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起教育】意識形態教育——不是洗腦而是從零塑造
进入“新时代”之后,全国所有中小学生都会在开学之际开展所谓的“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原本是央视的一个节目,目的在于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和端正三观。而今年全国很多地方的学校自己搞的开学第一课则有些不同——“学党史,听党课“,”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成为孩子们的底色“,”做时代新人“,等这些字眼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虽然官方对“爱党”的宣传一刻都没有停过,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在中小学阶段还没有这么直白地硬核爱党教育,大多数还是以爱国主义为主基调,然后将爱党附加其中。虽然知道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需要大操大办,但这种直白地将对党的恩情教育灌输到中小学的这种方式,还是不禁让我感叹,时代真的变了。
这让我想到在之前文章的留言中,有一位台湾的朋友歲月如貓@JoGien提问(节选):
即使給了許多現場畫面或是告訴他們如何求證,依然信奉唯有官方乃是唯一正確消息。我很想知道這樣的風氣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在中國民間有著不一樣的傳媒運作手法,使得中國人偏向服從權威?並進而傳播服從權威的價值觀?
我当时的回复是(节选):
我认为总的来说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教育体制,第二是媒体和信息管控。前者决定了每个人的“出厂设置”,后者决定了大家接收到信息与出厂设置之间不会产生太大的冲突,大体上形成一个互相强化的过程。
当然,有人可能认为中国人有倾向于相信权威的所谓”民族性“,但是我认为这种”倾向于相信权威的民族性“并不是原因,而是言论思想媒体的操作与系统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所导致的结果。
在评论的回复中由于篇幅原因,我没有讲到教育因素,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向不熟悉中国大陆教育的朋友们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
港台的朋友在听到中国的教育的时候,往往会自然地与”洗脑“这个词联系起来。但是我认为,用洗脑这个词形容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并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意识形态教育并不是为了”改变“人的想法,而是从根本上塑造人的思想,换言之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意识形态教育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种教育所传达的思想内核是:被曲解的传统中国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资本主义现实;其表现出的特征:大一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崇拜强者,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个人努力决定论。
那么闲话少叙,介绍一下我眼中的中国意识形态教育。
何为意识形态教育呢?本文所定义的范围是: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思想教育,广义上来讲就是一整套构建现国民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具体来讲,包含两个大的部分——其一为学校日常课程(主要是在政治,历史,语文这三门课中),其二为以学校里的“党,团,队”为主导的各种“爱国(党)主义教育”活动和仪式。
假设有个6岁的孩子叫小明(嗯,名字就是这么俗气且没有创意),即将进入学校上一年级,接下来我将会用以小明的成长经历,来介绍每一个中国人几乎都会经历的意识形态教育洗礼。
小明的小学时代
小明刚刚入学,面临的第一个意识形态教育就是——学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歌将至少会陪伴他到高中,每周都要听到一次。还不怎么识字的小明挠挠头,并不怎么理解歌词其中的含义,正当他困惑之时,老师拿出了国旗的图片,说到:”同学们,我们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一定要尊敬他,爱护他,看到国旗要敬礼。“自此,国歌和国旗成为小孩子心中神一般地存在——虽然并不知道一首歌和一块布到底为什么那么”厉害“,也对”鲜血染成的红色“这种比喻的说法一知半解,但总之尊敬它们它们就行了,如果不照做就会被惩罚,就不是好孩子。
经过了一年级,小明终于要”入队“了。这所有小学生都要加入的”队“——”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你要说这个队有什么可怕的精神控制吧,好像也没有,对于孩子来说唯一变化的就是脖子上多了那条红领巾,这标志着像高年级同学一样光荣地成为少先队的一员。他们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老师宣誓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他们机械地回答着排练时老师教给他们的对答:“时刻准备着!”,并感受着红领巾给他带来的暂时的光荣。
这块三角形的红布将会伴随他六年,当然,再光荣的红布毕竟还是一块红布,佩戴的时间长了,就几乎缩成了一条红绳。到这个时候,那条让小明感到光荣的三角形红布,慢慢地变成了一条用来应付检查的红绳,也变成一条绑在每个孩子还没成型的头脑上的红绳。当然,大多数孩子不会意识到,甚至他们的家长都不会意识到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在象征意义上会对孩子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也是这样过来的,甚至他们的童年是一个更疯狂的年代。
为什么必须要带红领巾?如果你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认为你脑袋有毛病——对不起,你没有选择,你必须光荣地接受它,并且接受值周生的检查。所谓值周生,其实就是身上挂着红丝带或胳臂上带着红袖标的优秀的高年级学长学姐(可能类似于台湾的风纪委员?)。他们大早上会站在校门口检查你有没有戴红领巾,有没有戴好红领巾,有没有迟到,有没有穿校服;他们课间也会对班级卫生进行检查,黑板擦得干不干净,地上有没有灰尘,桌子上的东西有没有收起来等等,事无巨细;他们是老师们的好帮手,神气活现,好不威风,尽职尽责地打量着每一个学生,一旦你有什么不符合标准的地方,马上把你叫住并记下名字和班级,然后给你们班扣分。
很不巧,小明同学今天忘记带红领巾,虽然他知道离学校门口不远的零食摊儿上有卖新的红领巾,一块钱一条,虽然他也看见过有同学在摊上买过,但是生性诚实的小明并没有用钱去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硬着头皮往校门里走。不出意外,值周生叫住了他并把他的名字记下来,给班级扣了分——这周的流动红旗和优秀班集体又没戏了。班主任老师好好地批评教育了小明,说他是给班集体抹了黑,实际心里暗自不爽——妈的,这周考核又完蛋了。
小明心里却很复杂,一方面确实是自己忘记戴红领巾有错在先,但是如果自己买一条红领巾的话,就不会给班集体扣分了——嗯,对,为了班集体的利益,为了自己不受批评,不受班里同学的排挤,用非常手段掩盖自己的错误是正确的——因为书本上和老师教过,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逻辑自洽,顺理成章。
与此同时,小明也对检查举报他的值周生们产生了复杂的感情——羡慕,嫉妒,恨。恨,是恨他们检举他,让他遭受批评;嫉妒,是嫉妒他们可以左臂带着红袖标,右臂带着二道杠(少先队里学生干部等级。一道杠:小队长,二道杠:中队长,三道杠:大队长),威风凛凛地维持纪律;羡慕,是羡慕他们的有给人扣分的权力,也受老师喜爱,让同学敬畏。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戴上代表正义的红袖标和代表等级的三道杠。
在小学阶段,关于意识形态的课堂教育大体来源于”思想品德“这门课。这门课会教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美好品德,但所有的品德都必须至于”爱国“之下。书中会讲述一些虚拟的爱国故事,比如某小学生在国外参加什么赛事或会议,看到国旗中没有中国国旗就郑重要求主办方改正错误,看到地图不对就提出抗议等等类似的套路故事。课程中大多数所谓意识形态教育都是教育学生用”爱国家的符号“的方式表达”爱国“,并称这种行为叫”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尊严,表达爱国之心“。很不幸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对爱国的理解深度也就停留在小学生阶段了,今后的教育并不是要让你思辨地去看待爱国,也不会让你深究什么是爱国,而是对于这种爱国理论重复重复再重复,强化强化再强化。
在思想品德课之外,语文课也是塑造学生三观的好课堂。各种超人一般的英雄人物在这里轮番登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有的英雄为了将鬼子引进包围圈被鬼子刺刀扎死在石头上;有的面对铡刀大义凛然异常勇敢毫不畏惧;有的为了公家的财产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然而这些超人有不少是未成年。当然,成年的英雄也有不少,大多是超人般的战斗英雄,牺牲自己为了大家,为了一个更崇高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小明,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令他感动的同时,他更对好人的死感到惋惜,为啥这些英雄大多都死了呢?不死的英雄不是更好吗?
在课堂之外,学校也会隔三岔五组织学生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雷锋做好事”等等。你问雷锋是谁?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他,做好事不留名的完人,我只能这样回答你。还有就是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家感受革命先辈的牺牲是多么的伟大,生在这个国家和当今这个年代是多么地幸福。
小明的初中时代
在国家对祖国花朵的思想关怀下,小明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他也并没有成为什么班干部或值周生,按部就班地升入了初中。到了初中,他告别了红领巾,然而国家对祖国花朵们的栽培并未就此停止。第一天报到,老师发新书和课程表,他发现了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课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课“。还有历史课,也从之前的社会课中分离出来。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和政治仅仅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而非中考(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所要考的科目,因此大家就糊弄一下,并不重视。反正,这些东西到了高中,你还会再学一遍,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口吻。
到了初中二年级左右,小明和其他人一样,被老师要求写入团申请书。其实小明对入团并不感兴趣,只是老师要求班级里所有的人都要写申请书,就像不得不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就是这么荒谬——你必须在被迫的情况下看假装积极主动地请求加入,虽然你可能对它并无兴趣。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就是按部就班的事儿,再自然不过了——上了小学就该戴红领巾,上了初中就应该入团,就跟传统观念中到了岁数就该结婚生孩子一样。
小明也懒得自己想如何写,就拿起同桌前后桌的入团申请书,各抄了几句应付了事。反正不出意外的话,过一阵每个人都会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理所应当地成为党的预备力量。当然,还是有例外的,如果你坚持不入团,或你爸妈出面找到老师和学校表明我们家孩子坚决不入团的话,你还是可以从此脱离“组织”的,只不过这种案例比较少。
从初二开始小明慢慢面临升学的压力,同时也正是青春期中二的年龄,对于每周一升旗仪式上例行公事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说教往往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毫无关心。对于课堂上的政治课也是死记硬背,能够应付期末考试就行。小明和他的同学们要忙的东西太多,以至于让人忘记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存在。有的人忙着成为校园江湖中的谢文东天天拉帮结派打架斗狠,有的人忙着偷偷摸摸搞“早恋”,有的人忙着打游戏机,小明则和大多数好孩子一样,为升入重点高中做准备。
小明的高中时代
经过中考的洗礼,小明进入了一所还算不错的高中,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真实的竞争导致的分化。那些曾经混混噩噩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打扑克的初中同学们,有的去了技校和职业高中,有的花钱进入普通高中继续混三年,有的直接回农村老家结婚生娃,有的去大城市打工,有的因为打架斗殴进了局子。
对于这些竞争的失败者,国家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大体上到此为止——他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款出场设置,今后他们的思想塑造工作将交给社会。对于国家来说,这些人只要保持着对国家符号的热爱就可以了,现实中指导他们行为的往往是自己的生计,小小的贪婪和成功学的春秋大梦。当然,在不那么如意的生活之余,他们也会看那些激进的民族主义小报,那些“吓尿体”,“厉害国”,“震惊体”等营销号的水文,维持着他们高涨的爱国热情。
显然,小明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进入高中准备考大学。到了高中,政治和历史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而是高考文科的考试科目,就算你今后选择了理科,文科科目也必须通过毕业考试。因此,大家就不能临时死记硬背应付了事了,而要对书本上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的了解。但是到了一定的深度,还是要倚赖一些万能的真理来回答问题。
比如:
要问为啥前朝的革命没有天朝的革命伟大?你可以回答: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软弱!
要问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可以回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还不够!
要问我们国家为什么贫富分化那么严重,为什么还不如资本主义国家公平?你可以回答: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问题很正常啊!
那既然我们都有市场经济了,那为什么我们和资本主义社会有啥不同?可以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你不懂吗?!
如果你还抱有各种不怀好意的质疑,那么你会得到一个最万能的终极答案——这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同时,你必须习惯一些真理和常识。比如:
人类历史是有一个固定的前进方向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必然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商品存在一个恒定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价格根据价值上下波动。
无产阶级是最积极的革命力量(虽然你已经很难界定当今谁是无产阶级)
左是好的,右是坏的。当然左过了也不好,当左犯了错误(比如大跃进,文革),要给左字加上引号。
落后就压迫挨打,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中国是受害者,因此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爱国主义反抗封建和列强的运动。但农民阶级革命有局限性,只有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使国家实现真正的独立并走向富强,才能不被欺负,才能站起来。
中国的当代史(1949年以后)充满了曲折探索·······”此处不是考试重点,一般考试不会考,自己看一下就好了“,老师一般都会这么告诉你。
小明尽力地去理解以上种种的概念,这些概念容不得质疑,也用不着质疑,你不理解是你还没有学到家,没有把知识点吃透。你只要让你的脑子和逻辑适应这个话语体系便可以了,适应它之后就可以考高分,就可以上好大学。所以每天早自习晨读时间,小明和其他同学一样,像和尚念经一样背诵着课本上的重点语句,就这样直到高考当天为止。
就这样,小明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顺利完成了全套出场设置。
小学时期看似形式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其实就是中国真实社会的浓缩和预演,在潜移默化中给小明打上红色的底色,并让小明长大之后也能习惯一个绝对权力对自己的管理,只不过长大之后红领巾变成了身份证,是表明自己良民身份的标识;值周生变成了警察,辅警和朝阳群众,为你的安全保驾护航,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属于人民。但谁是人民,谁不是人民,说不清楚。
中学时期意识形态教育被植入课堂,并和升学绑定之后,孩子们要做的就仅仅是重复这些概念,给小学时代培养好的形式主义爱国外壳,注入官方正统理论的内核。这样你就不仅仅像那些所谓“低素质国民”一样只会看“美国日本都吓尿了”等等此类文章,还能紧紧地团结在共青团中央和环球时报等“进步”媒体的周围。到此为止,小明成功地成为一名青春版(低配版)小粉红,将来能够自觉接受来自进步媒体的信息,抵制西方的思想渗透。
小明的大学时代
当然,小学到高中的无缝且封闭的灌输,到了大学就可能出现缝隙,因为总有一些不安分的书呆子教授喜欢乱说话,尽管党团组织在大学还是支配者地位,但是要抵制来自某些教授的歪理邪说,就必须同时让小明们在大学里接受思想系统的“校正”和来自组织的关怀。没错,办法还是那个——思想政治课。只不过相较于高中时候的,效果就弱了很多,毕竟糊弄一下拿到学分还是很简单的。
然而光有政治思想课还是不够的,给予学生们入党资格作为奖励,让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也是有效的手段。于是,党团组织就会让大家都来上“党课”,写入党申请书,根据学生的表现(咋评判我也搞不懂),分为普通群众,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几个等级。和入团不同,入党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因此不乏有一些喜欢钻营的学生干部为了入党跟老师拉关系。小明当然也看在眼里,但是他本人并没有觉得一定要入党,写了入党申请书之后就一直保持“积极分子”的状态,打着游戏,看着B站,刷着手机,偶尔表达一下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就这样一直到毕业。工作之后他恐怕也没有什么时间来考虑那些些有的没的的东西了,和他那些初中就分道扬镳的同学们类似,为了工作赚钱而奋斗。
到这里,一个青年的思想塑造已然完成。你在网上看到的激动的小粉红,也许在屏幕那头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青年。我不会再对这种意识形态教育做什么定性的判断,如果您能有耐心读到这里,或许也能够对开头的问题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结语
唠唠叨叨说了那么多,除了向不了解中国大陆教育的朋友科普一下之外,我还希望普通的中国大陆人能够反思一下自己经历过的这些理所当然的教育对我们的思想都有怎样的影响。你认为这样的教育好也好,不好也罢,有用也好,没用也罢,他就是在那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们——某种意义上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哪有什么新时代,我们都是红旗下的蛋。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