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2.5:那天我終於離開了家
那天,你離開了家,是怎樣的感受?
人一直在流動,你有離開過你的家,到別處生活嗎?有什麼難以忘懷的時刻,比如說第一次離家那天的場景。跟我們說說當中發生的故事吧。如果你沒有到他鄉長居的經驗,那有去過異地嗎。離開家後,是怎樣的感受?
如何定義離開家?是離開父母獨自一人生活?還是離開久居的城市遠走他鄉?
我沒有遠走他鄉的經歷,從小到大都在同一個城市生活,小學中學大學的距離不超過十公里。但是,就離開家生活而言,我卻有一些體驗,並且在其中經歷了心態的變化。
我曾經有嚴重的分離焦慮。準備離開家甚至想到要離開家的時候都會難以控制地淚流不止。高中大學期間,我每次離開家前和離開家的過程中都哭得一塌糊塗。但離開家五分鐘後就開始像沒事人一般若無其事地玩手機。在我流淚的時候,我的腦子裡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明確的原因,只有一些模糊的方向和猜測。譬如,我只知道我因為要離開家而很難過,而不知道具體是因為享受不到父母的照顧、擔心父母突遭橫禍或者其它原因。我至今也不知道這種茫然是我真的不知道,還是知道但不敢去想我知道的原因。我吃了整整兩年抗憂鬱藥,也沒見好。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對於離家的情緒發生了變化。我意識到我回到家會退化成一個依賴父母的小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沒有絲毫控制。我意識到只有離開家,我才能讓自己獲得一個健康的物質上的生活(譬如停止暴飲暴食),一個較為健全的精神世界;只有離開家,我才能成為一個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生活的、體面的成年人。於是,我回家的意願大幅降低。每年過年離開家的時候雖有不捨,但更多是在擔心我在家過得一塌糊塗的生活損害了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家的時候,我會控制不住地暴食。我會失去決策能力。我會拋棄我練習的所有健全的溝通方式,開始亂發脾氣,去適應我那四五十歲都不是很會處理自身情緒的父母。等等。
細究起來,這種改變可能是因為我在學校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生活方式。我有支持我的朋友,會用健康的方式調節自己的心理,會敏銳地察覺自己的變化和身體健康,會去學習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因此,我發現了我父母人到中年之後幾乎放棄了客觀的學習和獲取信息,我發現他們在情感上都是沒有長大的孩子,我發現了他們雖然愛我卻不懂得如何去愛。我同時也明白了他們情感上的無能不是我的責任,他們精神上的放縱不是我的責任,他們事業上的失敗——雖然他們一直歸功於我——也不是我的責任。都是成年人了,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責。或許有一天,當他們失去了自理能力,我有義務負責他們的贍養,但至少,我不該為他們放棄我的可能性。
我想,當我的心態走過了這一步,我才真正算是成年,才真正為自己活著,才終於離開家。
網路上一個很常見的爭吵是,思維落後的父母,該救?不該救?在我的人生中,該說、該做的我都試過了。我會講道理,也會把更健全的生活方式、相處模式盡我最大的努力呈現給他們。但是他們畢竟吃了五十多年飯,就算沒有五十歲的智慧也有五十歲的固執。長期形成的價值觀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可能最後一項能幫他們的事項我目前還做不到,就是按照我的價值觀活著、去成功地活著,然後告訴他們這樣也能活得很好。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