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革命》:一段未完结的抗争记忆

KM
·
·
IPFS
·
2月25日《时代革命》上映,并在两天前于台北首映。 《时代革命》不是一部讲述2019年夏天的抗争,而是关于抗争记忆的保存。这也说明何以受访者在片中与导演在片外反复强调「香港人」的身份记忆。

2019年夏天,《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抗议运动升级。好几个夜晚,下班后以《立场新闻》为主,透过网路直播关心着进展。虽然是异国人,但是被暴力袭击的画面,却也是看着愤怒。那年8月的台北端小聚讲到后来,主题变成无法施予援手的外人,如何避免紧密关注直播影像造成创伤。外人如此,在地者更是难以想像。

情感上我很希望这是一部看完会立刻想推荐朋友的纪录片,然后说一句「你看看发生了什么」。可是全片接近3小时,却有各种不连贯。如果缺乏清晰的认识背景(清晰的,而不是基本的背景),各种场景都像是突然发生的、以及一群人很热血,甚至好斗地,谈论著抗争手段等等,而没有任何整理。

一直到很突兀地出现2020年1月,蔡英文连任总统、港人为之振奋,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一部讲述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纪录片。

导演实则是透过不同人之口,讲述「勇武抗争者」的回忆。于是你会看到在好几处,导演用了较长的直播片段,任由现场混乱而造成的镜头摇晃,以真实的现场时间体感,还原当时的记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从议会、元朗、中大和理大的呈现方式,会如此的片面与片段。他所要展现、保留,或是要争夺的,是参与者对这场抗争运动的记忆之战。使记忆深刻的,往往是体验与情绪,并且使之不成为停滞或死去的历史。因此,受访者在片中,以及导演在片外反复强调「香港人」的身份记忆。

周冠威在访谈说自己始于受委托拍一部让外国人「简简单单,看完就会明白」在香港发生什么的纪录片。导演想呈现出怎样的抗争印象?纪录片对和平理性抗议与观点着墨很少,更强调随着一系列温和抗议无效,一个个访谈者在不同阶段最终走向激烈。自言此前是和理非的导演,也拍出一部以「勇武」为导向的纪录片,而不是(或许更容易引发外人同情的)温和抗议。我倒是认为能保留警察暴力-抗议激进-警察更暴力-抗议更激进的记忆,可以直面看待所留下的尝试与身体或心理的伤痛。

义务急救员无法进入地铁站施救,警察冷语没有人需要救援,最后走向激进。 《时代革命》预告片截图。

台湾作为最容易「逃难」的地点,以及蔡英文相比其他候选人,只要站在「勇武抗争者」的内部视角,即可理解其在记忆中的意义。至于在台的在地视角,质疑蔡英文连任总统对香港抗争有多大的积极性,或许正确,却未必属于这段记忆。

关于事件记忆的纪录片,进入到尾声时,总得回顾其带来的影响与和解。然而《时代革命》最后停在2020年,香港政府因肺炎禁止聚会的段落,并通过《国安法》,留下另一场拉锯与不可和解的结语。

许多用着电脑直播看见的重要场景,在两年后的电影院重新出现。当时期待变化的愤怒经已大致消退,而异国者回看各种场景则增加更多的失落。 《时代革命》只记录到2020年,尔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来到2014年以后更大规模的打压。岂知在未来不会有其他变化,不会重新解释这段历史?不仅是香港,而是各地人们都在重新创造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M上班族。普通人,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部分文章會搬到方格子。沒有其他平台。 Liker ID: vsmile20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臉的歸宿:讀歐大旭《碼頭上的陌生人》

歡迎來到2574年:印尼的農曆與孔曆

Chinese New Year 或Lunar New Year?命名背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