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音的世界
上过我日语课的学员都知道,在最开头,我会给学生介绍日语的总体特点,包括华人学习日语有哪些优势和难点。
难点的其中一条就是日语的汉字音。日语中汉字读法常常让人眼花缭乱,这也是华人看懂日语不难,但是想要说好、写好却特别难的原因所在。
1、什么是日本汉字音?
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分为音读、训读以及其他(包括固有读法、转音、讹音等)。
音读和训读可以简单对应成音译、意译来理解。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音读。
音读顾名思义,是接近汉语原声发音的读法。
每个汉字的音读可能有一种,也可能会有好几种。例如瓶就有「びょう」、「へい」、「びん」三种,当然并不是每种都常用。
在古代的大陆与日本之间,有绵绵不断的交流,不同时期的汉字音传入日本后,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和地理石层一般具有层次结构。
一般我们把汉字音分为【吴音】、【汉音】、【唐音】三种。
具体而言,【吴音】是隋唐时期以前的汉字发音,与大陆南方发音有相似性;
【汉音】是隋唐时期前后的汉字发音;
而【唐音】泛指宋代以后的汉字发音。
根据这个分类,我们可以知道,日语中的汉字音读主要是以隋唐时期汉字发音为重的一套体系,因为隋唐前和后的大段时间都被统括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尽管【吴音】以及【唐音】中也有许多层次,甚至连【汉音】的层次也可以再探讨,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必要再深入了解了。
今天我们所用的常用汉字音中,最普遍的是【汉音】,日本人在读大陆人名时,一般采用的就是【汉音】(也有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来标记的例子)。而【吴音】主要用在和佛教、医学等相关的领域。例如【杀生】【成就】等。 【唐音】所见不太多,主要是在日本近世传入的一些事物所用例如【行灯】【饺子】【馒头】等。
当然这是针对现代日语而言,因为现代日语经过了标准化的过程,很多以前的发音都消失了,如果翻阅过去的文献或者某一领域的专门资料,一定可以发现更具有时代特色的汉字音。
2、日本汉字音的基础规律
一些常用的汉字音,如果做一些小小的总结,不需要有语言学的知识也能找到一些规律。
这里先从最简单的鼻音韵尾开始看。
我们可以轻松发现:汉语中的前鼻音对应的是【ん】,而后鼻音对应的是【い・う】。
再多走一步,又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an=【あん】 ian=【えん】 uan=【あん】 iang=【おう】
ong=【おう】
知道了这个规律后,就比较方便我们进行汉字音的整理,在碰到不太常见的汉字时也不至于读错。
敢かん剪せん牵けん彖たん酿じょう
龚きょう恫ど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辅音部分。
辅音部分很复杂,但是知道其大致的轮廓,也能让我们错得不至于太离谱。
还是只说一些浅显的规律,
【bpfm】是一家,只是家内互相串门,不会走远。同理【td】,【gk】也是如此。
【l】基本不变
【zcs】很多都归属于s内了。
【r】在n或j的可能性很大
【y】在y或g的可能性很大
详细展开讲,还有更多规律,当然就需要有语言学的专门知识了,因为这只是普及向的文章,所以就到这里为止。猫老师也期待大家可以自己总结,把日语发音和自己的方言比较,应该有更多的发现。
汉语中的方言保留了一些古时的发音,而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日语中的汉字音,也可以视作亲缘关系很遥远的「方言发音」,亲戚之间长得相似,不足为奇,于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一些方言的发音和日语发音类似的现象了。
3、汉字音的学习积累
日语中的汉字音积累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光音读就已经够头疼了,加上训读和固有读法,更是束手无策,有时还会碰到音读+训读的混合体。
日常学习碰到一个词就做个积累,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感觉,在这个情况下这么读,自己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讲一则我经历过的趣事。
在日语里,中国的地名一般都是按【汉音】或者直接现代汉语发音来读,因此北京的日本大使馆所在的【亮马桥】,按理说应该读作「りょうまきょう」或「りょうばきょう」。但有次我在看地铁线路时,突然感觉日本人之间可能不会这么读,应该是读作「りょうまばし」,后来和日本朋友确认,果然在北京生活的日本人之间一般会这么读,顿时有一种谜一般的成就感。
以前为了示范如何复习汉字音,我随手写了个这个关系图,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积累汉字音的过程其实也一样。
现在各种app发达,做成一个自己的小词库,利用检索功能查一查,肯定是相当方便的。不要觉得现在什么资料网路上随手一搜就出来,自己就没有做的必要。网路时代,其实更加凸显了自己动手的必要性。天道酬勤,一定是永不过时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或产生效果以前就放弃了而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