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 VS 伊凡
有人说2021年是香港独立书店元年,短短一年多已经开了很多间独立书店。而每间独立书店的店长都有不同选书,无疑再扩阔我阅读的眼界,例如卡缪《卡里古拉》、《误会》、《正义者》、《异乡人》;契诃夫的《第六病房》、《海鸥》、《凡尼亚舅舅》;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等,当然还有香港文学。说实话,没有独立书店,也许我仍在阅读推理小说、建筑设计,及少量的文学作品。今次介绍的书,都是因为独立书店「独具慧眼」的选书而买来阅读。更有趣的是,它们都是来自同一位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傻子伊凡》及《伊凡‧伊里奇之死》。
一提起托尔斯泰,我只会想起他是俄国大文豪,著名作品是《战争与和平》。怎么都猜不到,有上面两本作品,而其中一本更得宫崎骏推荐,说是「此生必读」。我更没想到,这两本书是同年1885年出版,而两本书的风格是截然不同。
《傻子伊凡》讲述一个三兄弟面对一只老魔鬼三只小鬼的故事。伊凡的两位哥哥,一位是军人,一位是商人。而伊凡至小就被称为「傻子」,他是位农夫,照顾哑的妹妹。三兄弟相亲相爱,连分家都和睦分家。有一日,老魔鬼要三只小鬼对付三兄弟,要他们吵架,两位兄长不堪一击,而伊凡不但胜过三只小鬼,最后连老魔鬼都要投降。
整个故事都带出一个讯息︰从事亲手与土地工作的人,才是值得歌颂,不要学伊凡的两位哥哥,用武力或买卖,因为结果都是失败。在伊凡的王国里︰
⋯⋯只有一个习俗︰手上有茧的人——才可以上桌吃饭,若是没有茧,就只能吃剩饭了。 (页145)
我想,这是托尔斯泰理想国度——歌颂每位努力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虽然整个故事都说伊凡是傻子,但他一点都不笨。故事中段,当大哥向伊凡索取有带有魔法,能变成士兵的禾秆时,伊凡拒绝,因为他知道兄长用它作恶,抢夺破坏土地及农产。与其说伊凡「傻」,倒不如说他是「择善固执」——他只是遵循年幼时的教导,有关身而为人的基本价值。正如导读所讲︰
伊凡所遵循的,其实是很多人在幼年时期会被教导的,关于身而为人的基本价值,但在成长过程当中,现实的状况常会扭曲这些价值观,坚守原有教诲的反倒被视为不变通或者愚昧,也就是说,《傻子伊凡》里的主角伊凡并不是真的很笨很蠢,他只是坚信那些基本价值。托尔斯泰说的,并不完全是个「傻人有傻福」的寓言,而是一个「坚持美好价值终能战胜歪斜」的故事。 (页32)
《傻子伊凡》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寓言书,然而另一本书《伊凡‧伊里奇之死》,则完全是相反。
故事讲述平凡人伊凡,从低做起,一步一步上到法官的位置,让家人生活美满。他满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下去,怎知有一日发现身体有恙后,将他的人生拖入黑暗,直到离世。
托尔斯泰所写的,正是当人面对死亡时,才是发现/理解生命是什么一回事。或许你觉得,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有什么特别呢?我想,这样的作品在当世代,甚少,以致它成为经典之一。托尔斯泰以第一身来书写一个人面对死亡的状态。当伊凡知道他生病时,他陷入一种死亡的阴霾:
「我不在了,那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那么当我不在时,我又会在那里呢?难道是死亡吗?不,我不想死。」他跳起来,想要点燃蜡烛,他用颤抖的双手摸索了一阵,将蜡烛连同烛台打翻在地上,又向栽了一跤到枕头上。 「何必呢?无所谓,」他在黑暗中睁着双眼自言自说道:「死亡。是,死亡。而他们谁都不知道,也都不想知道,不心疼。他们在玩牌。⋯⋯他们都无所谓,但他们也有一死。这些蠢货。只是我比较早些,他们比较晚些;死亡一样会临到他们。他们还在高兴快活。这些畜牲!」一股愤怒摧残着他。他开始苦不堪言,难受得无法忍受。不是所有人都注定要遭受到这种恐惧吧。 ⋯⋯(页72)
因为病患/死亡是「很个人」(Personal),病人以外的人无法完全理解,即使病人身边的家人。伊凡的感受是没有人在关心他的情况。然而,病情越来越严重时,他开始觉得他身边的家人、朋友、医生,都在欺骗他︰
对伊凡‧伊里奇而言,最大的痛苦是谎言——所有人不知何故都对他说谎,说他只是生病了,不至于死,只需要保持冷静,好好治疗,到时就会有好消息。他明明知道,包含他自己也知道——他情况很差,还想对他撒谎,而且还强迫他也加入这场骗局。谎言,这个在临死前被编造出的谎言,贬低了隆重、可怕的死亡,使它无异于所有的探访、窗帘、午餐的鳟鱼肉⋯⋯这让伊凡‧伊里奇非常难受。 (页87)
伊凡的感受,我大概理解,作为亲友,自然会说好话,只有患病的人,才知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然而,当处于这样情绪低落的状态时,身体仿佛也接收了这讯息,没有斗志,之后每况越下。记得我的叔叔,当他知道患癌症第四期后,完全放弃活下去的动力,由入院到离世,只是两个月的时间。我明白他觉得已活够了,不想影响家人,而身体亦明显「配合」他的意志。他面对死亡的态度,跟伊凡很不同。
究竟死亡感否「体验」?托尔斯泰所书写的,是否死亡体验?杨照老师在《追求终极青春︰杨照谈三岛由纪夫》提及,西方哲学家维根斯坦有一句话︰
⋯⋯「死亡不是人类经验。」经验和死亡是对反的,人要活着才会有经验,但死亡的定义就是经验止息,所以人无法经验死亡。依维根斯坦的提醒︰如果有人试图以经验谈论死亡,那必然是假的,人可以思考死亡、可以猜想死亡,却没有任何机会、任何可能经验死亡。
如果按照维根斯坦所讲,托尔斯泰并非着重死亡这一刻,而是书写普通人,当在人生高峰的时间突然患病,如何面对死亡:前面等着他的,不再是荣华富贵,而是无尽黑暗。
写到这里,想起龙应台老师〈山路〉[注1]的最后一段: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死亡,只得一个人走;面对死亡,也是一样,是个人的事。
~~~~~~~~~~~~~~~~~~~~~~~~~~~~
[注1]〈山路〉
https://kknews.cc/zh-hk/essay/eyj9zvy.html
《傻子伊凡》(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1629
《伊凡‧伊里奇之死》(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3303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