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如果生活若隐若现:专访黄庭钰《隐身术》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环绕着叙事者的身体与空间,黄庭钰的散文仿佛是在光天化日下勾出一道斜斜影子。有些时刻,感觉好像要揭露出「我」更深沉的状态了,那可能是困惑、焦虑或是更多什么,但是镜位很快又转移走——细节变得相对模糊,这也是一种「暧昧」作为「隐身术」的呼应吗?几乎逼视的,或许也是黄庭钰自身与散文这个文类的关系。散文作为一个时常被视为赤裸的文类,如何在一本「隐身」之书里塑出形状?
(场地协力:郭怡美书店)

撰文|吕珮绫(文字工作者)
摄影| 唐佐欣

很难不令人有点好奇,住处紧邻新竹巨城百货,在第二本散文《隐身术》里以豪气之姿写出「整座城都是我的更衣室」这般宣言的黄庭钰会穿着什么样的打扮前来赴约。散文里她有其直率一面,尤其不避谈那些物欲,银货两讫,人际界线的毛边。她以一种仿佛和朋友随口聊天的语气写道:「我把很大部分薪资都喂养给这满山衣物了。」

采访时,黄庭钰俐落坐定,从包包里迅速地抽出预先写下的回覆大纲。 「我有点怕自己忘记。」她亲切地笑着。本业任教于新竹女中的黄庭钰,说起话来有几分教育者的严整纪律。这天她穿着一件样式简单,但布料看起来舒适柔和的莲藕紫毛衣,配上一条银项链:「虽然我很喜欢买衣服,也知道有些人习惯在正式场合穿得比较豪华。但怎么说呢?重要场合我反而还是习惯穿自己熟悉的,比较有安全感。」她形容,自己的衣柜现在有点像溢出桶子的爆米花,非常爆炸。没穿过和穿不下的,有退流?行与舍不得丢的。显然不走断舍离那套路线。

➤​话语之间

换季时,会固定去买衣服吗?倒也没有。她想了想。添购服饰已经融入了黄庭钰的巨城一日生活圈,在那里努力工作,成家育儿,个人教学生涯也一晃眼即将抵达二十年大关。下班后,健身按摩聚会吃饭买菜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一切全凭当下心情,一切都能全部包办。

「娱乐场所和书店都越来越多了。」她补充。尽管外界戏称新竹是美食沙漠,但在地人总是会有好几个口袋名单。 《隐身术》的辑一「更衣室」,投射出去的不只是叙事者的私人衣柜,也映射了风城的物质光景:我曾经在生日那一周,领着巨城的柜位寄来的各种邀请函和兑换卷,轮番接受柜哥柜姐祝福,手中还提满袋(没那么实用的)小礼物。

为什么不呢?黄庭钰在散文里抛出反问。我投身于这座城市,城市也如此回报于我。这般有可能会被视为「俗气」的画面,她反而不失幽默地点出。让香氛蜡烛烧一下,烟花盛大的绽放几秒,不也令人愉快吗?毕竟,只要消费就能够成为对方的VIP甚至VVIP,这世间可不是总有这么好的事。一场交易结束,转身又能相忘于江湖。她的「显」和「隐」彼此互为表里——拿捏,衡量,拣选,划出一个安全的距离。这是自保,也是礼貌。有时藏拙遮丑,有时也为了彻底逸脱。在另一篇散文〈哑光〉中,她以风格沉稳而低调的哑光作为意象,精准地描述了「隐」的心境转折:有点发光又不太发光,有点存在又不太存在。

和早年更热爱缤纷色系的她相比,风格显然有了转变:「毕竟,本来就不一定能达成自己原本的理想状态。很有可能弯弯绕绕的走一番吧?这是某种不断平衡,然后重新站稳的人生功课。」黄庭钰说。而且有时候反而是走弯路的过程,会带来新鲜风景。她回忆,就像明明自己从来就不习惯成为「最显眼那个」,但成为老师以后就必须让自己习惯站在讲台上说话,成为写作者以后就必须在文字里说话。

翻阅整本《隐身术》,大抵也会看见不少弯弯绕绕的小径。在每篇简洁精练的散文结构里,黄庭钰也召唤出不少古今中外,自己所思所感的文本作为一种补充与延伸。 「这些引用对我来说,有一点像是镜头淡入淡出的『转场』效果,同时也涵盖了曲解,歪读和奇思异想。」仿佛一种经验世界忽然被超展开——黄庭钰也和我们分享,亲妹妹的读后感是:「读一读,好像又被我牵引到另一个地方去了」。

环绕着叙事者的身体与空间,黄庭钰的散文仿佛是在光天化日下勾出一道斜斜影子。有些时刻,感觉好像要揭露出「我」更深沉的状态了,那可能是困惑、焦虑或是更多什么,但是镜位很快又转移走——细节变得相对模糊,这也是一种「暧昧」作为「隐身术」的呼应吗?几乎逼视的,或许也是黄庭钰自身与散文这个文类的关系。散文作为一个时常被视为赤裸的文类,如何在一本「隐身」之书里塑出形状?黄庭钰很慎重地想了想:「要说是一种逃开,或许也是。我的确有闪躲一些核心问题。有些事我可能暂时还无法公诸于世,或是说我必须保护身边的人,同时也保护自己。」她形容,这是一种拉锯战。

我们谈及,曾有一位作家写出了让读者感到惊心动魄的内容,但是作家本人却认为其实只描写出真实世界的1/10。 「我还是觉得那很勇敢,因为我可能远远没有,也不敢这样子,这本可能只是1/100。」她说。我有时候也在想,自己能不能够不敢?黄庭钰说。像我这种「不敢」的人也能写作吗?别人或许觉得,那这么纠结的话你就放弃啊,但我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还是想要写。

➤​肉身给予的回音

所以,那就是去写吧。在老师、母亲、写作者的多重宇宙中,黄庭钰自言,自己会尽量抓紧空档来写作。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有一点自虐?她形容,自己反而更喜欢写作时间不那么固定,如果太规律的话反而不太习惯。黄庭钰也在散文〈夹着猪尾巴〉中叙述自己曾经一面工作,一面为了完成博士学位而奔波的日子,几乎是道尽「时间管理」的危机与转机。她笑着说:「我会去想,自己能不能多偷一点时间出来?如果有,那就会有赚到的感觉。例如我有时候在监考时也会放空一下,然后开始思考起散文要写什么。」学生们面对着考卷振笔直书,台上的监考老师可能也正开始要偷偷编织起几个句子。

另一篇同样以动物起篇名的〈池里的河马〉则写出了泳池里微妙的人际界线,喜欢动物的她以河马作为主意象——河马,除了是一种仿佛长期潜伏在水面下的动物,但同时也是「温和,但若被侵犯界线后必定发挥齿颚咬劲」的存在。某种意义上,黄庭钰的写作也仿佛是以这般安静姿态发生。在那些略带着疏离感的行文叙事中,她实际上也悄悄地穿插了许多自身气息,甚至是刻意隐藏起来的咬劲。

说穿了,「其实『隐藏』本身何尝不也是在拣选,我可以『显现』什么样的事物?」黄庭钰说。那其实也意味着:散文究竟要说些什么?又愿意说出什么?例如在《隐身术》辑二「病房」中,我们无法辨明主角的疾病是什么,为何又必须住院开刀。她事后并没有说给读者听,事前也没有透露给自己身边关系要好的朋友、父母知晓。以黄庭钰的原文来说,是:「凭着赤条条的痛苦而成为焦点,多难为情。」

当然,读者仍然能够透过文字看见种种蛛丝马迹。几个弯路之后,黄庭钰极为立体地写出了手术房里的空间感,以及病的身体性。仿佛是显影剂慢慢生效,往事的苦痛与「憋气」之难,人际关系里的分寸界线都慢慢浮上水面。甚至,也能够看见「我」在手术前如何与亲妹瞎聊,甚至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讨论身后事——若真有个万一,总是要「交代」一下。私人笔电或日记本应该丢掉,那些衣服或保养品该怎么处理呢?以及,这些花费心血一字一句敲打出来,「屡屡在说与不说之间游移的」作品又会发表在哪里呢?最终,黄庭钰成功地带着这本《隐身术》来到了我们眼前。重点不是要消解,反而是一种安顿,同时也是对于肉身与意志力的致敬。毕竟,「隐身终究得要回来立身世俗。」她写道。

如果能够暂时消失,可以不用顾忌道德义务的话,会想做什么呢?黄庭钰大笑着说:「听起来要做坏事吗?」她反而不觉得自己需要「消失」太久,因为她所挣来的这一切已经相当足够。隐或显,已经能找到相对好的平衡点。但是,「如果可以,我会想要去找一家精致甜点专卖店吧?」她略带俏皮地回答。甜点柜不是会有各式各样满满巧克力吗?我每个都想去偷吃一口看看。感官很重要呀,物质享受最实在了。

某种意义上,这本《隐身术》乘载着黄庭钰的修炼之路,同时也仿佛她生活里那些若隐若现的心声。采访结束时,黄庭钰站起身来。我才忽然看见她下身所穿着那袭裙子,裹了一层飘逸悠长的薄纱。 ●(原文于2023-04-06在Openbook官网首度刊载)

隐身术<br class="smart">作者:黄庭钰出版:有鹿文化【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黄庭钰<br class="smart">冬至降生于台南,成长于台中。政治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教于新竹女中。曾获吴浊流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台中文学奖、舜耕学校建筑学术研究奖助等奖项。与许婷合着阅读书《古今悦读一百》、《古今悦读大热门》。与陈蕙慧共同编选许悔之诗文选《不要温驯地踱入,那夜忧伤》。文章见报纸副刊及杂志。着有散文集《时光走向女孩》、《隐身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