样,作为民族主义者也会使他们有益于恢复心理困难。正如董(2016)所说的那样,大多数国际学生都会梦想国外是他们到达的天堂,假设它是一个公平竞争,自由,个人成功和财富的地方。然而,当他们看到歧视,种族主义和贫穷的邻居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共同遭遇时,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很容易陷入民族主义的诱惑,因为只有强大的家园才能保护他们的公民,避免压迫帝国主义。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主义的实用主义版本,他们可能并不真正相信中国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中共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党,但由于某些实际原因,他们选择成为民族主义者,或者换句话说,民族主义以这种实用主义的方式实现。


课堂背景和课程选择


中国留学生的学费在sfu是加拿大公民的三倍,而在UBC则是五倍。只有中上阶层的家庭才能为孩子支付如此高的学费和日常费用。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回到中国进一步发展,政府将检查他们的政治倾向。民族主义可能是一种安全的伪装或对他们的真正信念,因为就业机会可能会倾向于中共党员。


最近,许多公司建立了党支部,以表明他们对中共的态度。因此,个人公开表达关于政治的不同声音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由于自我审查,许多中国国际学生倾向于忽视政治或选择最安全的方式(民族主义)。


最重要的是,当我看到有关中国留学生选择课程比例的统计数据时,我感到震惊:企业管理(26.5%),硬科学(21.3%),工程(19.7%),社会科学(低于8%),和人文学科(不到1%)。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学习的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会阻碍他们培养解构民族国家概念的批判性观点。在如此低比例的文科和社会科学学生的背后,我指出了许多国际学生在入学和课程内容方面的高水平语言要求,他们最初愿意学习这种学科。我问我的朋友你为什么选择商业或经济而不是人类学或哲学?除了经济原因,我得到的一个非常常见的答案是语言要求。许多中国国际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不足以完成课程或毕业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事实上,文学和社会科学的语言要求远高于商业管理,科学和工程,因为我们阅读和写作很多。语言能力是这些专业的预设。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在挣扎,如果我不能通过写作课程(Fal X99),我会被踢出去。我每天花费超过四五个小时来阅读课程材料和额外的阅读材料,这让我患上了脊椎病。在我度过了大学最艰难的时光之后,一切都变得更加轻松。


我认为语言在两方面辩证地使中国国际学生成为民族主义者。一方面,大多数人不能用英语思考,只能用普通话作为“言语治理”的默认语言;另一方面,由于高水平的语言要求阻碍他们学习批判性知识和理论,他们中的许多人不选择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他们的民族主义主题由“权力/知识”构成(Foucault,1980)。换句话说,用普通话思考很容易让他们陷入民族主义话语,而不是在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学习就会失去以解构民族主义为批判视角的机会。因此,在中文与英语的辩证语言关系中,实现了中国留学生民族主义的潜力。民族主义可能是“边缘人”的避难所,需要调和他们的心理困难和政治安全。所有这些因素都有机地相互作用,最后将它们构建为Little Pink。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从SFU“国家”辩论的案例研究开始,讨论了民族主义与中国国际学生之间的关系。我指出了一个重大的错误是什么使他们混淆了英语术语“country”和普通话“国家”,通过对“言语治理”(Jing Tsu,2011)的批判性分析,他们将“country”去语境化并将其重新文本化为国家,导致对英语话语的误解。然后,他们表现出民族主义的反应,要求SFU表明香港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用“小粉红”这个词来分析这个现象,这是中国自由人用来批评青年网络民族主义的负面含义。一些海外学生展示小粉红的特征,利用互联网作为他们战斗的战场,声称台湾必须是中国的一部分,继霸权(葛兰西,1971年)官方民族主义话语作为日常民族主义的实践(比尔, 1995年)。为了理解中国留学生潜在民族主义者的实现过程,重要的是要从众多因素之间的有机相互作用来看,包括心理海外经验(Dong,2017),课堂背景和课程选择(董, 2017年)。如果我们渗透这样的表象,我所发现的是一种辩证形式的语言压迫,一方面学生可能会被普通话压迫,另一方面,英语会压迫民族主义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BR (2016).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2. Billig, M. (1995). Banal nationalism. London: Sage.
  3. Country. (2018, July 28).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untry
  4. China Requires All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to Establish Communist Party Branches. (2018, June 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epochtimes.com/china-requires-all-publicly- listed-companies-to-establish-communist-party-branches_2565214.html
  5. Dong, Y. (2017). How Chinese Students Become Nationalist: Their American Experience and Transpacific Futures. American Quarterly,69(3), 559-567.
  6. Foucault, M., & Gordon, C. (1980). Power /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 - 1977. New York: Vintage Books.
  7. Fang, K., & Repnikova, M. (2017). Demystifying “Little Pink”: The creation and evolution of a gendered label for nationalistic activists in China. New Media & Society,20(6), 2162-2185.
  8. Gramsci, A., & Hoare, Q. (1971).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of Antonio Gramsci. New York: Lawrence & Wishart.
  9. Hydrant ( http://www.hydrant.co.uk). (nd). United Kingdom. Retrieved from http:// thecommonwealth.org/our-member-countries/united-kingdom
  10. Kurian, GT (2011). State, the. In The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Science (pp. 1595-1598). Washington, DC: CQ Press
  11. P., & Cooper, JM (2015). Plato: complete works . London: Hackett Pub Co Inc Press.
  12. Rysiew, P. (2007, September 07). Epistemic Contextualism. Retrieved from https:// plato.stanford.edu/entries/contextualism-epistemology/
  13. Tsu, J. (2011). 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 The East is pink. (2016, August 1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 2016/08/13/the-east-is-pink.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vilDemon哲学系出身的文化研究学者 晚期资本主义的边缘人 生活在后现代景观社会的bohemian 审美理性主义者 Anti-totalitarianis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史書美|全球的文學、認可的機制

暑期課程|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

誰殺死了你的中文? —— 論殘體中文如何在文化孤島中自我隔離與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