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评书|彭定康谈亚洲的崛起

MaryVentura
·
·
IPFS
·
然而,中国梦总是被过度吹捧,被万金油浇灭。

在旧书柜偶然一个机会发现这本彭定康的回忆录,立即翻到讲亚洲崛起那一章,想看看作为最后一任港督的他曾经眼中的香港、中国、亚洲。

彭定康在这本书的每一章节开始都用了典,要么是引用名人名言,要么就是直接从《旧约》中摘句,而「亚洲的崛起」这一章他引用了两个人,因为谈及印度(篇幅较少)和中国,所以第一个引用是Kamal Nath ,印度彼时商务和工业部部长的话——「中国可能会在短跑中获胜,但印度将会在马拉松中胜出。」相对应的,是彼时商务部长薄熙来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有句老话,『你敬我一寸,我将敬你一丈』。」看到薄熙来的名字,突然觉得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这本书首次出版于2005年,那时候的我撒欢似的来到重庆,逛着熙街,那时候神秘兮兮地听别人讲着,听说大学城有个熙街就是因为薄熙来的名字嘛,后来薄熙来一走,汪洋来了,洋人街就火了。一转眼,快20年过去,我们都老了。

书封面

中国的疯狂增长

05年的书中,彭定康如是说:「At least today, even if you cannot practise politics freely in China, you have the liberty more or less to escape from politics.」就是说有能够保持沉默、避谈政治的自由,我想,彭定康说的是「岁月静好」的意思吗?不禁有一丝觉得彭定康天真了的感觉略过心头,不过转而一想,我们只有走过了时间再回头看的时候才能更加明白,如今回望,这句话是图样图森破了,相比现在,05年甚至以前,或许还真能逃避吧。

从说投资中国股市永远不会亏钱的中国翻译官到投资人,2000年初,很多人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抱有希望。不过,彭定康是这样分析的——

「不到40年前,三千八百万中国人在毛泽东的大饥荒中死去;上亿人每天都为了日常的卡路里涉入而挣扎,而这日常涉入的卡路里数量是低于奥斯维辛集中营提供的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数值的。」(我的试译)那么,如果从这样的人间地狱跳出来,恢复期自然看起来很令人觉得印象深刻了。 「 When you bounce back from hell, the recovery looks all the more impressive. 」很多人忘记了前半句,只是关注于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当然这也是事实,但彭定康的意思我明白,这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从人间地狱走出来的话,比起起点不一样的其他国家来说,「飞跃」、「奇迹」自然会多些,身在其中的感觉也自然更impressive一些吧。

另外,彭定康强调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变化。彭定康1992年当香港总督时的关税率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率的对比鲜明,让中国拥有了发展中国家关税率最低的水平。不过,似乎很多大公司与中国之间的deals并没有谁在意去跟进,更多的也是不了了之。彭定康这样说:「 Nevertheless, the Chinese dream is always oversold and comes smothered in snake oil.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梦」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彭定康却已经提出「中国梦」了,并犀利地指出中国梦的海市蜃楼一面,所以,紧跟着他提出了问题,「China boom」还会继续吗?

可能阻碍China Boom的一些因素

彭定康列出的第一个因素是腐败;接着是治理不当;这两个因素都是很难改观的,因为绝对的权力自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向下的层层压制尤其在疫情封控的时候显得任何人的诉求微不足道,有种时刻就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之后,彭定康还列举了其他的因素——「环境的恶化(例如沙漠化)、针对municipal住房的公开维权、失业、地方税务的随意性⋯⋯」彭定康还提到了国有企业借贷将引发的银行危机,现在看来,似乎如预言一般。监管的不存在、欺诈、造假、走私也被包含其中。甚至,那个时候彭定康已经提到了偷税漏税和资本出逃,不可不谓之有先见之明。

世界秩序

谈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彭定康说:「中国作为一个儒家社会,却跟一个被一位德国犹太人梦想出来的西方意识形态结合」,现在又加上了资本主义的元素,这样共产党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不过他也承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享受了很多中国廉价劳工的红利才能买到便宜的东西,而这也可能让西方人更加不愿意看到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通过户口、城乡差异等方式,中国在崛起后已经开始给世界输出「她自己的解决方案」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研究民主与经济的同学总是两眼放光地告诉我,「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民主却经济能够腾飞的国家,很有意思,我们研究为什么会这样。」他的两眼放光让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褒义,但其实我们双方都来自背景差不多的国家,我很理解他「找到」中国这么样的一个「模范」的意思。不过,就这个问题,彭定康已经给出了他的观点——

 China -- like other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recent years in Asia --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an economy without democracy. But I doubt whether you can sustain a modern economy for long without democracy and its principal fixtures and fittings -- pluralism and the rule of law.

正如他之前所说,建立一个经济体不难,尤其刚刚从人间地狱转了一圈起死回生的情况下,经济体更是容易呈现腾飞的态势。然而,要想持续下去,没有民主体制和其多元主义、法治的要素,很可能难以为继。

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彭定康已经在欧盟委员会里工作了。他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正处于欧盟如火如荼的时期。欧元刚刚发行没几年,欧盟这个概念也刚刚开始发展。他谈到中国到访者对于欧盟的热衷,有时候比他们欧洲人自己都还要夸张。或许很多欧洲人觉得奇怪,但是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比较熟悉的彭定康而言却很好理解,他讲中国人自然喜欢这种「大一统」啦,统一的货币、单一的市场、多个影响力量而没有一个霸权独大,非常符合中国的「世界秩序」观啊。

香港的过去和今朝

彭定康作为最后一任港督,给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本回忆录中,彭定康也常常谈到香港。

他为自己在香港的所作所为而骄傲,也为给中国交接时留下一个「稳定和富裕」的香港而骄傲,至少他们作为殖民者,没有在离开前「洗劫殖民地」,然后带着银勺子乘船离去。

同时,2000年初他眼中的香港依旧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地方:

 however, one Chinese community where there is no democracy but a free economy, and indeed a broader liberty that goes well beyond the ability to make money doing whatever you wish within the law. That community is Hong Kong, the only place I have ever been able to identify that is liberal but not (alas) democratic.

彭定康语中混杂着骄傲、惊奇和遗憾。在他眼里,香港是那么的唯一,是liberal的。他并不是特别肯定地讲到——

 China appears to have resisted the temptation to meddle constantly in Hong Kong's affairs - at least until recently.

读到这句我想,不愧是外交家,说话恰到好处又滴水不漏。在回忆录出版时,「中国看起来」确实「顶住了干预香港事务的诱惑」,这样说,读者读到,诱惑是存在的,只是「至少直至最近」,诱惑被抵御住了。因此,「Hong Kong remains one of the freest cities in Asia, with a resilient economy that has survived and recovered from the Asian crash, and an equally resilient citizenry .」

我有幸能在那时候几次见识彭定康👆描述的香港,也一直观察着他所说的「resiliency」;同时,在我自己的人生路上,一边学习怎样才是resilient,一边理解社会、公民怎样resilient,好像是进了一堂我不曾祈求过的实习课程。近几年也看过彭定康关于香港的一些评论文章,再回过头来品味他这本回忆录中的香港,个中滋味,难以形容。

这本书写了快二十年了,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读彭定康的文字犹仿佛带我回去那个时代。

另:整本书着重点并不是香港、亚洲,所以有很多很多值得读的地方,我并未全部详述、更未点到。 🙇🏻‍♀️如果以后有契机,可能会再写。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